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 人是如何陷入“彩票思维”和“干货思维”的?》一文后,有同学提出以下问题。
反复看了几遍文章,对彩票思维和干货思维倒是容易理解,但是有一个问题:怎样的行为才是“奋斗”,怎样的行为又是“挣扎”呢?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个故事。《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作者彼得·圣吉写过一件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冬天,彼得·圣吉去一个景点游玩,有一位游客在观赏瀑布时不慎落水。之后他立刻拼命地往岸边游,但是他正掉在瀑布下的一个漩涡当中,所以不论他怎么用力游,都无法挣脱漩涡的拖拽。
因为水很凉,所以他身体的热量很快就耗散殆尽。奋力挣扎也消耗了他的大量体力。加上救援不及时,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因为精力耗尽而死亡,尸体沉入水底。
沉下去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尸体又浮上水面,被水流冲到了岸边。
原来旋涡的表面是水流从外往里旋转,所以一旦掉入漩涡,不论怎么挣扎,都无法摆脱它的向心力。但是在漩涡的底部,水流又是从内往外旋转的,因此他的尸体很快就被水底的离心力冲到了岸边。
目睹这一惨景后,彼得·圣吉感慨道:
这个人在生命最后半小时用尽自己所有精力想要完成而不得的事情,在他死后不到一分钟却轻易做到了。
这个事例其实就很生动的反映了“什么是挣扎”。
所谓“挣扎”,就是一个人在不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情况下,不断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量用于“应急”。
与此相反,“奋斗”是基于对所处环境的清晰认知,设法将自己的资源与环境(或系统)的“能量场”相匹配,通过努力最后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生活中很多所谓的“努力”和“奋斗”,其本质不过就是一种“挣扎”。
很多人之所以误把“挣扎”当做“奋斗”,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下差异:
1、奋斗是主动出击,挣扎是被动应对;
2、奋斗者拥有清晰的目标,挣扎者眼前是一团乱麻;
3、奋斗者总是处于一种信心满满的状态,而挣扎者总是处于挫败的沮丧当中。
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奋斗者清楚地知道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他们会朝着既定目标主动出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种深刻的洞察,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让自己付出的努力呈连贯性,不断向目标逼近。尽管有时候会遭遇重重困难,但他们能够时刻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逼近目标的快感。
而挣扎者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只是对眼下遇到的问题作出一连串被动的、本能的反应。与此同时,他们又会感受到这样的应急反应收效甚微,于是又陷入因挫败而引发的沮丧情绪中,并且不断重复这见招拆招又劳而无功的状态。
《精要主义》一书中,有一幅图能够很形象的反映了“ 挣扎”与“ 奋斗”的区别。表示“ 挣扎”的图形,是一个圆圈周围有很多箭头,每个箭头都不是很长。而表示“ 奋斗”的图形,是一个圆圈外围只有一根很长的箭头指向上方。
这幅图很形象的反映了一个事实:
每个人所拥有的精力是有限的。挣扎者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把有限的精力耗散在那些没有连贯性、见招拆招的行为中。奋斗者则会把同样的能量倾注在既定目标上,他们不会因为眼下的、随机而起的麻烦就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所谓“虽万折而必东”。
综上而言,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奋斗者,想要避免陷入挣扎者的困境,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反省自己的行为。当发现自己在做无用功的时候,要能够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自己最初对环境的预判是否出了问题。然后迅速调整方法,但是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
3、审视自己的状态。经常性的从忙乱的状态抽身而出,询问自己是处于一种持续的挫败和沮丧的状态中,还是处于一种虽然进展不是很快,但是却因为一直在朝既定目标逼近而兴奋的状态中。
学会真正的“奋斗”,而不是只会跳“奋斗的舞蹈”,让自己看上去在奋斗,其实是在持续地折腾和挣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