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铜牛的传说
凡是去颐和园旅游的人,都不想错过这样的一个景点,它坐落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十七孔桥的东侧,蜷卧在雕有波浪的青石座上,是一只栩栩如生、体态优美的镀金铜牛。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它一直都静卧在那里,恬静,优雅,守护着颐和园的山山水水。
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人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据史料记载,这只铜牛铸造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金牛铭》,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金牛铭》上写道:“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之所以把它安置在昆明湖的东堤,目的就是希望它能长久地降服洪水,给颐和园及附近百姓带来幸福和安康。除了人们所赋予它的含义之外,它还能起到考察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专家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十米。以前,每当北京遭遇多雨季节,昆明湖一带便会发生水灾,殃及故宫和附近的老百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乾隆下令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遭洪灾。
以上事实都是有史料记载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颐和园铜牛。其实,除了史料记载,民间还有很多关于颐和园铜牛的传说,表达了老百姓美丽的愿望。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传说是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
相传,乾隆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喻为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喻为天河。有一天,乾隆望着昆明湖心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如今昆明湖东堤岸边已经设置了“牛郎”(铜牛),那么是不是应该有个织女与其相呼应呢?
于是乾隆又命人在昆明湖的西侧安置了一块刻有“织耕图”三字和乾隆御笔方印的汉白玉石碑,作为“织女”和“牛郎”遥遥相望。
后来,在1860年和1900年,因晚清政府腐败无能,颐和园遭受帝国主义列国两次侵袭,很多珍贵文物因此被毁,其中就有这个“织耕图”石碑。很多年后,人们在昆明湖西墙外一个菜园里发现了“织耕图”石碑的踪迹。
其实,不仅乾隆皇帝喜欢被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晴慈禧太后也有类似的爱好,她喜欢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因此,在扩建颐和园时,她曾经传下一道密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象征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那当然要有牛郎织女了。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一侧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含了牛郎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