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读摘记《李贺诗选》||(075)《老夫采玉歌》

漫读摘记《李贺诗选》||(075)《老夫采玉歌》

作者: 书山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7:09 被阅读0次

    文/书山花开

    ❂原诗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 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注释

    【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册,p15】

    ①水碧:碧玉。②步摇:古代女子发饰。③蓝溪:在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蓝田山中,其地盛产玉石。无清白:清白不分,一团混浊。④蓁:通榛,榛子,榛树的果实,似栗而小。⑤杜鹃:又名子规,其啼声悲哀,相传鸣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⑥厌:饱食。生人:指采玉工。⑦泉脚:风雨中崖石上的一道道水流。挂绳:人身上结绳,绳头悬挂在崖石上。⑧ 白屋:庶民所居之屋。娇婴:犹娇儿。⑨磴:石级。悬肠草:蔓生植物,一名思子蔓。

    ❂翻译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44】

    不断地采玉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

    只为雕成步摇,替贵妇们来装扮容姿。

    老汉饥寒交迫采玉,搅得龙王也愁戚,

    碧蓝碧蓝的溪水,被翻搅成浊水污泥。

    山冈上夜黑雨骤,他只好用榛子充饥,

    杜鹃声声啼血,像他悲伤的泪水淋漓。

    深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活活吞食,

    葬身水中的冤魂,过了千年也恨蓝溪。

    陡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

    他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垂到溪底。

    挂念寒舍里的娇儿,耳畔似有婴孩啼,

    山崖石级的离别草,更使心头悲欲泣!

    ❂解释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45】

    这首诗写一位老采玉工,夜宿山冈,饥餐野果,在狂风暴雨中,身系长绳潜入急流去采玉,在这生死关头,不禁惦念起家中的亲人。从这一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人全家的悲惨命运,也看到了无数和他一样的穷苦百姓的悲惨命运。比李贺稍早的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釆玉行》的诗,说:“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人,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可知那些采玉工是被官府征派去的,韦诗揭露釆玉劳役之弊,供朝廷了解民情,亦值得一读。有人说,李诗可能是受韦诗的启发,有所借鉴,而用同一题材再创作的。卻便如此,李诗对主题的认识和提炼,虽出于蓝但大胜于蓝。他写这诗,不是为了供朝廷观风,而是要揭露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以致惹得天怒人怨的统治者,激发人们的同情和抗议。头两句写采玉只不过是为了“琢作步摇徒好色”,指出了这灾难是在于统治者荒淫侈奢而造成。次二句“老夫饥寒龙为愁”,描绘人神俱愁,溪水被搅得混浊不堪的景况,也象征着社会风气混浊。中四句以“杜鹃口血”喻指老夫的血泪;以“蓝溪之水厌生人”写被溺死的采玉工之多;以“身死千年恨溪水”之微妙笔触,启发人们去追究造成这罪恶的根派,“死人恨溪水,反言之耳,所云民怨其上也”(清黎二樵批语),写得极为深刻有力。末四句写在风雨飘摇的寒夜里,身系长绳、悬挂在山崖上的老夫,看到石阶旁的思子蔓,禁不住想念起破屋里的娇弱儿女,“夫己之生死正未可必,乃睹悬肠之草又动思子之情,触物兴怀,俱成苦境,深可哀矣”(王琦注语)。通过勾勒具体的画面、刻画鲜明的形象,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十分生动感人。李诗与韦诗虽写同样内容,但李诗用笔更锋利,含意更深刻,描写也更具体形象,深沉有力,艺术感染力也更强烈。清人陈本礼谈到此诗和其他有些诗时,曾说:“咸感切当时目击心伤,不敢暴扬国政,总托于寻常咏物写景,不使人易窥其意旨之所在”(《协律钩玄•自序》),单就这诗来说,“感切当时目击心伤”是对的,但说“不敢暴扬国政”,“不使人易窥其意旨之所在”,则非。这首诗正是勇敢地“暴扬国政”,写得鲜明、尖刻,恰使人“易窥其意旨之所在”。朱自清《李贺年谱•元和八年》、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元和六年》等都认为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三年间所作,但不能确定为何年。“诗写蓝溪采玉事,蓝溪在蓝田县,属京兆尹辖”(钱仲联语),故属咏京朝风物,知当为此时间所作;再加上李贺在长安期间,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上层统治者残酷的本质,所以才能写出这样深刻“暴扬国政”的名篇。刘衍亦认为此诗作于长安三年奉礼郎任中,并说:“老夫下溪采玉镜头,殆为亲见,故能逼真感人如此。而老夫冻饿、危险之中犹念‘娇婴’,则是诗人想象中应有之情,更见深刻动人”(《李贺诗校笺证异》)。抑或是长安任中,骑驴觅诗所获耶?

    【中华大典文学典《唐文学部三》,p1263】

    《老夫採玉歌》《吳劉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卷二劉辰翁評:謂長繩懸身,下採溪水,其索意之苦,至思念其子,豈特食蓁而已。又云腸草,不必草名斷腸之類,以其念子,視此懸磴之草如斷腸然,苦甚。明于嘉刻本《李長吉詩 集》無名氏批語:不言恨時政而言恨溪水,與其死于(虎)苛政,不若死于虎也。徵求無已,不念民生者戒之哉。《昌谷集註》卷二姚文燮評:唐時貴玉,尤尙水碧。德宗朝,遣內給事朱如玉之安西于閫求玉,及還,乃詐言爲回紇奪去。後事泄,流死,復遣使四出採取。藍田有川三十里,其水北流,產玉,山峽險隘,水窟深杳。此詩言玉不過充後宮之飾,致驅蒼黎于不測之地,少壯殆盡,耄耋不免,死亡相繼,猶眷妻孥,而無益之徵求,竟不知民命之可轸念也,可勝浩歎。《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二方世舉批:「夜雨岡頭食蓁子」,方云:按韋左司有《采玉行》云:「官府徵白丁,言采藍田玉。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其言與長吉此篇彷彿,則蓁當爲榛字之訛。「藍溪之水厭生人」,厭作饜飫解亦得,作厭惡亦得。「泉脚掛繩靑裊裊」,掛繩猶瀑布之謂。「古臺石磴懸腸草」,腸字下得奇穩。《黎二樵批點黃陶庵評本李長吉集》黎簡批:諷民役之苦。水碧,玉之至佳者,須者,官吏須也。采玉而食榛子,苦可知也。死人多恨溪水,反言之耳,所云民怨其上也。繫繩而入水,入水恐死,念其愛子。

    漫读摘记《李贺诗选》||(074)《申胡子觱篥歌并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读摘记《李贺诗选》||(075)《老夫采玉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hv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