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豆瓣评分高达9.9分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豆瓣评分高达9.9分

作者: 奥丁读书小站 | 来源:发表于2019-12-10 11:06 被阅读0次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扛鼎之作,也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长河小说”。这部鸿篇巨制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

豆瓣评分:9.9分

作者罗曼•罗兰: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讲了什么?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当然了,全书有很多个方向,观点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我只把对我有触动的几点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如有偏差之处,也请读过本书的书友指正,我们共同进步。

1.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

出生于德国小城穷音乐师家庭--11岁成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祖父去世,父亲酗酒,生活困难--克利斯朵夫养家--情犊初开的爱情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父亲去世-童年结束。

生活困顿而艰辛,克利斯朵夫撕破荆棘丛生的密网,打碎命运的桎梏与无奈。

2.克利斯朵夫的反抗,热情与憎恨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

克利斯朵夫先后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意志开始消沉,小城那种闭塞的空气使他窒息。

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克利斯朵夫发现大师之作充满了虚伪和造作。于是就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去征讨艺术的谎言,结果就是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他所在的乐队和观众也全部得罪了。

原来社会是这样的颜色,他犷野奔放的激情之火一天天熄灭。而最令他气喘不过的还不是这缺乏自由的天地,而是泛滥了的理想主义。每个人都陶醉在自己伟大力量的幸福之中,宣讲着理想和胜利,其实是艺术家在说谎,不敢直面人生。

克利斯朵夫看透了德国人的虚伪,他恨这种理想主义。

一个星期日,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时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杀人大祸,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难。

正好可以离开这个虚伪的国度,同时他的心在喊:“噢,巴黎!巴黎!救救我罢。救救我的思想!

3.同样令人失望的法国

在巴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却因为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而被人捣乱搞得一团糟。并因此丢掉工作,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

当克利斯朵夫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时,本以为生活出现了转机。但被人利用,卷入一个又一个是非之争,搞的他身心疲惫,狼狈不堪。

幸好认识了葛拉齐亚,一次又一次的在暗中帮助他。

4.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

a.克利斯朵夫与奥里维

在法国的在一个音乐会上,克利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住到一起,成为了真正的知己,他们蔑视不公,痛恨腐朽,不屈就于任何成就。然而,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留给他的只有深深的伤痛。

b.克利斯朵夫和安多纳德

她那温情脉脉的眼光,就是她内心女性光辉的最佳写照,正是这默默隐忍又饱含深情的眼睛,成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注意的焦点,也成就了安多纳德隐秘爱情的灵光一闪。

克利斯朵夫和安多纳德在剧场偶然相遇,接着就消失了。第二次再见,是驶往相反方向的两列火车的车厢窗口,他们认出了,但是来不及相互招呼一下,火车就开走了。过了很久,第三次再见,是在喧嚣、嘈杂的巴黎大街上。他们又偶然见到了,都挣扎着企图走向对方,但被车马人流冲散了,像两个流浪星球似地接近了一下,又在无垠的太空中分开了……

c.克利斯朵夫和葛拉齐亚

葛拉齐亚。这位始终带着蒙娜丽莎似的温柔微笑的意大利女子,在这喧哗与骚动的世界里悄悄走来,“像一道清澈的阳光”,奉献给人类以和善静谧的美。这是一个真正的拉丁女性,对于她,艺术可以归纳到人生,再从人生归纳到爱情。

葛拉齐亚还是小女孩时,曾随着利斯朵夫学习音乐,她懂得他仰慕他,可惜当时他的心不在她身上。在他明白他们之间的爱时,葛拉齐亚已经成了别人的妻子,她利用自己的社交优势为他挡去报纸上的流言蜚语,为他赢得一片清明的天空。随后她便随丈夫调往别国。

一个夏日的傍晚,散步时葛拉齐亚不期而遇,她的丈夫已离开人世,她独自带着一双儿女过活。

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

葛拉齐亚也不愿让他们的友情受到共同生活的考验、不愿让日常生活把最纯洁的东西亵渎,所以不曾给他婚姻的承诺。葛拉齐亚的爱成为克利斯朵夫生命中最后的能量,他在她的推动下继续自己的音乐旅程,并受她平和恬淡的感化而让自己包容了世人的一切。

5.克利斯朵夫的觉悟

当一个人开始觉悟的时候,就是他追寻内心世界的时候。

岁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

克利斯朵夫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

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高远的境界”。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6.真正的光明

罗兰将小说题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可见,对“生命力”的歌颂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

自由生命更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人生追求的强大动力。

少年克利斯朵相信自己就是上帝,认为上帝就在他心中,“它(指上帝)透过卧室的屋顶,透过四面的墙壁,把生命的界限推倒了,它充塞于天地之间,宇宙之间,虚无之间。他醉了……深不可测的上帝!那是生命火把,生命的飓风,求生的疯狂——没有目的,没有节制,没有理由,只为了轰轰烈烈的生活!”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结语:打破生命的界限,让生命的烈火熊熊燃烧!

聊聊数语,不足以体现罗兰之精华,欲知更多,敬请阅读原书。

读书心得:是觉悟还是放弃

1.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克利斯朵夫有自己的情欲,有自己的过错,有内心中的矛盾、软弱与痛苦,但也有自己的追求、梦想、爱和为爱百折不挠的精神。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高远的境界”。

算是彻底放弃了,真正能改变的,唯有我们自己吧。

2.强者之路

文末:

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我的理解:克利斯朵夫希望每个人都能坚持走自己的路,即是强者的路。

3.爱情的伟大

克利斯朵夫的每一次复活,几乎都伴随着爱情。

这应该就是爱情的伟大之处吧,一种能真正改变人的力量。

你是否因为爱情而改变过自己?

相关文章

  •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豆瓣评分高达9.9分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扛鼎之作,也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长河小说”。这部鸿篇巨制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

  • 克制和耐心

    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高托弗列特没有多少文化,但他是克利斯朵夫的人生向导。他告诉克利斯朵夫作曲时要态度真诚,...

  • 他一边啃着一个小面包,一边搭上电车

    ​ 最近,我在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的...

  • 《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编辑

  • 「自律挑战」Day 4/100

    【运动】 day 4,建行10公里 【阅读】 《约翰克利斯朵夫》心思缜密的克利斯朵夫从小就受尽疾苦,他正在去往成功...

  • 是命运吗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一部分 01 开篇就引出了主人翁小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出生,再娓娓叙述他的出身,他的母亲、祖父...

  • 从灵感到创作

    今天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到他对青年克利斯朵夫音乐灵感如光明照耀、电流通过的欣喜,进而实际尝试创作...

  •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

  • 奥利维和他的妻子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看到克利斯朵夫的好朋友终于结婚了,而婚后,原本亲密无间的兄弟俩,之间的心灵距离却越来越远。...

  • 约翰.克利斯朵夫

    读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对人物的描写非常好,读者仿佛特别残忍,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快速的过着主人翁的喜怒悲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豆瓣评分高达9.9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gw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