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长期看知识
根据知识有无用处,长期/短期来看,可以分为以下4种:
短期 | 长期 | |
---|---|---|
有用 | ||
没用 |
首先明确一个道理,有用的才是知识,没用的称不上知识
李笑来是这样定义的: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知道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换句话说,就是有用,对学到的人有用,对自己有用
大部分人心中对于「有用的知识」都是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职场上的各种门道是知识,甚至是最重要的知识,看看市面上有多少关于此类“知识”的书就知道了。
如果我们把这类所谓的“知识”,拉到一个长期的维度来看,比如5年10年,如果你的职场环境发生变化,周边同事发生变化,领导的品味也发生变化,那个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被认为是“知识”的知识,现在一点用都没有了,那么这些“知识”也就不再是知识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短期有用的知识不一定长期有用。
短期有用的知识,每个人都清楚它的用处,这种类型的知识是很容易被大家发现的,慢慢的就会导致很多人眼中的知识就是短期有用的知识,希望所学的知识都能够很快见效,最好是立竿见影。
比如,为了所谓的谈资,我们去刷热点,追新闻,追剧,短期来看,确实是学到了不少“你认为的”有用的知识,显得自己很有品味,很有知识的样子,可是,时间一长,这些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最后可能就啥也没学到。
所以,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尤其值得重视的就是长期有用的知识,这类知识在短期看来可能是无用的,或者是用处不大的(学习一门自己工作无关前端编程语言,当然,我们要学会识别长期有用),但是长期来看,我们往往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2,从长期看选择
不管是对知识来说,「长期」是一个必要的参考条件
很多时候,对于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长期」也还是很重要的需要被考虑的因素
举个例子,比如跳槽,身边很多人因为工作1年没有晋升或者加薪就选择跳槽了,从短期来看,跳槽后,薪水当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涨幅。但是当大家纷纷因为涨薪&升职太慢而跳槽时,留下来的人在原来公司反而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再比如,选择呆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城市。
选择小城市的人可能是因为大城市房价这么高,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而选择离开,这样的观点还是属于只考虑了短期的因素,而没有考虑长期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只要个人保持一定的成长速度,当然这个成长速度远高于房价,并且是复利模型的成长,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在今天你眼中的房价,十年后,回过头在看的时候,已经不是当初的印象和感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