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求职接连失败后,张巧降低了自己的就业期望,开始在药店做营业员。
她曾是一家知名企业的HR,丈夫王明经营一家装饰公司。由于俩人都忙于工作,家中孩子无人照料,最后决定由张巧回归家庭。
没想到,近几年经济不景气,王明的装饰公司大受影响。前几年又贷款买的学区房,房贷加上日常开销,家庭经济状况逐渐紧张。于是,全职近十年的张巧决定重新出去工作。
尽管药店营业员的工作与之前相比不够体面,但加上提成,每月收入近万元,张巧接受了这份工作。
初到药店,由于对药品不熟悉,她经常被安排前往医院送特药。
一次,她被派往肿瘤医院为一位七十多岁的患者送药。
老人身体虚弱,由老伴搀扶着来到护士站。两位老人穿着朴素,怎么用这么贵的特药呢?张巧心中疑惑。
果然,支付药费时,老人很意外要付这么多钱,“我的钱不够,能不能通过医保支付?”
张巧告诉老人:特药走不了医保,只能现金或转账。
见老人犹豫,旁边的医药代表不断游说,说这个药品如何先进,肯定是您的病情需要,不然院方也不会给您安排。
张巧明白了,原来老人是被安排用药,她一言不发在一边听着。
“姑娘,能不能把药先放下,晚上我们凑到钱,再补给你们。”
“大爷大妈,我只是送货员,收款付药,我没有别的权限。”张巧回答,心里想着:干脆您就别用了,哪有能治疗癌症的药呢!
最后,老人说先不用了,张巧如释重负,带着药往回走。行至半路,医药代表打来电话,说老人凑到钱了。张巧尽管不情愿,也还是原路返回。
付款时,药店的二维码扫描不上,店长说先让患者转给张巧,于是,患者的老伴加了张巧微信,转账付款。
回到药店,店长安排张巧第二天还去肿瘤医院送同样的药,接着店长又嘟囔着说了一句:“赶紧都送出去吧,还有半个月就过期了。”
张巧蹬大双眼,她打开冷柜,仔细核对剩下几瓶药的生产日期。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近2万元一瓶的药,居然要过期了,而她,刚刚给老人家送过去两瓶。
半个月后,张巧已经快把这件事忘了,突然接到了患者老伴的语音通话,接起电话,老人家带着哭腔说:“你们给老头送的是什么药啊?老头用药后已经昏迷两天了……”
张巧机械地解释自己只是送货员,具体情况建议联系主治医生。
那晚,张巧失眠了,月底,她辞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