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成长记三十四——一年的成长
五月底,儿子大一结束回国度暑假。上次的圣诞假期只待了十来天,而这次回国我们会共度将近三个月的时光。
清晨六点,在熙熙攘攘的出港人流中,儿子没戴眼镜,穿了一件深灰色短款体恤和水洗牛仔裤,脚上蹬着白色的板鞋从略显昏暗的机场通道走过来。挺直的身板,昂起的额头,略带商务范的衣着,不仅让他褪去了稚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那种成熟男人的感觉让我有几分陌生。
走出出港长廊,高大扎眼的儿子张开双臂送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引来周围旅客的侧目,我虽略显尴尬,心里也溢满骄傲和幸福。
这次回国,儿子似乎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思维意识都与过去有了很大变化。
首先开始很在意衣着,却又排斥名牌。儿子初中以前是有名的邋遢,即便到了高中也是不修边幅,那时衣服一年四季以舒适的运动装为主,头发从不梳理。圣诞节回家时还留着的长发,用发带束在脑后。但那时他的穿衣风格已经出现变化。除了在健身房,平时都不再穿运动装,这样一来,以前的衣服几乎都淘汰掉了。儿子尤其抵制那些昂贵的名牌服饰,身上的衣服都是在美国买的极简风格的休闲款,他说在国外穿名牌、开豪车、没思想、爱炫富已经成为华人的标签,另外书呆子也是美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这些标签常让中国面孔招致美国同学的鄙视。所以,姨妈给他买的CK的体恤他从不穿,即便有阿迪、耐克标识的衣服他也都从衣柜清出来。儿子平时不再戴眼镜,只在上课的时候戴,为了去除书呆子的刻板印象。
另外他开始热衷健身。小时候他最抵制体育锻炼,曾经小学毕业时体重就胖到200+斤,一直到高中才通过节食减下体重。大学生活开始后,儿子突然疯狂恋上健身,每天去健身房成为必修课,机场见面,明显感觉到儿子的健壮了很多。儿子似乎不满足这个结果,暑假定制了严格的训练计划,生活变得精细和自律。从饮食上,儿子制定了精确的增肌方案。他计划用暑假,把自己的体重从现在的90Kg增加到100Kg。饮食结构配比上,达到几乎苛刻,用电子天平称量计算每天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的数量,要达到这一数值,他一日三餐都以鸡胸肉为主,而且低油低盐。这种单一的饮食让吃饭失去了乐趣。
儿子的房间按照他的喜好做了调整。墙上挂上了有异域风情的墙布。用深灰色的床罩换下了原来的蓝色格子床单,只要他在家,就会用精油装点自己的房间。每次推开儿子房门,总能在淡淡的薰衣草味道中,看到儿子或静静的看书或痴迷于美剧。
无论出门上课还是会友,总要花费一定时间来把发型整到满意程度,同时我们还发现儿子开始使用男士香水。生活习惯上也有了洁癖现象,固定自己使用的毛巾、浴巾,绝不和我们混洗。美国一些奇葩习惯也带了回来,拒绝晾晒衣服,力劝我们买了烘干机,浴巾都是一用一洗。
另一个大的变化是儿子开始变得包容。中学时他很倔强,爱钻牛角尖,只有把人辩论到哑口才罢休,也曾经为了班里的防盗门,带领一帮皮孩子非要和老师一争高下、断个孰是孰非。在家里,我也经常和他针尖对麦芒吵得不亦乐乎。这次回来后,他开始有了倾听的习惯,而且遇到不同意见,也只是淡淡的一句“好吧”一带而过,他的德语老师也说他很包容别人。我想这是一个男孩变成男人的开始吧。
儿子大一期间利用周末和假期,游历了哥伦比亚,两度和同学驾车进墨西哥,尤其是在墨西哥专门到访世界毒#品犯罪之都华雷斯市,感受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毒品泛滥的社会氛围,也曾在哥伦比亚闹市遭遇抢劫。当儿子给我们讲述那些经历时,都让我们心惊胆颤。虽然万里之外的儿子让我们处处担心,我们却鞭长莫及,各种叮嘱中也感叹儿子在成长路上做的各种努力和尝试,佩服儿子为了理想目标奋斗的坚韧毅力。
儿子对暑期早已做好规划。虽然假期有长长的三个月,他已经把日程排得很满。每周四天的德语课和每周1-2次网球课。到家第三天,计划已经付诸实施了。早上六点晨练,去游泳或跑步,七点回家早餐,八点骑单车10公里去上课,下午五点在健身房锻炼一个半小时。我看他辛苦忙碌,按照他的要求和配比,把鸡胸肉做成馄饨或是肉丸,尽可能帮他把餐搞定,但每次都被埋怨干扰了他的自立生活。虽然我每次都应承着下不为例的话,但还是忍不住给他准备。终于有一天早上,他下了通牒:“从今天开始我必须自己准备餐,所以今天的早餐我不吃了,要不然这种状况永远也改不了” 。
熊孩子成长记三十四——一年的成长我明白,这是他在争取独立和成长,只是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成长会慢慢摸索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和需要的东西。暑假里儿子和我们谈了他的学业计划,在今后的专业选择上,他希望能修工程、德语和传播学3个专业,理由是工程专业用来就业和维持他的生活,德语专业可以提升他将来的竞争力,而传播学可以给他激情,找到生命的意义。虽然儿子高中的11门AP成绩带来的巨大便宜,大一增加选课以及换掉的基础课程,让他一年里获得毕业条件120学时中的75个学时,甚至可以不到两年就大学毕业。但儿子3个专业学习会让上学时间延长1-2年,无形中增加了学费支出。他准备去德国读研以降低学费开支。我们支持他的任何决定,事实上,我们的信息量已经不足以给他提供决策建议,即便走了弯路,也是成长的代价,这些代价会成为他以后成长的财富和路标。
儿子大二将外出租房居住,一是为了降低费用,二是锻炼自理生活能力。暑假期间儿子学习各种烹饪,从网上搜菜谱到自己动手下厨,把厨房搞的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每个新菜都让我们评价一番。虽然上手做菜浪费较多,进步也是明显的,假期,他邀请德语班同学来家吃饭,大秀了一把厨艺。
我后来问过自己很多次,自己忍受别离和思念,甚至是年老后的孤苦无依,而他则要承担经济、心理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因为出国留学毋庸置疑要面临沟通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种族的隔阂。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孤身一人在外艰苦打拼,我们希望收获什么。
我想应该是成长,自由的成长。
希望他有欣赏落日余晖或细碎落叶的闲情逸致,而不是把金钱和利益作为唯一目标和价值;希望他培养与国际接轨的视野、收获奋斗带来的成就感,而不是囿于权术和谋术; 希望他接触现代的文明,学会思考,拥有思辨的能力、自由的精神,而不是掩埋于人情世故,潜规则和名利场;希望他有坚持、执着、诚信、豁达的品质,而不是如我们一样的务实和现实,沉溺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并终尽一生无法摆脱。
在餐桌上,我们谈到多事之秋的Hong Kong;说起国内大学风头浪尖的国际生教育;讨论南澳大学留学生的粗口和多伦多的豪车游行,在很多问题上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
十几年的时光,倏忽之间一闪而过。那些儿时有趣的瞬间,童年的囧事,都已经定格在老相册里,不知不觉已经离我越来越远。
假期很短,还来不及细品炎炎夏日的热烈,台风“利奇马”已经提早带来了秋意阑珊。
8月底,儿子要启程返校了。
站在值机口,看着渐渐淹没在人流里的高大背影,有失落,有期待,有希望。他不在家的日子里,为排遣寂寞,我捡起丢下多年的英语,开始背单词、看美剧,希望可以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
他的房间又变得空空荡荡,不知道下一次再见是一个什么样的他。而我又要在哪里等他。
熊孩子成长记三十四——一年的成长 熊孩子成长记三十四——一年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