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门口休息了半个小时左右,然后,陈可恩决定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读书那会儿,每当图书馆宣布闭馆,他都会背着书包,前往第四教学楼109课室。这间课室被称为考研专用课室。因为每年都会有一批准备考研的学生选择在这里备考。
从图书馆去往第四教学楼,会经过一个天桥。这个天桥,可以说,是华农最美的校道。每当紫荆花盛开的时候,校道两旁挤满了摄影爱好者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下了课的华农学子也会放缓回宿舍的脚步,给舍友拍上几张青涩的照片,记录对方青春时的模样。在夜里,陈可恩偶尔会拿起毕业相册,望着照片陷入回忆当中。
如今他缓缓走到紫荆桥上,见绿叶随风微微摇晃,前面扎马尾辫的学妹踩着轻快的脚步往教学楼赶去,原本挂在陈可恩脸上的阴霾消失了不少。毕业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陈可恩经历了不少挫折,也接受了不少打击,这些东西都给他带来不少的烦恼。导致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生活充满阳光。他变得有些消极,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公平。
不过,在看到一群学妹急着去上课从他面前跑过去后,陈可恩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一种活力、一种青春、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如果可以夸张一点来形容他当前的变化,那么他就像阴霾一样,在遇见大量的阳光普照后,露出了他原本真正的外貌。回校的两个小时,他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
“看来每隔一段时间,回一趟学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陈可恩望着她们离去的背影说道。
之后,他踩着砖头,一直往前跑。微风,撩拨他的头发;鸟鸣,清理他的耳朵;阳光,给他大腿注入力量,让他想奋力奔跑。他沿着校道,使劲跑,一滴滴汗水从脸上滑落。五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跑到109课室。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等整理好自己的头发后,他揭开帘走了进去。这间课室很大,可同时容纳八百人在这里复习。
除了风扇摇摆的嗡嗡声、零碎的咳嗽声、翻书的哗啦声以外,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因为选择来这间课室学习的人,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刷题。这是非常消耗脑力的事。所以每个座位上枕头是少不了。虽然来过很多次,但陈可恩还是像第一次那样,被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感染到,他在心里立下了奋发图强的誓言——他要成为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
“这间课室,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挑了个靠中间的位子,陈可恩便坐了下来。
此时他只想安安静静看一会书,继续净化自己的心灵。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黑色的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书。
当眼睛感到疲惫时,他合上书,决定眯一会。
可能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休息过的缘故,这次他睡得很久,也睡得很沉。等他从睡梦中清醒过来,讲台上的时钟已经指到五点十分。他缓缓伸了个懒腰,然后看了看,正在绞尽脑汁准备考研的同学们。一想到自己不用再接受考试的折磨,他的心情瞬间就变得非常好。用“兴高采烈”来形容都不为过。
此时,可以说不管多么渺小的存在,他都提得起兴趣去了解。这不,有个东西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是一个透明的杯子。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它成了课室最耀眼的存在。除了它的金光闪闪,陈可恩还注意到杯子里面有张草稿纸。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他弯着腰向右移动了两个座位,打开了草稿纸,发现里面写了两个字——高中。
这两个字,再加上眼前的情景,让他想起高中的语文老师讲过的一篇高考作文。据老师描述:有个学生在去考场的路上,救了一只穿过红灯的小猫咪。等他赶到考场,迟到了二十分钟。他把事情的经过跟监考老师说了两遍,但监考老师觉得这个理由太牵强,不愿放他进入考场。说扶老奶奶过马路,监考老师都愿意放他一马。但这个理由,不行。
见这位考生想闹事,监考老师不希望其他学生被打扰到。于是他心生一计,往一个空杯子里扔了张纸,说如果能以这个情景,写出一篇八百字的作文,那就放他一马。监考老师只是想刁难考生,让他知难而退。没想到这位考生并没有顶撞,而是拿起笔,蹲在门口,默默地写。在考生要结束之时,他提交了一篇令监考老师目瞪口呆的满分作文。
至于那位考生,到底写了什么,陈可恩已经记不清了。即便,当时语文老师还让他当着全班的面念了一遍作文,但进入大学以后,他把知识又还给了高中的老师们,一点拖欠的意思都没有。哦,顺便提一下,当时他语文只考了三十七分,所以被老师以这样的形式点名批评。在读大学之前,可以用学渣这个词来形容他。不过,进入大学以后.....
不对,即便进入大学,也不能用学霸来形容他。只能说,进入大学以后,他对读书有了兴趣。换作以前,对于这种描述物体的题目他是提不起任何兴趣的。甚至会觉得出这样题目的人,脑袋肯定被驴踢了。不过,自从喜欢上了写作以后,他对这种需要耗费脑力思考的题目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也想写出一篇满分作文惊艳监考老师。
“那个考生他从什么角度来写着?”陈可恩感到疑惑。他上前,对杯子展开了观察。杯子约有十二厘米高,里面的草稿纸如果摊开,大概有八厘米长。这种杯子如果去超市购买,也就七八块钱左右。那张草稿纸上面写了两个字“高中”,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信息了。他观察了半个小时,也没发现有什么值得一写的东西。
后来,他把草稿纸折叠好放回杯子,这时有一道白光击中了他的大脑。他有了新的发现。从属性上来看,杯子属于物质。好,然后,就此打住。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草稿纸。它里面的文字,属于精神层面。第二层,将它们合在一起来看。也就是从它们的承载关系来看。杯子承载着草稿纸。可以理解为有了物质条件后,人类有机会发展文化和艺术。
不过,单靠这两层关系想写出一篇惊世之作还远远不够。陈可恩对杯子和纸张,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时又有一道白光击中了他。他一下子就想通了。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纸代表了东方最闪耀的发明。在此基础上,横向思考。那么,西方最灿烂的发明又是什么。
想到这里,陈可恩的手微微颤抖,他已经迫不及待写出一篇惊世的作文来。不过陈可恩知道,他还不能着急,在写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关系再落笔,追求一次完成。在第一层关系中,断然不能根据杯子的属性去写,也不能根据纸张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写。因为这太过于广泛。一篇作文,就八百字到一千五百字之间。如果想要写好,就对事物的一点进行论述,而不是全部。
第二层关系,可以从他们的承载角度去写。不过,这样去写,太过于平庸,会沦落为评论“杯子的用处”。而且,也不好把控。想到这里,陈可恩决定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他打了个草稿,在纸张上这样写道:第一层关系,知道就行。第二层关系,作为起点。在写的时候,要从第二层关系去再延伸一下。延伸到东方的四大发明。然后,进一步延伸出西方的发明。
关于西方的发明,陈可恩知道的也不多。所以,不准备班门弄斧,而要写自己知道,自己擅长的东西。陈可恩决定把西方的发明去掉,转而写东方和西方的美,然后从大脑中搜索关于他们的代表作。东方之美的代表作,陈可恩认为是诗歌。西方之美的代表作,陈可恩认为是油画。之后,再将东方和西方结合到一起,上升到世界层面。这便是陈可恩写文章的整体思路。
在文章的开头,他这样写道:“在一张纸张上,我看了我们东方的美。请允许我举例说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用十个字,就把春天的鸟鸣捕捉了下来,用字极为精确,让人不得不佩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用十四个字,就把夏天的池塘捕捉了下来,色彩鲜艳,动感十足,宛如在眼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用十个字,就把秋天的清爽捕捉了下来,见诗如见画,实在厉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用十个字,就把冬天的寒冷捕捉了下来,展示了一个纯洁而寂静的江面。
这些具备极高审美品味的诗人,他们把春夏秋冬的美景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在陈可恩看来,他们就是穿梭在历史长河上的时光师,具备把万物最美的一瞬间定住的能力。
陈可恩抛开杂念,沿着之前的思路,在纸张上继续写道:“接下来,请欣赏西方的油画。”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右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因为即便当代的摄影技术,也无法将一只手的重量感拍出来。而达芬奇,做到了。
丹尼尔夫捷哈兹的《她在花丛中》,描绘了一个穿着黄色长裙的女孩坐在花丛中。
把一位正处青春时期的少女的形态,淋漓尽致描述了出来,宛如初恋就在眼前一般。
梵高的《十五朵向日葵》,描绘的是插在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
把向日葵描述成一团团火焰,同时把生命的活力注入其中,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蓬勃,很厉害。
写到这里,陈可恩心里高兴极了。过去常常被老师要求背诵的诗,今天竟以美的形式展示在他面前,可以说震撼了陈可恩整个心灵。当初,为了能够死死记住这些诗歌,他可没少早早起床在窗边背诵,心里不知道骂古代的诗人多少次,大致翻译一下,就是说李白杜甫王维你们能不能少写一点诗,能不能考虑后代子孙每个月都要考试的感受啊。
如今,陈可恩却非常感谢历代的诗人们。如果不是他们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诗歌里去,陈可恩绝感受不到这世界还有如此奇妙的美。如果不是他们,陈可恩精神世界将无法丰富起来,无法对单调的生活增加调味剂。当初,为了熟悉西方的那些油画大师,他可没少一个人待在图书馆,一张一张去研究他们的绘画手法和区别。
此时,陈可恩觉得自己当初在图书馆楼梯口一边啃馒头,一遍翻《西方油画赏析》所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超越世间大部分物质所能带来的美感。他的心情很好。之后,陈可恩把杯子和纸张又放在了一起,将其描述成世界第八大奇迹。他是这么描述的:我在一张草稿纸上,看到了东方和西方最美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