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考,在学生状似疏懒的外表下,不少同学还是在暗暗跟自己较劲,期待着能在中考时考出理想的成绩。负重前行不如轻装上阵,出于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的担忧,九年级组在周四的第一节晚自习举行了减压活动。
活动时,大家暂时把自己从学习中解救出来,投入到激烈的抢零食大战中。时隔半月,同学们再一次做起了体育中考的测试项目——仰卧起坐,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零食。我们班在数学谢老师和大家伙的协作下,得到了不少零食。这些零食或大或小,凝聚着大家的力量。
当大家欢欢喜喜回了教室,又埋头做起之前没写完的那张化学试卷。临近下课,我喊了齐祥上来分那两瓶大饮料。在粗略计算了一下饮料的体积后,我得出了每人(45人在校,1人请假)只能分到70多毫升的结论。可是由于对一次性杯子的体积不了解,所以,在倒到第28杯时,两瓶饮料就见底了。学生们还在底下安静地写着题,浑然不知讲台上的我正为此发愁。
28杯,如果一杯杯平分成45杯,显然工作量有点大。于是,我想到另一个办法,我们班正好22个男生,平均分成22杯(多半杯),再让他们每人分一半出来给女生就行了。就这样,男生们排着队上讲台,一手端着有饮料的杯子,一手拿着空杯子走到女生们的座位边。
一杯饮料在平时也许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学校“关”了四天后,它便是一碗甘霖。想不到的是,说是平分一半出去,有爱的男孩子们还是悄悄地多匀出了一些,更有甚者,直接将整杯赠送了出去。这时候,喝下的不只是橙汁,更是同窗三年的深情厚谊了。
22杯,匀成44杯,加上我提前预留的1杯,总数没错了。我一直留心着,总怕到了最后发现不对劲。果不其然,最后只剩下李世杰手中端着的一整杯饮料,却还有两名女生没分到。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我还纠结着怎么处理时,这个善良的孩子将手中的饮料一分为二,双手递了出去,给了这两名女生。虽然有惊讶,但也毫不意外,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呀。
下了课后,我把分零食的活儿交给了主动报名的曾亚文,尽管大家对他心存怀疑,但是面对着一大包大小、品种五花八门的零食,大家也自认没有好办法。“怎么分都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所以我们就看曾亚文怎么来处理吧。”
他接过零食袋,开始游走在班级里。我离开教室前交代了一声,“别为吃的打起来哦。”看似是一句玩笑话,也是确实怕他会因为分配的问题引发矛盾。
等我再进教室时,大家的桌上都有了两三样小零食,唯独他自己。他还在继续分,眼看着最后一组快轮不到了,曾亚文开口说了一声,“不够分了呀。”这时候,旁边的几个孩子的行为感动了我。
当时的我正在讲台上坐着,讲台下的周子杰在听闻曾亚文的话后,也说了句什么,我心想也许周子杰是准备把自己的零食退还给曾吧,他的行为引得周围的同学一阵赞许、惊叹声。我顿时生出好奇,到底是做了什么呀?我站起身,才看到他正从口袋里摸出钱来,还不少,至少20多元。他说了句,“少多少,去买点来不就行了。”那一刻,这骄傲的劲头可比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排出九文大钱”还有气势呀。同学的艳羡之意、敬佩之情让这个温暖的孩子做出了只有我这个角度才看得到的小表情,他窃笑着,那是突然被人赞扬的傲娇,是帮助同学的喜悦,是慷慨解囊的大气......
后排的常礼聪、陈创新等人见状,赶紧把自己分到的零食又放回了大零食袋。最终分零食的任务圆满完成,而曾的桌上仍然空空如也,他用牺牲小我的精神成全了大我,果然,谁都没有意见,谁都愿意与之分享。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词,便分享给了他们,“爱出者爱返”,看他们没有理解,我又写在了黑板上。并把刚刚所观察到的几个小细节向他们介绍,告诉他们,当我们在向周围传递善意时,也终将会收到他人对我们的善。当然,这几个默默奉献的孩子,最终也都得到了佘老师的“私货”,这是返回给他们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