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多年罕见的大冷,孩子感冒了,在诊所开些药,和妈妈回老房子去住,老房子比较大,设施也好一些。我因为上班距离近依旧住在新房子里。病中的孩子更脆弱一些,让他妈妈发短信说这个老爸见着挺烦,见不着还挺想的。两天没回去的我赶紧回去看看。
孩子躺在床上看书,一见我回来,虽然笑着,眼圈就有些红了,害得我也有些小激动,但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吃些药见轻,但晚上依旧发烧。孩子妈不放心,早起一起去医院,验血、拍片,是支气管有点儿发炎。医生不建议输液,给开些药回家吃。
坐在上班的公汽上,想起孩子对我的依赖,忽然想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肉联系,真的是无法割断的,孩子依赖着父母,父母也依赖着孩子,父母爱孩子,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是本能。我总是提醒孩子妈不要太惯着孩子,可是对孩子的爱是无法掩饰的,总是以类似娇惯的方式表现出来,自然地就像行云流水,倒是特意地不去娇惯,显得有些矫情而虚伪。
其实所谓的娇惯,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外在表现,没必要刻意矫正,只是在爱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诸如自立、坚强等品质,这些其实与爱并不矛盾。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表现出来,不要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了,连这样的怀疑都不能出现,否则孩子就会有不安全感。父母与孩子交流过程中诸如拥抱、抚摸等一些示爱的细节没有必要回避,但在爱的同时要教会孩子些东西,关键点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自己做,父母不要总是代劳。如此孩子才能在被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生存的技能。
作为父母,被孩子依赖是种幸福,也是种责任。幸福是指这种依赖是对父母与孩子血肉相连的纽带关系的确认。被人依赖是幸福的,至少说明你在这个世上还有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孩子对你的依赖。但仅有幸福感又是不够的,被谁依赖,你对谁就有了责任。这种责任不光是对依赖的回馈也就是爱,更多的是要让他学会逐渐摆脱这种依赖。
有人说孩子像风筝,飞多远线都是在父母手中的,这是血缘之线,是亲情之线,但是风筝就是要飞的,而且还要飞得更高。所以父母手中的线不宜攥得太紧,一定要给孩子飞翔的空间,飞得越高,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度就会越低,这是不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风筝就是用来放飞的,攥在手中的只能是玩偶。作为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是飞翔的能力,是翱翔天空的勇气。
孩子小时候有首儿歌写得不错:“瓜娃娃,爬上架,扯着藤儿打电话,感谢地下根妈妈,把我从小喂养大。娃娃明天要离家,请妈不要太牵挂。”作为根的母亲,对孩子的哺育和爱发自本能,不需要感谢。作为瓜娃娃的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根妈妈,但总会有一条看不见的藤儿与根妈妈相连,也许不再从根妈妈那里汲取物质上的营养,但会汲取精神上的营养。对于根妈妈来说,物质上的营养也许是有限的,但精神上的营养是无限的。瓜娃娃只有汲取这两种营养,才能真正长大,变成新一代的根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