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黄昏与月光》笔记5
月光是一座桥
除了黄昏,诗歌里出现比较多的时间是晚上。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有睡不着的愁,所以往往“辗转反侧”之后就“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
月亮经常出现在诗里,但是附着在月光上的情,和具体的情境有关。
月亮本身是无情的,但是看月的人有情,于是月亮便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1.李商隐的的《月》: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李商隐说,月亮未必对人有情。金榜题名的时候,看残月也会觉得美。落第了,或者被贬了,月圆反而让人心里更愁。
2.张泌的码《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月亮未必多情,只是诗人把自己的心情投射到了月亮上,才觉得月亮是多情的。
因此月光在诗里怎么变化,纯粹是依赖作者彼时彼刻的心境。
3.月亮与情感
有两种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和月亮有关的情感。
第一,月亮往往和永恒联系在一起。
在很多怀古诗中有体现。比如:
刘禹锡《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白《苏台览古》: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月亮是不变的,但人世是变化的。因此看到明月高悬在夜空,会感受到沧海桑田、人生易逝的惆怅。
第二,月亮还和思念有关。
这里的思念,可以是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也可以是对朋友或者恋人的思念。
作客他乡,心里有牵挂,晚上睡不着,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在这个时候是一种联系,你和另一端的联系,“明月何曾是两乡”。
你和故乡、朋友、恋人同在这片月光之下。月亮建立起的这种联系有时候会加剧诗人的思念。
(1)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团圆了,晚上可能大家都在吃月饼、赏月,闻着桂花的清香。
可是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大家都在望着天上的月亮,可是“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的家庭是团圆的,团圆的人望着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圆的,他们感受到的是欢乐。可是还有人并没有 回家,他眼里的月亮,大概并没有那么圆满吧。
所以有时候月亮虽然建立起了自己和故乡、和他者的联系,但反而会加剧内心的思念。“举头望明月”,就会情不自已地“低头思故乡”了。
(2)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安史之乱”之后,潼关被破,杜甫携带家眷逃到鄜州的羌村。六月的时候逃过去,八月听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马上就要赶到灵武去,结果在途中被叛军俘获了,被抓到长安。杜甫在长安写了这首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他看着长安的月亮,想到此时此刻,在鄜州的妻子也在看着月亮。
都是想象对方的情况,想对方可能现在正在想自己,其实写的还是自己的思念。
浦起龙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读杜心解》)是因为自己的心飞到了对方那里,才想着说对方也许在思念自己。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写的是,我的那些孩子,他们还太小了,还不知道什么是思念。他们不仅不知道想我,他们也不懂得妻子现在想我的心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雾本来不是香的,香的是站在庭院里的妻子,可是因为站立的时间太久了,周围的空气也变香了。因为站的时间太久了,雾把头发都打湿了。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相见呢?什么时候能够倚着帏帘,一起看着天上的月亮呢?
(3)罗邺的《秋怨》:
梦断南窗啼晓乌,新霜昨夜下庭梧。
不知帘外如月,还照边城到晓无。
这首诗写了一个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的女子。
“梦断南窗啼晓乌,新霜昨夜下庭梧。”外面的乌鸦把她吵醒了。
梦应该也和丈夫有关。但是很可惜,梦做了一半就醒了。
“不知帘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她说,不知道外面的月光是不是也在照耀着远方的你呢?而当你抬起头来看到月光的时候,你要知道那不只是月光在照耀着你,月光里有我的思念,和关切。
没有别的联系手段,只能“我寄愁心与明月”,把心里的想法寄托在月光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