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需要改进的核心习惯
标签(空格分隔): 思考 习惯
引言
插播
Cmd Markdown VS 简书
Cmd Markdown提供“内容目录”的功能(见下图)。
搜狗截图20150107151916.png
在写长文章时,“内容目录”可以帮助回顾思路,解决了我的痛点。
由于简书目前没有这个功能,因此我选择Cmd Markdown
让我来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性论证的五步计划,来理一理思路:
- 讲述一个能够引起观众兴趣的故事或观点;
- 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或需要回答的疑问;
- 给出你的答案;
- 具体描述你的解答对解决问题而言的好处;
- 号召听众采取行动。
观点
首先,给自己一个观点,聚焦到一个想法上——
我需要找到并改进一个核心习惯,以此为契机改变生活状态,逐步进入有条理、有节制、有热情、有目标、有收获的良性循环中。也就是走上正轨。
我认为,这个关键的核心习惯有三个特点:
- 是一个小习惯,一个相对单纯,复杂度不大的习惯。
- 是一个很多事情都会牵扯到的习惯。
- 是一个可以尽快启动的,易于操作的习惯。
难题
至少在2个月前,我就认识到改变核心习惯的巨大价值(在看了《习惯的力量》之后),那为什么我迟迟没有启动?为什么一直没有实质进展?为什么甚至要改哪个都没敲定呢?
关于没有启动
在草稿纸、笔记本上,我曾经不止一次写过与“改进习惯”有关的想法。可是,每一次都没有坚持下去,都半途而废了。留下是一堆零零碎碎的,没有下文的纸面笔记。
关于没有实质进展
找到并改进一个核心习惯,其实分成两步:
- 找到核心习惯
- 改进这个核心习惯。
我之前那些个半途而废的思考,都围绕着“找”,或者说是围绕着“选”。换句话说,我其实已经列出过一些候选的习惯,但一直没有更进一步——敲定这个核心习惯。
如何敲定核心习惯?
插播
写笔记的小原则:
- 不要废话,尽可能直白。
- 也不要纠结,多写更重要
- 首先,需要一个候选习惯列表,并存为电子档以方便回顾、修改。
- 其次,要有选择的标准。
- 最后,是尽快选择,尽快行动。选一个不错的然后,赶紧改进起来。
笔记候选习惯列表怎么来?
要得到候选习惯列表,可以走三步:
- 想,通过脑爆(通常是单人脑爆)来捕捉想法。
- 记,以纸笔为工具记录想法,通常会记在草稿纸上,也可能是白板。
- 存,将纸面草稿数字化,并转存到个人的数字笔记系统中,以备日后使用。
插播
- 想法1:用ditto、输入法快捷键、altrun等工具来方便录入经常重复的markdown代码(比如插播想法时)。
- 想法2:专门学习“单人脑爆”的方法
存的步骤我做的很不好,因此我详细的拆解一下:
- 把每次思考得到的中间产出物,保存到合适的地方。
- 通过保存,这次的思考结果甚至思考过程得以留存,避免遗忘好想法。
- 保存时要有条理,要考虑知识结构,方便通过目录树查找。
- 保存的内容要方便持续修改,以便日后加工、优化。
- 保存工具最好能支持历史版本管理,以便回顾过往的思考版本。
- 纸面的思考笔记,必须要数字化。
- 纸面笔记数字化方式(顾翔早就有过榜样,但我没坚持学):
- 拍照(拍白板)
- 重新记录为数字笔记
- 重新绘制数字图表(脑图、流程图)。
插播
我在尝试一个小习惯,就是在写作时把无关的灵感、想法用“插播”的方式记下来。
这种方式记下来只是临时的,于是需要后续归档、组织,保存到合适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我需要一个固化的流程:
- 写了一段文章后,逐个找出“插播”的笔记。
- 如果与文章有关,插播内容可以保留,只需复制;无无关,则剪切
- 把插播视为需要放入收集篮(In-Box) 的杂事(Stuff)。
- 最后,插播不要写的太多,可以只留写关键字,以免打断文章思路。暂且这样规定:插播内容,尽可能不超过5行。
方案
产出候选习惯列表
敲定目标核心习惯
计划
方案的优势
- 尽快选择一个核心习惯,尽快着手逐步的改进。
- 在逐步改进中,可以带动自己进入积极的节奏中。
- 当此核心习惯改进后,其他的习惯也会渐渐改进(观点来自《习惯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