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午后散步。小树林里一棵结满果实的李子树下,几位花枝招展的女人正嘻嘻哈哈攀折树枝,边摘边吃。
我忍不住喊了声:“有农药的!前几天我见过!”
场面顿时安静下来,刚才的画面好像定了格,拉扯树枝的手停住了,咬在嘴里的李肉不知是该吞还是该吐。
前几天我确实见过几位园林工在这一带喷洒,味道挺大,不是农药还会是什么。是不是农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制止她们。她们脚下踩踏的是刚植入不久的一簇簇文弱的小草。
没两天,那一树红李还是不见了踪影。
仲夏时节,公园里的桃、李、杨梅等果子纷纷成熟。排除自行坠落的,等待它们的结果只有两个,不是被鸟吃掉,就是被人吃掉。鸟的胃口可没人大,人不仅现摘现吃,还要往家里带。
这些果子,水果店同步上市,又新鲜又安全,口感更好。可人是有劣根性的,花自己的钱买来的东西,往往吃起来没啥感觉,或感觉很平淡,而有些方式得来的东西,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一种是人家送的,吃的不是东西,是面子,是幸福,是对方的情意。
一种是亲手采的,吃的不是东西,是心情,是满足,是可以大张旗鼓宣扬的劳动的愉悦。比如钓鱼之乐,不在鱼而在钓,挖菜之趣,不在菜而在挖。
一种是自己偷来的,吃的也不是东西,是不劳而获、占了便宜不敢公开卖乖的窃喜。
公园里的果树是不是姓“公”?摘吃公家果树上的果子,算不算偷呢,或者叫“看不见拿”?
这些现象随处可见,早已见怪不怪。谈不上屡禁不止,除了偶尔竖块“此处已喷农药”的牌子,也没见有啥“禁”的措施。真正有约束力的,还是要靠人内心的修养。
吃,或者不吃,果子就在树上,不是人吃就是鸟吃。人又何必与鸟争食?
如果人、鸟都不吃又何妨,让果子自行垂落腐烂,回归泥土,开始新的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