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

作者: 顾晴晞 | 来源:发表于2017-02-18 23:22 被阅读458次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01

关于朋友,我们常常感叹两件事。

第一件:总感叹朋友怎么都那么假。

当你有困难,急需用钱的时候,

于是就跟十个朋友发了借钱短信:

“……不知你有没有多的钱,我三个月内还给你。”

结果9个朋友都说出了各种理由拒绝了你:

“真对不起!我目前也有点困难。”

“你不早说,我亲戚刚刚找我借了5万,实在抱歉。”

“我的钱都在股票里,真对不起!”

“我儿子转学,开学就要交5万。”

…………

她本以为跟这些朋友的关系都挺铁的,

没想到一到关键时刻就纷纷掉链子了。

感叹到:“人心犹如海底针啊!” 这些朋友真的是我的朋友吗,平常好的可以穿一条裤子的朋友?

不禁内心有点悲凉

平时你好我好,关键时刻应者寥寥——这已成为朋友间的一种常态。

02

第二件:总感叹昔日老友越来越远。

春节回老家,我妈问我:

“放假了,怎么也不找婷婷玩啊?”

我犹豫了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和婷婷是一起长大的发小,

记得小学时,我们还信誓旦旦:

“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嗯,一辈子。”

一辈子的尽头,只是初中毕业。

初中后,她辍学,而我念了高中。

记得高中时,我还经常向人炫耀:

“有个发小,和我关系铁得不得了。”

但终于,我们莫名就越走越远了。

以前连课堂偷偷看了哪个男生都会告诉对方,

后来却连结婚这种大事彼此都不知道。

前年见面时,我们已找不到共同话题,

除了回忆,就只剩下寒暄和尴尬。

正如陈奕迅在《最佳损友》里唱的那样:

“一直躲避的藉口,非什么大仇。

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为何旧知己,最后变不到老友——这也已成为朋友间的一种常态。

03

作家李尚龙写过一件趣事:

他的一位朋友,在成名之前,

给一个很大的报社投过稿,

可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

一年后,他的书意外大卖,

那家报社的创办人竟亲自来找他约稿。

如今他们关系很好,因为一个需要卖书,一个需要好稿。

有人问:你为何和这家报社的关系那么好?

他说了一句话:等价的交换,才有了等价的友谊。

李尚龙自己也是如此,上大学时,

他酷爱社交,参加了三个社团,

只要有活动,就会去打个酱油。

看到谁,就逮住谁留存下电话。

可是一遇到急事,他想找人帮忙时,

打遍了电话,也没人愿意接招。

后来,他终于成为名人后,

遇到什么事打电话就应者云集了。

04

现在我已经对“朋友疏远要不要挽回”的问题释然了

总是有闺蜜喊我玩

“快来打麻将呗“”

我说:“算了,没什么意思。”

等几天,她又来叫我:“走,逛街去。”

我说:“算了,我不太喜欢。”

一来二去,她慢慢就不再联系我了。

很多时候只有感叹:行走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渐行渐远的价值观。

她喜欢看电视剧,我喜欢看书。

她喜欢打牌,我喜欢码字。

她喜欢热闹,我喜欢清静。

不存在谁好谁坏谁高谁低,

只是因为三观与喜好的渐行渐远,

我们终于都长成了对方不认识的人。

以前,听着陈奕迅那句“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就会伤心想哭。

现在终于懂得:相忘于江湖,才是最好的结局。

很喜欢《千里千寻》中的那段话: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

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

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

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

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

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因为,说不定下一站,

会有另外一个人会陪你走得更远。”

所以,友谊走至末路的时候,

不要去勉强挽救与维持我们仍是好朋友的假象,

相对无言,相对无趣,不如相忘于江湖。

就像余华那样:“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新的生活。

只有关系平等,才能互相帮助。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别觉得世界残酷,这就是游戏规则。

很多人经营人脉时,习惯往外求: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但到头来,往往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真正聪明的人,习惯向内求:放弃99%的无用社交,转而全力提升自己。

因为他们懂得: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我们最大的人脉,就是自己。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vd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