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移民地方感分析框架

移民地方感分析框架

作者: 大大的旦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09:35 被阅读14次

    研究对象:移民地方感

    研究样本:广州石牌村、棠下村和珠村3个市中心到市郊均匀扩散的城中村为例

    研究方法:通过修订量表对城中村移民进行施测,然后采用SPSS 17.0和M-plus 7统计软件整理数据

    研究主题侧重点:从微观视角分析城中村移民的地方感(城中村和乡下两种地方感)在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居住形式、收入水平、文化资本、根植性、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因素中的差异及其影响路径。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① 地方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地方感均值不管是在城中村,还是在其故乡的均比男性低;

    ② 移民的地方感在年龄、居住时间和居住形式上的t检验结果没有差异,而在收入水平上有差异;

    ③ 文化资本、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因素,其在地方感的高低分组之间的影响存在差异;

    ④ 社会融合与文化资本、根植性和居住环境呈显著正相关,而乡下地方感与文化资本和居住环境呈显著负相关;

    ⑤ 从影响路径来看,地方感不能直接影响社会融合,而是通过根植性、居住环境和文化资

    本等因素进行间接的影响。

    “移民”的定义:流动人口中,形成“一定数量、一定距离、在迁移地居留了一定时间”的,即被称为“移民”。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内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进、国际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地方化的影响,移民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当今的国外学者在移民的研究过程中,提倡把空间和地方的理论运用到移民的学术研究中,并出现了移民研究的空间转向 (spatial turn)

    Rostance在2009年           移民不管是对于个人或者是家庭整体而言,生活质量、地方偏好以及文化是他们重要的考虑因素

    国内地理学者关于移民的空间研究包括空间特征、空间轨迹、空间距离[12]、影响因素以及日常生活的微观空间。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移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医疗行为空间、就业空间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国内的人类学和社会学虽然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但针对移民的地方感以及其它的人地情感的研究还较缺乏。处于后改革开放时代的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移民现象越来越频繁和复杂,特别是城中村移民。所以,探讨移民的地方感、地方依恋等人地情感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主题:本研究选取移民的地方感为主题,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为案例,从微观视角分析城中村移民的地方感 (城中村和乡下两种地方感) 在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居住形式、收入水平、文化资本、根植性、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因素中的差异及其影响路径。

    研究主题侧重点:从微观视角分析城中村移民的地方感(城中村和乡下两种地方感)在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居住形式、收入水平、文化资本、根植性、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因素中的差异及其影响路径。

    研究方法

    调查工具

    以量的研究为主,选取广州石牌村、棠下村和珠村 3个市中心到市郊均匀扩散的城中村为例,通过修订量表对城中村移民进行施测,然后采用SPSS 17.0和M-plus 7统计软件整理数据,主要包括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检验,分析城中村移民的地方感(城中村和乡下两种地方感) 在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居住形式、收入水平、文化资本、根植性、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等因素中的差异及其影响路径。

    量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修编,包括地方感、文化资本、植根性、社会融合、居住环境 5 个分量表,各个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处于 0.70~0.87 之间 (表 1),说明问卷的信度比较好。在效度分析过程中,删掉共同度 (Extraction) 小于 0.4 的题目,或者是存在交叉负荷 (Cross-loading) 的题目。总问卷在5个分量表的基础上再加上人口学基本特征共6个方面的内容。

    案例地

    “移民”的定义:流动人口中,形成“一定数量、一定距离、在迁移地居留了一定时间”的,即被称为“移民”。

    抽样方法及样本总体特征

    地方感的人口学基本数据分析

    地方感的村别差异

    在城中村特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由于市中心生活便利,周边娱乐配套丰富,因此

    移民的认同度也会更高,地方感也会更加积极,故原研究假设为:离市中心的距离越

    近,地方感越高。

    地方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地方感与年龄及居住时间的差异分析

    当p值小于0.05时,我们就说这个独立变量重要(significant),因为这个独立变量与输出结果有关系。

    地方感与收入水平的差异分析

    地方感与居住形式

    从均值图来看,与家属同居的地方感均值最高,其次是与异性同居者,均值最低的为独居者。但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p值为0.248,大于0.05,这说明城中村移民的居住形式与地方感的差异是不显著的。

    地方感的分类及其差异 T 检验

    地方感的分类

    不管是分为5类还是3类,从情感上来讲实际上是从“积极状态”到“中立状态”最后到“消极状态”的一种心态变化。

    地方感高低分组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差异T检验

    文化资本包含教育程度和文化活动两个因子,根植性包含家庭历史兴趣和传统习俗两个因子,社会融合包含行为认同和当地历史兴趣两个因子,居住环境包含邻里关系、舒适度和物理环境 3 个因子。将这 4 个因素为变量,用 SPSS 对地方感的高低分组进行差异 T 检验,其数值如表3所示。

    6.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Bott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进一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地方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因此缺少了对这些因素之间的影响路径分析。

    6.1 研究假设

    由于居住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变量,文化资本和根植性是样本本身固有的特征,因此可把这3个因素作为中间变量,而地方感和社会融合易受其它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可把这两个因素分别设为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即假设城中村移民的地方感 (含城中村和乡下的地方感) 通过居住环境、文化资本和根植性影响社会融合,其居住环境和文化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根植性 (图4)。

    6.2 结果分析

    (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对地方感 (城中村和乡下)、文化资本、根植性、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合进行描述统计和Pearson

    相关分析 (表4),社会融合与文化资本、根植性和居住环境呈显著正相关;地方感 1 (城中村)与根植性和居住环境显著正相关,地方感 2 (乡下) 与根植性显著正相关,与文化资本和居住环境显著负相关;文化资本与居住环境显著正相关。

    (2) 城中村地方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3) 乡下地方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结论与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移民地方感分析框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u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