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北京市投资1亿元人民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以现存的清朝光绪年间的《耕织平面图》为依照,修复了颐和园内的【耕织图】景观。
早在清朝乾隆时期修建 “清漪园” 时,【耕织图】就被喻为是园中的 “织女” ,寓意当时社会上 “男耕女织” 的繁荣景象。
既然有了 “织女” ,那当然就不能没有牛郎啦 !那牛郎又在哪儿呢?
当时,乾隆皇帝是把 “昆明湖” 比做是天上的 “银河” ,那他自己理所当然就是玉皇大帝了 ,于是 “牛郎” 嘛,自然就是在那隔湖相望的对岸啦。
昆明湖东堤的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一头神态自若、栩栩如生的镀金 “铜牛” 昂首安卧在那里。它体态优美、两耳竖立、昂首凝眸、目光如炬,无限深情地遥望着颐和园的远山近水和与它隔湖相望的 “耕织图” 。
颐和园的铜牛,它是用我国古代拨蜡法铸造而成的经典代表作。我国古代的雕刻作品一向是以写意见长,但铸造这头铜牛却是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仅是造型生动、体态优美,更重要的是还和周围 “清漪园” 的整个儿大环境融为了一体。
它安卧于昆明湖畔,有似回首惊顾,有似若有所闻, 双眸凝视着远方。它的存在真真实实地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它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镀金 “铜牛”。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们妇孺皆知的故事。禹奉舜之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
据传,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头铁牛沉入水底,因为牛识水性,可防洪水泛滥。
到了唐代,人们已不再把铁牛沉入河中,而是放置在河岸上。乾隆皇帝这人一向好大喜功,仿盛唐且自比尧舜,袭古人而标新立异。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遂命匠人铸造了一头 “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且将 “铜牛” 通身镀金,并称【金牛】,还在 “金牛” 的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
《金牛铭》全文: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音驮)鼋(音元)。潫(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铜牛” 被安置在昆明湖的岸边,它还起到了考查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大约10米。以前每遇大雨,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在此安置铜牛以随时查测湖水的水位线,以便加强防护,确保紫禁城的安全。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常把 “铜” 称为 “金”,所以 “铜牛” 也就叫做 “金牛”。但也正是因为这个 “金” 字,又使这头 “牛”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历尽沧桑、饱经磨难 …… 。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火烧了清漪园。他们破坏园林、抢夺文物。连铜牛身上的金箔也被一块儿一块儿地剥掉了。
铜牛在哭泣,湖水在流泪 …… 。
后来又听说他们还打算把铜牛运出清漪园去化成铜,然后再卖掉分钱。于是,附近的村民们挑选了十几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无人之时,带上工具潜入了清漪园,他们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湖底。说来也巧,这一夜正好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到了第二天,只听附近的人们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啦 …… 。洋鬼子们也没寻到什么破绽,便以为这可能是上帝的旨意,也就只好悻悻作罢。
“铜牛” 虽然躲过了英法联军的摧残和那场大火,但却没有躲过一个自己国家的 “种花人” 。在清朝同治年间它被人锯断了尾巴。罪魁祸首竟是在 “圆明园” 里充当园户的张八原。此人将铜牛的尾巴锯断当做废铜给卖掉了。
下面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877年前后,此时的 “清漪园” 已经荒废了十余年了,断了尾巴的 “铜牛” 前半身的泥土里已经长出了荆棘。这可真是叫: “玉泉悲咽昆明塞,惟有铜犀守荆棘” 啊!
光绪十年,慈禧太后开始重修清漪园,当时皇家规定修复期间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出园子。十几年后的1901年,一位日本摄影师名叫 “本赞七郎” 的,他有机会拍摄到一张 “铜牛” 的照片,照片显示它的断尾已经补接上了。但是补接后的尾巴和原来的是不是还能一样呢?这已经是再无从知晓了。
1900年八国联军又入侵了北京城。
在进入清漪园之前,他们就已经听说了这里的昆明湖东岸有头 “金牛”。
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他们手持刀枪破门而入,清漪园内即刻火光冲天。他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地图迅速地找到了 “金牛” ,黑夜中,他们举起火把,火光中的 “铜牛” 更是显得金光灿灿。
他们盘算着怎么运走这头 “金牛” 呢。可是十几个士兵费尽了力气也没能挪动它,于是便想到了把牛头割下来带走。
一个士兵挥起刺刀,猛地向铜牛砍去,只听 “当啷” 一声,铜牛背上砍出了一道印子。啊~~~!他们这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头铜铸的牛。
又被砍了一刀的 “铜牛”,它历尽了 “枪林弹雨” 和 “岁月沧桑”。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颐和园” 的老职工。据她说,在史无前例的 “破四旧” 之时,这 “铜牛” 的尾巴曾又一次被砍断过。但这一次不是为了去 “卖铜” ,而是被扔掉了。她见到后捡了回来一直藏在自己宿舍的床下。
但是遗憾的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一直没有找到与之相关的照片,没办法,也许以后会找到吧。
“铜牛”,在历尽劫波之后,今天,它依然是那样泰然自若地静卧在那碧波荡漾的、美丽的昆明湖畔,注视着人们来来往往,见证着历史大时代的变迁,用它那独有的、深邃的目光,无言地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又一段叫人永远永远无法忘怀的故事。
“铜牛”,它虽然远不如 “佛香阁” 那般地雄伟威严,也不如 “十七孔桥” 那样地气贯长虹,更不如 “清晏舫” 那般地清秀美丽,但是,它却会永远地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每次看到它,都能引发我无限的联想。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部分诗文为引用网友原创,在此对原创作者深表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