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微习惯,这次我做得好的是拿出是16格笔记,把触动自己的关键词随手写下来,准备复述。准备成文。
上周,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也有很多触动自己的地方,想复读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但是我做的是拍照,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
但这种方式,还是有欠缺,意识上感觉麻烦,导致我在读第二遍的时候非常勉强。因为心中有勉强的感觉,所以进度不大,现在在选其他的书读。
想想我自己的阅读习惯,只要读过一遍,就不想再去读第二遍。
与先生读书反复的读是不同的-他不仅反复读,还反复听。
他的这种方法,自己存留很多,可以和别人转述的时候,非常的清晰明确,当然他收获的也比我多。
可是这么多年了,想想我就是<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读了两遍,其余的书很难去读两遍,我说的是通读,而不是某一个章节的反复的阅读。
当然,也曾经借助于16格笔记进行快速的阅读法,对于某一本书我可以很快的掌握书中大体上在说什么,但关键的是其后的复述,以及复述中自己捕捉到的点有多少。
当一本书通读完成了之后,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那这本书与你无缘,你并没有吸收它,同速读也没有什么区别。
16格笔记的作者认为关键是一本书你吸收到几个点,那就是你的收获,并非一字一句的读才会有收获。
这次我偶然福至心灵,灵感闪动,现在读微习惯这本书的时候,直接把关键词记录下来,既不是速度很快的阅读,又保持了自己想记录的特点。
内心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没有做到的是及时复述,当然这与我阅读本书尚少有关系,我想,等到两个番茄的阅读之后,再来做一次复述,看自己到底能够吸收和捕捉到了几个点?它们能够落实到我生活中的有几个点,我能够继续坚持下去的有几个点,它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能够使我的生活发生什么积极的改变?
这才是读书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