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毕业前就有过尽10个实习,我从高一就开始实习,目标是尽早的了解自己喜欢的行业是什么。所以我尝试了外企、私企、国企、甲方、乙方、咨询等各种类型。
我的职业轨迹是高一团市委实习,高二世博局活动部实习,高三Glimpse of China+民营企业实习,大一上海通用实习,大二第一财经+万博宣伟公关实习,大三罗兰贝格咨询+可口可乐渠道市场实习,大四同时拿到中国宝洁和美国联合利华管培项目MKT offer,后加入MK做亚太地区新媒体经理,再后加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硅谷分部担任市场运营负责人(后来回国加入了衣二三领导整个市场部门)。
很多人会问我,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尤其是之前在美国毫无实习经验,如何能拿到北美联合利华和MICHAEL KORS的营销offer?
今天来说下我背后的故事。
怎么在美国大学获得中国宝洁offer 及美国联合利华offer?
首先铺下背景知识:中国宝洁管培尤其是市场项目非常难进,几十万人招最多30个,怪招连出,身在国外的留学生要申请基本无法近水楼台更别提摘月。听说如果是广州出来的有优势,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来分享下我的秘诀。
在美国求职的同学可能听过一个笑话:美国的HR会故意扔掉一半简历。如果你问她为什么这么做,不是对申请者很不公平,HR会笑着说,我不看他们是因为这部分的申请者“不够幸运”。
宝洁让我很欣慰的一点是它的网申系统真的很公平。相比于美国银行的网申经常石沉大海,中国公司的网申真是太靠谱了,只要投了以后如果你通过了测试,还真的竟然会进下一关的。想砸进宝洁的第一关,很简单,只要去它的网申链接申请罢了。
然而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后面就要看你斩妖除魔的能力了,公司会通过各种其他的方式来想办法排除你,这样才能保证留下的人都是“真心愿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而斩妖除魔为这个公司服务的”。如果你听过小时候有个故事是有个徒弟要求艺,师傅教前百般捉弄考验真心的故事的话,其实求职也差不多,前半段时间在考验真心。如果你看过火影忍者,他们考初忍的时候一次考试题目超难没有人会,结果大家一分析其实是考你作弊的能力。其实申请工作也是一样,考试其实是个虚招,考得就是看谁能完成mission impossible。毕竟做市场营销的,经常要最后一秒钟拔毛变成孙悟空的。
宝洁上来就有一个很奇特的性格测试。然而这个测试是有秘诀的,所有回答都要选最aggressive的那个选项。从1到5你觉得你的领导力是打几分,一定要选5。你以前做过多少次领导项目,一定要选最多的那个。如果你选的是模棱两可,或者你想谦虚一点选个中间项,不好意思公司不欢迎你。宝洁需要的是强者,是领导者,是能够push别人的人,不需要摸棱两口的人。以及,如果你以前申请实习的时候已经做过这个测试的朋友,请务必重新注册一个账号,否则你以前不过,这次也不会过的。记得,宝洁只招对自己自信满满给自己打满分的人。
过了这一关恭喜你,会拿到一个智力考察测试卷,无非就是小学奥数,归纳总结图形,快算一些数学加减乘除,但是你不要小看了这些,对速度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做题前不做模拟卷和画重点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务必要去应届生上下载所有过去考题一道道做过来到99%的正确率为止。
第三关是英语考试关,英语测试对美国读书的朋友一点不是难题。但难的是:它要你带着你的身体去考场里面考英语!……当时我在地址里有一项填的是上海的地址,于是我很光荣的收到了让我3天后去复旦大学考英语的邀请书。身在美国,飞回去考个英语实在太远,我没去。
但我也没有放弃,我发遍了朋友圈,找遍了linkedin的宝洁的熟人和陌生人,刷遍了应届生发现了历年有人做过“网上英语测试”。于是跪求三千人,最后竟然碰巧发现了高我一届的一个学长在宝洁做,立马哭着喊着求给我一次英语测试的机会。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拿到了一个英语测试的链接,很快的做完了,成绩一测也是过关了。
就当我高兴地在等下一轮通知的时候,我在国内的朋友告知我他身边的朋友都已经拿到了面试通知了,问我有没有拿到。我一看邮件垃圾邮件都没有任何面试邀请就急了。我又跪求了各种朋友想办法讨来了通知他们面试的HR电话,直接打了过去。打过去接通后我非常有诚意的说了我一路过来的辛路历程,以及我真心热爱宝洁的心,对方是一个做市场经理兼负责招聘的经理叫Sharon(Sharon如果你看得到,我真心感谢你!),她被我的整个过程给感动了,破例为我安排了一轮和二轮面试,让我第二天就去面试,我立马就买了张机票回去了。
回去以后就去面试了,说实话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我已经无所畏惧了。我觉得我已经像一个勇士一样杀到老怪前面了,接下来用力砍就行了。宝洁八大问什么的我早就熟背于心了,我自己都已经把回答背的我自己恨不得录取自己了。
第一轮面试是resume screening,看你有没有能力的。第二轮是轮面,3个面试官会轮流插冷鸡你的所有简历上的经历,比如罗兰贝格我写了我做了一个中空玻璃的case,他们就插冷鸡你是怎么forcast business value的,以及中空玻璃的所有行业知识,细节至可以发现你到底是在扯蛋还是你真的做过。所以这里提醒大家,没做过只是用来装逼的东西不要写在简历上,特别是不要给宝洁面试官看。结束了以后还有最后一轮数学面试,到了交大去做,我又延后了我的机票,去考了试。
全部完成以后宝洁表示你就回家去等吧,于是我就回去了。
每天刷啊刷应届生看大家焦急的心一起等,当时心情是很焦急的,宝洁是我的梦想,我投入了那么多,不进的话梦都要碎了,所以天天我都在写博客。这时候要保持乐观,但也要有第二手准备,同时要肯定自己,就算没有成功,你也至少努力过了,这也是一个学习经验。但是后来有一天,应届生上说今天就要出结果了,大家简直是直播自己的offer。我知道offer一共只有30个。
我等了一天也没有消息,手都凉了,最后到了中午接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电话说,对方说,这是我今天播出的最后一个offer call。
然而后来我却加入了美国的联合利华
说来也是巧,当时这个联合利华的管培项目很少有人知道,而我碰巧一直在搜所以才搜到了,相比宝洁,这个项目竞争反而激烈程度小了很多。
在几轮数学题的测试后就被邀请到了新泽西的联合利华总部Super Day,早上是几轮单独面试,美国的HR相比中国的面试官真的是温柔很多,只要适度装逼即可。主要的是当中有一轮Group project是最考验水准的。
考官会把所有的人分成几个group,每个group给一个题目让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和中国的联合利华面试是一样的),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会安排一个面试官坐在阴暗的小角落里观察发生的每一个细节。相比宝洁更喜欢"aggressive leader"的类型,Unilever更喜欢"team player",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成为一个团队一员互相引导、肯定并达到最后的结果是面试官最看重的一点,得这点者即可获胜。
中国宝洁 vs 美国联合利华,为什么选了U家?
宝洁其实一直是我的梦想,它喜欢的aggressive leader的这一点也非常被我看好,认为是能够磨练自己的最好机会。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美国U家。当时U家来面试我的一个总监,正是从宝洁加入的联合利华,他的话我非常的信任,他说:“宝洁的确是强者的王国,但是中国做宝洁市场营销的人也不少。物以稀为贵,而在美国能做快消的人也许这世界上只有这10个。你想做这10个,还是跟中国的mkter抢呢?”
后来我就加入了U家,成为了Vaseline(凡士林)的全球助理品牌经理,独立经营护唇膏的业务。在联合利华一毕业就独立管理一个20人的cross-functional团队,开发新产品,和美国的名校MBA做竞争,这是怎么样一个体验?等我下篇日志分享吧。
23岁的我,如何从快消进入纽约时尚界做经理?
2013年的时候快消市场有了跌宕,我观察了下市面情况并不妙,认为快消不是一条好的出路,便转了方向。当时很多人认为亚洲人在美国做联合利华,已经是封顶了,不会找得到比这更好的公司了,所以很多人没有往外看,但傲娇的我就是想搏一搏。
说来也是巧,当时我总是喜欢埋伏在linkedin上看各位朋友找的工作,碰巧看到我一个朋友加入了一个公司叫L2ThinkTank。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是Think Tank,于是就好奇地点了进去。
一看不得了,这个公司每年给所有的品牌的digital marketing做评分和整理,而且还有一个专属的大牌奢侈品牌的job board(职业招聘信息板块)。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的我开始看上面的职位,进入眼帘的就是Michael Kors在招Social Communications Manager, Greater China Area。我一拍大腿两眼发光,这不就是为我量身订造的工作吗?时尚,中国,Social Media,Brand Management。二话不说我就申了。
虽然当时的要求工龄是5-7年工作经验,我当时在联合利华只有一年半的正式工作年龄,但我还是申了。
Cover letter我没写的很长,但是爆点明显: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现在在联合利华做全球助理品牌经理,我有累积工作经验超过五年(我从实习算起了!注意有一个小诀窍是用x years of accumulated experiences),我平时酷爱玩social media,曾任Global China Connect(全球中国链接)的Director of Media(市场总监)在一年内建立了10,000的粉丝。
在一小时内HR就联系了我,说招聘经理要见你。
第一轮是见直系招聘经理,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录取我的福布斯30under30的博主@JetSetFarryn。作为一个大奇葩见到她这朵大奇葩的时候我俩就心心相惜相见恨晚了。
她是一个酷爱美国社交网络、摄影、博客的当年做了五六份实习从JetSetter跳去MK做总监的大姐大,披着一头长发,瞪大棕色的眼睛,笑起来特别的爽气。我是一个热爱中国社交网络、写段子、写博客做了七八份实习充满热情的中国妹。虽然我俩的社交网络完全搭不上边,但是我们俩互相看着对方眼里的热情就燃起了火花。
她问我为什么你觉得你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我说因为三个理由:
1.我是中国人我特别接地气中国人喜欢什么我都知道。
2.我是中国人里玩社交网络玩得最转的,我举出了我当时不打一个电话不参加一个学生会就仅仅靠微博校内就做起来的复旦附中校友派对campaign跟她说了一遍。
3.我懂得如何在总部运营品牌,我在联合利华就是掌控如何在美国控制每个国家我们的品牌形象和规划,带领20人的团队运营。结束了以后她又发了十道问题给我让我回答策略,例如对MK的建议,KOL的选择等等。我做了一个很详细的deck发给他,附上了所有的数据和例子。
说白了面试无非考得就是三样东西:能力、性格和热情。证明了你有这个实力,体现出你愿意配合的性格,再用认真的工作和准备来证明你诚心诚意的想要得到这个工作,为什么会过不了呢?
不出一天,她就让我去见下一轮的VP(后来在MK也成为我的一个人生导师了)。
要见VP了我略紧张,总觉得同样一堆话对她说似乎不管用了。这时候教大家一招:过了前一关的面试官,就说明她是认可你,站在你这边的。这时候你要利用她来做你的联盟。当时我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我发了邮件给Farryn说,能不能给我点建议怎么样能够更好的呈现我自己给VP。Farryn当时在意大利出差没来得及回我电,我就硬着头皮先上了。
我们的VP长得非常的美丽动人,眼睛深陷,一身摩登的时尚打扮,穿着十五厘米高跟,美艳得吓得我头皮发软。想想我就冲了。
她连个Hello或者自我介绍都没问我,用眼角瞥了我一眼说:Why are you here and why do you think your previous experience fits this role? (你为什么在这?你过去经验为什么跟这个职位匹配?)
我擦你牛逼,想考我有没有底气,我这么想竟看着她的脸不知觉的笑了起来。她看到我对着她在笑,竟开始回过头,正面对着我,也开始笑了。
于是瞬间气氛就缓和了下来,我看着她的眼睛,不缓不慢地吐出了她快昏倒的几个字:“Actually...I don't have any related digital experience(其实……我一点没有相关经验……呵呵)."本来她还忙着在做其他事情,根本没给我太多注意力,我这下她开始对我肃然起劲了(!)
然后我又很贱地开始从嘴里背出了很多像模像样的数字(其实是隔夜我被他们的股东报告全背下来了),我说MK在过去三年CAGR为xy%,其中x%来自于美国,y%来自于中国,但中国这个比例完全没有达到该有的潜力,你们需要一个boost。而我可以帮你,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于是我又像rap一样扯了我那些破理由。从头到尾这个VP被我的内容和语速惊的目瞪口呆,就在我说的同时我突然撇到了她的桌上放了一罐我的产品凡士林润唇膏!我突然停了下来,指着它说, Oh my god you have my product here! (我去你在用我的产品呢!)于是接下来的话题都转移到了她如何在英国经常购物,喜欢用国外买的产品,和我不停夸奖你好有品位中结束了面试……
结束后Farryn给我打来了电话,表示之前太忙没有来得及回我,她说VP对我满口赞言希望我接下来去见SVP,也就是传说中的MK的女魔头。她说你不要害怕,很明显我们到了这步我们是非常喜欢你的,只要你像之前那样跟SVP说下你的想法和你的经历,一定没有问题的。
她的这句话如同给我打了强心针。
后来我进入了终面,前两轮的面试官Farryn和VP都陪我随同进了一个很大的办公室,中间坐了一个穿着非常时髦的短发女性,简直跟电影里的女魔头无二,她优雅地摘下眼镜对我笑了笑说,你在美国几年了?我说五年半。
她问What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that has happened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5 years? (最近五年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笑了笑说: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社交媒体的崛起)
于是我开始发表了我对中国社交媒体的大论(前一天早背的滚瓜烂熟啦!)和MK做过的所有social campaign(这种不背你还有脸去面试?)以及我对MK未来的畅想(之前交给Farryn的作业)。
在我说完以后SVP对我说了很多她现在的困扰,我也说了说我的解决方案,她最后说:MK是个很mom and pop的公司,很多人并不理解亚洲,如果你能撑得了这些压力和挑战,you should join us (你应该加入我们)。
公关、广告公司还是品牌方?
PR优点是可以接触到很多媒体、客户、VIP而且外表光鲜,可以接触到许多最靓丽的活动和场合。比较注重communications/soft-skill oriented,更多是看你为人处世和细致程度。如果你是一个很细微,很能看透对反心情,又知道怎么从行为举止上让对方满意,对美感和细节非常注重,文字拿捏都很到位的人,公关欢迎你。对我而言,公关的缺陷是太过于细节,而我喜欢带一点数字和战略,所以最后还是觉得不适合。我个人还有一个小偏见:公关非常的注重过于labor intensive,而且工资在行业略低(时尚公关起薪在美国只有40K左右)。
广告公司(Agency,又称乙方),范围更广可以接触多个品牌,节奏快,能力增长快。广告公司分很多种,侧重点都不同,有media buy in agency,有公关公司,有digital agency,有creative agency……据说中国的广告公司一般什么都做。很多4A广告公司现在在美国都招中国人来负责许多跟analytics有关系的position,通常需要很强的quant能力(反正我是都不会的)。
如果做的是Creative side我个人认为更有趣点,整天会brainstorm creative campaign然后跟设计师讨论设计之类。广告公司的劣势是通常看不到大局或者企业决定而只是根据brief(且如果碰到客户比较笨的就更蛋疼)碰到内部矛盾严重,上下级没有align清楚,总部分部没有交流好的公司,就像夫妻吵架一样夹在中间难做人,只好自己一遍一遍的改。
我更倾向于Brand/Corporate 品牌或者企业方。品牌可以是各个行业的,快消、互联网、时尚、高科技、汽车等等的什么前500公司都是品牌方,又称甲方/客户方。刚开始毕业进品牌方做Marketing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一个品牌背后的策略和每个决定的原因、背景。
大公司的体系和培训都比较完善,其次有很多leadership and responsibilities (领导力和前期责任),需要你来领导一个团队来完成你的提议。而且在resume上也是一个点睛之笔。劣势就是只能盯着一个牌子做,有时候牌子不喜欢你也没办法,而且品牌方很少招marketing职位,就算要招,也不是招中国人啊(为什么要招一个不懂美国市场的中国人来做marketing)而且在大公司,你很容易变成一个螺丝钉,做事比较重复。
联合利华出名的是它分BD (Brand Development), BB (Brand Building) 还有CD (Customer Development) 其他还有一个CMI (Consumer Market Insight)。什么意思呢?我们就好比一个品牌就像一个妈妈,产品都是孩子。BD就负责生孩子,想好孩子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大概去哪儿上学,以后卖什么价(……),你得定出一个6P (Proposition, Product, Price, Pack, Place, Promotion)。
这些都得是根据市场数据和有依据而propose的,数据哪里来呢?就是Market Research和data vendor比如Nielsen提供,还有就是自己搜。孩子生出来需要R&D;帮你造人,Packaging帮你找衣服,Supply Chain帮你找医院,反正你得带着这些队友帮你斩妖除魔。生出来了以后,BB负责把孩子养起来,卖出去,打广告做营销计划。CC则负责帮你打通渠道,和主要客户沟通定你的位置。CMI帮你确保在孩子生之前先做好市场调研,确保你是有人要的。
给找工作的童鞋什么建议?
(一)打仗之前先找到你的激情和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没有passion的话到后面是不会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的。
(二)走别人都走的“标准化”求职程序,就等着一起被“标准化”炮灰。没有资源是常态。怎么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开创出自己的路,才是真本事,也是做市场营销必备的基本条件。
(三)设立一个详细的可执行时间表和计划(这样你才不会焦虑),一步一步来,但随机应变。
(四)你还是要睡觉的:每个公司都去投,要么你会昏倒,要么就等于一个也没投。
(五)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今天开始陆续搬运我能找到的之前的文章,不改变之前的文字,保持2-3年前的稚嫩。希望大家转发我的文章到朋友圈,让我的读者能再次找到我。截屏转发朋友圈的记录到我的后台,可以拿到我的微信加入我的读者群。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doriskeke柯润东
定时分享职场感悟、直播个人成长
扫下方二维码加入我的中美增长营销圈
和2000+中美营销人一起切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