美文网首页
《麦肯锡高效工作法》思考

《麦肯锡高效工作法》思考

作者: zcmei | 来源:发表于2019-07-24 17:29 被阅读0次

自己的工作属性与麦肯锡类似,同属咨询行业,所以读《麦肯锡高效工作法》的时候感悟良多。此书开篇吸引我的内容在于对“正确的努力”的定义。作为初级的咨询师,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我都曾反问自己,加班完成的这些事真的必须要做,并做到这种颗粒度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无效的加班?当时间已经用到MAX,而结果达不到客户预期时,该怎么办?为什么会出现过去汇报,对方反馈所答非所问的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看《麦肯锡高效工作法》。作者山梨广一作为经验丰富的咨询行业从业人员,给出了他的建议。

正确的努力

首先,单纯靠堆积时间和劳动量进行成果输出,在作者看来,是无效且错误的努力。山梨从七个角度对“正确的努力”进行了定义,分别是:

① 努力的方向与成果直接联系。简言之是要保证努力的方向能结出想要的果实,同时投入产出比是合理的状态。

② 在项目前期整体都比较模糊的阶段,尽可能梳理清楚明确的工作目标。项目目标分短期和长期,有时候短期目标会与长期目标相悖,此时要谨记长期目标,避免项目跑偏,亦或是付出不必要的工时。

③ 切实认识到“时间轴”的重要性。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深以为然,但仔细想想觉得山梨是做到资深咨询师后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作为初级咨询师,我们能理解这种思维方式,但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对行业/待收集信息并没有全盘性的认知,脑中没有孰轻孰重的概念,往往很难抓到重点进行切入。且在项目不算十分紧迫的情况下,资深的咨询师对研究范围不会有过多限制,会希望我们以发散的形式进行探索。那在收集和处理资料上所需消耗的时间通常是远超deadline的,我们的工作态度大多又是“要把内容做完善,内容越全面越精准越好”。抱着这样的目标,工作时间往往越拖越长,加班越来越严重。

但比较认同的一点是工作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不仅仅是互联网。信息可以来源于行业从业人员,来源于线下的交易场所,来源于行业交流会,而加班大多数情况只是待在办公室里搜索着二手的信息。我们可以为自己硬性安排和规划必须的社交和考察时间,增加一手的观察和沟通交流。当人脉建立起来后,这样往往能更快速且更准确地获取资讯。

④ 提高生产效率,控制在完成某个目标上所付出的时间。想要取得相同的劳动成果,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越少越好。

⑤ 正确的努力伴随着充实感。这个我也挺认同的。在一个项目里长期的加班是很常见的,支持我们坚持下来的往往是对项目目标的认同,以及想要看到团队想法落地实现的期望。项目中越少项目之外的闲杂事物的牵制,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就会越开心。

⑥ 成功模式的启发。作者对此的解读是,洞察让事情成功的要素和模式,并进行复制,则成功率会提高。我个人的感悟是每个行业/企业都有些共性与特性。比如金融行业严谨,组织架构多为层层上报制,汇报流程很长;地产行业追求效率,结果导向,但凡在约定时间内完不成内容,会给合作方很大的压力。我们可以对行业的共性和要求作总结,方便下一次的更同类行业人员的合作。

⑦ 共同成长。这一点算是掌握了“正确的努力”后的正面结果,也就是在提升了目标明确方法,优化了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了生产效率,熟悉和多次实践了这些成功要素带来的成长。个人表示觉得逻辑正确,但目前没get到这一点的特别之处。

错误的努力

在总结完七条“正确的努力”后,山梨也介绍了他在从业生涯中总结的一万种死法。我挑些自己也犯过的错来自勉吧。

① 从“时间=努力”的错觉中悬崖勒马。深圳是个有加班文化的城市,工作日约朋友没有9点10点别想见到人。大家见面的时候会讨论为什么会加班的问题。从结论来看大部分的加班都不是必须的。有些是白天部门会议太多导致自己的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做;有些是花很多时间做的东西,决策层不满意,要从头来过。然而不做出个80%,出个3-4版,决策层想象不出来,就无法决策,所以必须投入成本进行试错;有些是因为合作方大晚上的要东西,需要及时给出内容/反馈,从而导致的加班;当然还有一些是企业进行人员招聘的时候,就已经将计划定为“给一人两倍工资完成三人任务”,面对这种定位,只能为钱搏命。

② 经常要求所有的细节都要达到100分。自己不是这样有严格要求的人,会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放过自己。但合作过有这样要求的同事,结果是我觉得她出品速度慢,她觉得我给的时间太少在压迫她。个人觉得要求别人降低输出标准,于情于理好像都不合适,所以会为了等她的内容陪她加班,但这样不长久。直到现在也没想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③ 不要花费所有的精力单纯只做一件事情,必须分配时间给别的事物。看到山梨的那句”把所有的时间利用到极致,减少睡眠时间只是一种工作方法,会把做其他事情的宝贵时间无端牺牲掉。用长远的眼光看,没日没夜地工作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好,对接下来的工作也好,都是错误的努力。“表示非常认同。就像上文提到的,信息的收集有很多渠道和来源,人生的意义也不仅仅只有工作。每天加班三到四小时,并不会让讨论的质量从0提高到90,但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交关系,个人健康以及看问题的视角。作为咨询师的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代入,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才能给出更全面的建议。

④ 不思考为什么,立即执行,埋头眼前的工作。这个有点偏职业规划层面的问题,促使我们思考应该把时间花在哪,该培养和掌握什么核心技能,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另一部分是,在项目目标和任务没有明确之前,其实没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经历去进行内容输出,毕竟,开个会可能会发现项目目标并不是我们脑子里这样的,输出的内容也都是无用功。

⑤ 不会借力团队与部门,没有利用好跨部门的资源。自己会有这个问题,比较害怕与客户沟通,索要一些合理的背景资料,导致在比较后期才获得一些有助于项目的信息,造成工期的延迟。或者有些资源,因为公司内部做过类似的项目,其实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分享,但自己没有跨出那一步去寻求帮助,导致要花费额外的时间重新踩一遍坑。这个点如果后期想转管理岗需要尽早克服。毕竟对于管理者,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事必躬亲,如何发现团队成员的优势并让优势最大化,如何调动跨部门资源减少重复的资源投入,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都是成为管理者的必修课。

⑥ 只满足于出力,而不在乎是否达到了目标。这一点跟投入时间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上去都很忙都有产出,上面给的评价也是,说的很好资料理的很清楚。然而,都没有用。结果要与目标挂钩,类比OKR。实现了关键目标的努力过程才是有效的努力。

山梨在这本书里没有讲特别多的麦肯锡的工作方法,更多的是从业多年后的工作经验之谈。内容不深价值其实也有限。至于想看麦肯锡工作方法的朋友,麦肯锡经典系列【 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工作法+用人标准】可能更合适。以上是我结合个人经验看这本书的一些体会,欢迎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肯锡高效工作法》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sx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