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632344/884511140d5bb922.jpg)
中国人对“和”的概念尤为重视,“和”在管理中是大家追求的最终目的。管理的实质被儒家定义为“修己和安人”,“修己和安人”其实也是“和”的概念,“修己”使自己有“天地大美之和”,“安人”是与人有“一团和气”的心平气和。所以“和”其实就是管理的目的和实质。
“和”这个概念产生于音乐,古代统称为乐。乐在今天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和”是天地之间的大美,人们由音乐之和推行到人世间,由此悟出了治理邦国之道,国有强弱,邦有大小,如果能扶弱抑强利益共赢,在各邦国之间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循行的规则,那么天下就太平,邦国就和谐,好比众多乐器奏出了和声。古人先贤把这种寻找和谐的努力称为“致中和”。遵循着这条致中和的道路方向,先人们又将“和”的理念推行到教化人心。
第一、企业一定要与势与政和。势是指企业全局发展和运动的趋向以及由这个趋向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就是所谓的形势。管理者此时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一定要趁势而上,作为一名管理者,基本功之一便是这种审度的能力。政,就是国家的政令和法规,企业一定要守法经营,这是企业“和”的根本。中外成功企业无不是与势与政和的典范。联想,海尔及华为等一批成功的企业无不是顺势而为而成功的。
第二、企业发展一定要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吻合。中国化的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义利统一的和为贵,是一个复合的价值系统。在中国化管理中十分讲究道,也就是十分追求“正合”。有时因为管理行为偏离了道义,企业盈利不“取之有道”,企业也没有生命力。履行责任,坚守道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三鹿就是没有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吻合,结果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倒闭而破产。
第三、企业发展一定要与自然和。中国化管理讲求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企业一定要从客观规律出发,努力实现企业、员工与自然的和谐,真正使企业按科学的发展观来发展。这样企业才能基业长青。违背客观规律,破坏与自然的和谐必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云南铬矿污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与大自然不和谐企业不可能持续发展。
要想企业管理也进入一个至高境界,管理者需要认真体悟,大胆实践。准确把握了太和管理之道,企业家也就掌握了中国化管理的精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