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可悲的变化,是人性令人震惊的翻转,因为起先它没有任何邪恶,但现在它没有任何良善。为阐述这条教义,我要:
I. 确认它。
II. 描述败坏本性的各个方面。
III.向你说明人性是如何变得这么败坏的。
IV.应用这条教义。
I. 我将确认本性败坏的教义。我将把镜子举到你面前,好让你从中看见自己有罪的本性。因为虽然上帝特别留意到了这一点,但有很多人却会忽略它。这里我们将考察上帝的话语,以及人的经验和观察。
【1】对此教义的《圣经》根据,让我们考虑如下经文,
1、《圣经》如何特别留意到,堕落后的亚当把自己的形像传递给其后裔,“亚当……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创5:3)。把这一节与那一章的第一节对比,“当上帝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样式造的。”我们可以看见,人被造以后的形像,与被生出来以后的形像形成了何等反差。人被造有上帝的样式,即,圣洁公义的上帝创造了一个圣洁公义的活物;但堕落后的亚当生了一个儿子,不是上帝的样式,而是他自己的样式,即,堕落、有罪的亚当生了一个堕落、有罪的儿子。因为,正如之前所说明过的,上帝的形像包含着公义和不朽;所以相应地,堕落后亚当的这个形像,也就包含着败坏和死亡(林前15:49,50;比较,第20节)。摩西在《创世记》第五章中给了我们必死性进入世界以后的第一份账单,用“走在死亡路上的亚当生了一个必死的儿子”这种方式对它加以介绍。根据盟约中的威胁条款,亚当犯罪以后就变成必死的了;所以他生了一个儿子,与自己的样式相似,也就是有罪,因而也就是必死的。这样,罪和死就临到所有人。无疑,亚当生的该隐和亚伯与塞特一样,都有亚当的样式。但经文没有这样记载亚伯,因为他没有留下后裔,而且他也成为死亡在世上的第一个祭品,这就足以表明他的情形了;也没有这样记载该隐,因为他穷凶极恶的邪僻,让人们自然会想到这一点;但这样记载了塞特,因为他是圣洁后裔之父,而洪水之后的人类都从他而出,因此也从他继承了亚当自己堕落的样式。
2、《圣经•约伯记》第14章4节,“谁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呢?无论谁也不能!”也说明了此点。我们的第一对父母不洁净,我们怎么能洁净呢?我们的生身父母怎么能洁净呢?我们的儿女怎么能洁净呢?这里所指的污秽,是有罪的污秽;因为这就是使人的生活充满艰难的原因。而且因为它来自污秽的父母,所以也属于我们的自然本性,“人为妇人所生”(1节),而“妇人所生的怎能洁净?”(伯25:4)这里并没有挑战上帝的权能,因为全能的上帝能从污秽之物中带出洁净,作为人的基督也能,但此外就没有别人能了。每个自然出生的人都生于污秽之中。如果根朽坏了,枝子也会朽坏。即使父母被分别为圣,也不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只是部分圣洁,而且还出于恩典,不是出于自然本性!他们生下来的儿女也是有罪的人,不是圣人。因此,就像受过割礼的父母,生下来的儿女还是没有割礼,仔细筛选过的谷种撒下以后,还是会有稗子长出来;同样,最圣洁的父母生下来的儿女,也有污秽,而且他们不能把恩典像自然本性一样,传递给他们。很多敬虔的父母在他们悲哀的经验中,都发现这是真的。
3、考虑一下诗人大卫的话,“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他在这里从自己的罪行深入到其根源,即败坏的本性。他是一个合上帝心意的人;然而他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他生于合法的婚姻,但当他还是胎儿,在母腹中跳动时,就已经是一个有罪的胎儿了。此所以败坏的本性被称作“旧人”;因为它与我们一样旧,比恩典临到我们的时间早,即使对那些从母腹中就被分别为圣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4、让我们听听主一锤定音的话语,“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约3:6)。看看人类的普世性败坏吧,因为所有人都属于肉身。这里的意思不是所有人都脆弱,虽然这也是一个可悲的事实;是的,我们脆弱的本性也是我们本性败坏的一个证据;但这不是该处经文的意思。经文的意思是,所有人都败坏、有罪,而且这属于他们的本性。此所以我们的主论证说,因为他们都属于肉身,所以他们都必须重生,否则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第3-5节)。而且,正如我们败坏的本性表明了重生的绝对必须性,同样,重生的绝对必须性也证明了我们本性的败坏;因为,如果一个人第一次生没有污染,怎么还需要第二次生呢?
5、与之前的状态比较起来,人现在显然沉沦到非常悲惨的地步。上帝造他时,使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诗8:5);但我们现在发现,他像那要灭亡的野兽一样。他听了兽的话,现在变得就像它们当中的一员。就像尼布甲尼撒一样,他在自然状态下的份,就是与野兽一起,“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腓3:19)。不,野兽在某些方面还比自然人强,而人却沉沦到比野兽还低的地步。人会忽略自己最应该关心的事,比鹳鸟、斑鸠、白鹤、燕子还不如,不知道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耶8:7),比牛和驴还笨(赛1:3)。我们把他送到学校去,不过是学习蚂蚁的生活;它们前面没有向导或领袖,没有监督或长官强迫或激励它们工作,没有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过活,不受任何辖制,却“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箴6:6-8);自然人有这些领袖,却会遭受永恒的饥饿。不,比这更甚的是,《圣经》不仅责备自然人没有这些生物的好品质,而且他们还把最糟糕生物的恶习集于一身;人身上有狮子的凶残、狐狸的狡猾、野驴的顽冥、猪狗的肮脏、虺蛇的恶毒,等等,等等。真理自己称他们为“蛇类,毒蛇之种”;是的,甚至称他们为“魔鬼的儿女”(太23:33;约8:44)。所以,人性肯定可悲地败坏了。
6、“我们……本为可怒之子。”(弗2:3)我们应受也当得上帝的忿怒,而且从本性来说就是如此。因此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是在本性上就有罪的生物。我们在善恶还没有做出来之前就被定罪了;在我们还不知道之前,就已经受咒诅了。但“狮子若非抓食,岂能在林中咆哮呢?”(摩3:4)这意思是说,如果人没有因为自己的罪而成为上帝忿怒的猎物,圣洁公义的上帝怎么会向人发出忿怒的咆哮呢?不,祂不会,也不可能会。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根据上帝的话语,人的本性是败坏的本性。
【2】如果我们参考一下经验,观察一下在世界中的情形,看看那些在日光之下,只要不是睁眼瞎的人都看见的事情,就会很快观察到那些坏果子,也能发现其苦毒的根源。我打算用下面几条来说明这一点:
1、谁不会看到,这世界充满了悲惨的洪流呢?除非一个人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否则他能到哪里去洁身自好呢?每个人在家里或外面、城市或乡村、宫殿或寒舍,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劳苦叹息。有些人为贫穷所迫,另一些人被病痛所困,还有一些人哀叹他们的损失,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十字架。没有一个人的情况是全无挂虑;总会有些让他难受的刺。但最后,作为罪之工价的死,还会尾随这些掠夺者而来,把所有的洗劫一空。那,除了罪之外,还有谁会把苦难的闸门打开呢?我们在世界上听到的每一声抱怨和叹息,从眼中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是人如星从天坠落的证据;因为上帝在怒中向他们分散灾祸(伯21:17)。这就是人本性败坏最明显的证据,因为即使那些还没有实际犯罪的人,也在这些苦难中有份;是的,他们来到世上的第一次呼吸就是哭泣,似乎他们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就知道它的名字叫“波金”,即哭泣之地(士2:5)。墓园里的坟墓有大也有小;因为世界上总有人像拉结一样,为他们的儿女哭泣,因为他们不在了(太2:18)。
2、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种本性的败坏,在幼儿身上多么早就表现出来。所罗门观察到,“孩童的动作……都显明他的本性”(箴20:11)。人们很容易就觉察到人心的偏向。堕落后亚当的儿女在成人之前,不都跟随自己父母的脚踪吗?在他们身上,难道不会看见多少小小的骄傲、野心、罪性的窥探、虚荣、蛮横和悖逆弃善吗?当他们脱离婴儿期以后,我们也必须用管教的杖来驱走他们心中的愚昧(箴13:24),这表明,如果恩典没有得胜,孩子就会变得如同以实玛利,“像野驴”(创16:12)。
3、看看罪在世界上光怪陆离的表现吧——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看看我们败坏本性的苦毒之果吧,如《何西阿书》第4章2节所说,“起假誓,不践前言,杀害,偷盗,奸淫,行强暴,杀人流血,接连不断。”世界充满了污秽,有各种各样的诡诈、邪僻和亵渎。若不是从人心幽暗的泉眼发出,地上罪恶的洪流是从哪里来的呢?“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渎、骄傲、狂妄”(可7:21,22)。也许你会真心地感谢上帝,因为觉得你不像其他人。事实上,我要说,恐怕你有比你所知道的更多理由感谢上帝;因为“水中照脸,彼此相符;人与人,心也相对”(箴27:19)。就像你在清水中能看见自己的脸;同样,省察你自己的心,也许你会看见其他人的心也在那里;而审视其他人的心,也许你也会看见自己的。所以,世界上最恶劣、亵渎的恶徒,应该可以给你做一面镜子;你应该在那里发现自己本性的败坏。如果你真这么做了的话,那么你或许会因为心灵真正的触动,为你没有沦落到生活中的其他人那样而感谢上帝,而不是你自己;因为你看到,你自己本性的败坏和他们一样。
4、转眼看看世界因人的情欲而陷入的可怕痉挛吧!虎毒尚不食子,狮子和狼也不自相残杀,但人却彼此为虎狼,相争相咬。人们常常为了多小的一件事就兵戎相见啊!世界变成了一片旷野,人带着最明亮的火光也不能吓走住在其上的野兽,因为他们是人,不是野兽;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会受伤。自从该隐流了亚伯的血以后,大地就变成了屠宰场;自从宁录开始捕猎以后,人们的追杀就没有停止;在地上如同在海上一样,到处都是弱肉强食。当我们看见世界显得如此狂乱,人们用刀剑或口舌彼此攻击时,也许会结论说,他们里面有邪灵。亚当子孙中的这种暴力狂热,表明整个身体都失调了,整个头脑都生病了,整个心灵都昏懵了。它们显然来自一种内因,“从百体中战斗之私欲而来”(雅4:1)。
5、让我们考虑一下人类法律的必要性,而且还以恐惧和刑罚为保护。对此我们可以应用使徒在《提摩太前书》第1章9节中的话,“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乃是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诚和犯罪的……”人是为社会而造;上帝在最初创造第一个人时说,“那人独居不好”(创2:8);然而现在的情形是,人在社会中必须用荆棘围起来。由此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看见人性的败坏。让我们考虑如下几点:
(1)每个人都自然喜欢完全自由,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而如果他可以按其自然倾向而行的话,也都乐意选择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不管是神圣还是人为的法律。因此,当有些人有能力按其自然倾向而行时,的确就把自己的意志树立为绝对,超越法律之上;而这与人最开始的罪恶心态一致,就是以自己为上帝(创3:5)。然而,
(2)没有人愿意冒险住在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里,此所以盗亦有道,连海盗和强盗的团伙里都有法律,虽然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又无视任何法律和规条。结果人们发现,大家其实都知道人性的败坏——他们不能彼此信任,却都需要安全感。
(3)无论打破围栏的危险有多大,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情欲的冲动下甘愿冒险。他们不仅乐意抛弃自己的信誉和良心(这对他们来说,本来就是世界上最被轻视的东西);而且为了短暂的快乐(虽然内心立刻就有恐惧),他们也甘冒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乃是杀头的风险。
(4)法律常常在人的情欲面前屈服。有时整个社会都沦入这种荒谬处境,好像一群囚犯打破了锁链,赶跑了狱卒,结果在暴力的嘈杂中,法律的声音就被淹没了。而且很少有时候没有几个如此胆大妄为的人,甚至法律都不忍面对他们充满情欲的狰狞面孔;这就是为什么大卫在约押杀害了押尼珥的时候说,“这洗鲁雅的两个儿子比我刚强”(撒下3:39)。情欲有时强得连法律都不能控制,结果律法就放松,好像垂死的人一样(哈1:3,4)。
(5)让我们考虑一下常常修订旧法、制定新法的必要性;这都来自新的犯罪手法,而人性在此是很有成果的。如果人不是像野性发作的野兽,常常破坏篱笆,就不会有修复的必要。看看像以色列这样一个种族吧;他们被上帝从地上的万民中分别出来,其历史却令人震惊。当以色列中没有王时,他们当中有何等可怕的混乱,你可以从《士师记》第十八到二十一章中看到。而即使有最好的官长,要改革他们也是何等艰难!而当官长邪恶时,他们走上歧途却又多么迅速!我甚至不能不认为,那个神圣历史的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发现人性的败坏,对弥赛亚和他恩典的绝对需要;而当我们读到这历史时,也当为此努力。上主对撒母耳谈到扫罗的话,是多么刺透人心啊:“这人必治理”——原文的意思是管辖——“我的民”(撒上9:17)。哦,人性的败坏!对天上之上帝的敬畏和惧怕也不能管辖他们;他们宁愿找地上的神祗来“扰乱他们”(士18:7)。
6、让我们想想在圣徒身上残留的败坏。虽然恩典已经进来,但败坏还没有完全除去;虽然他们已经有了新人,但旧的败坏本性还有很多;这两者在他们里面挣扎,就像双生子在利百加的腹中一样(加5:17)。圣徒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这种挣扎,甚至在最隐蔽的角落。如果一个人的邻居很麻烦,他可以搬走;如果他的佣人不好,他可以想法辞退;如果他的伴侣不佳,有时他也可以离家出走,从而免于骚扰。但即使一个圣徒躲到旷野或某个遥远的海岛上居住,是杳无人烟的地方,人、兽、禽都未曾涉足的,他心中的败坏仍会随着他。如果他和保罗一起,被提到三层天上去,回到地上以后,败坏仍在(林后12:7)。它对他如影随形;在他所画最美的线上留下污点。它就像墙上的荆棘,无论砍掉多少,总还是会长出来,除非墙被推倒,因为它的根已经深扎在心里,只要圣徒还有一天在世上,就像被铁链铜锁拴在了上面。特别当他想行善时,它更是活跃起来(罗7:21),然后秃鹰就往尸体上聚集。因此常常在圣洁的责任上,圣徒的精神似乎就消失了;然后他就像米甲一样,不知不觉中床上的丈夫变成了一尊神像(撒上19:13)。我不需要向敬虔人证明他们里面的败坏本性,因为他们在其中痛苦叹息;要向他们证明此点,就像在他们面前举起蜡烛,好让他们看见太阳一样。另一方面,对邪恶之人来说,即使他们不说圣徒假冒伪善,他们也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把圣徒身上的刺看成梁木,所以我也毋须多言。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可以考虑如下几点:
(1)“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23:31)圣徒并非生来就是圣徒,而是因为重生的恩典才如此。他们虽然旧性情还有,但岂不也得到了新性情吗?如果他们尚且如此,那些没有这重生恩典的,其败坏是何等的大呢?
(2)圣徒在它下面叹息劳苦,好像承受重担一样。听听使徒在《罗马书》第7章24节的话吧:“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那么,属肉体的人活得轻松快乐,似乎败坏的本性不是他的重担一样,所以他就没有败坏的本性了吗?不,不是的!原因是他已经死了,所以感觉不到下坠的力量。很多哀叹都是从病床上听到的,但不会从坟墓中听到。在圣徒心里,就像在病人身上一样,有很多挣扎,在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但在自然人的心里,就像在死人身上一样,没有任何喧嚣,因为死亡已经掌控了一切。
(3)敬虔之人抵挡败坏的旧性情。他竭力要治死它,虽然它还在;他努力要抑制它,以此削弱它,虽然它仍在活动。所以在那没有抑制、反而喂养它的灵魂中,这败坏将会得到何等的扩散和加强啊!这就是所有那些未重生之人的情形,他们“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4)。如果勤劳之人的花园每天都有活儿要他整理,要他修剪除杂,那懒人的花园一定“荆棘长满了”(箴24:31)。
7、我最后再补充一个观察,即在每个人身上,堕落后亚当的形像都会自然浮现。有些孩子的长相和面貌,似乎与他们的父亲是一个模子,我们也是这样像我们的第一对父母。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他堕落后的形像和印记。为证明此点,我恳请所有人都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有下面这些现象:
(1)我们不是都自然有罪性的好奇吗?这不是亚当形像的一个标志吗?(创3:6)人们更愿意了解新东西,而不是持守已知的古老真理,不是显得很自然吗?当我们急切地追风赶潮,抛弃古老的坚实教义时,岂不正像旧亚当吗?我们追求知识而不是圣洁,捕风捉影地要知道一些毫不造就人的事情。我们狂野、盲目的幻想需要辔头来牵引,而良善、坚强的情感却需要激励和刺激。
(2)如果上主用祂圣洁的律法和智慧的护理,给我们加上一些限制,禁止我们做一些事情时,那些限制岂不更刺激起我们的自然倾向,让我们的欲望变得更强烈吗?我们因此岂不更明白地暴露出是亚当的子孙吗?(创3:2-6)我认为这一点无可否认,因为日常观察都表明,人们很自然认为“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是好的”(箴9:17)。外邦人都确信人有这种矛盾的心理,虽然他们不知道其根源在哪儿。人们多么经常地陷入这种圈套中啊——如果上帝让他们放任自流,他们就会自缚手脚!但败坏的本性就是以跳出栅栏为乐。但这不正好重复了我们先祖的愚昧吗?他们乐意爬上禁树摘果,也不愿吃上帝明白允许也丰富供应的好果子。
(3)亚当的儿女当中,谁不是很自然地倾向于听取会出错的建议?这不就是我们先祖跌倒的地方吗?(创3:4-6)从此以后,软弱之人多么容易在诱惑下屈服啊!“神说一次、两次,世人却不理会”(伯33:14),但他们却乐意听撒旦的。如果试探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惊恐地躲开,那么通常可以全身而退;如果他们还在萌芽期就把试探止住,那么它们很快就会消失。但是,啊!虽然我们看见火车迎面而来,但还是站着不动,直到它冲过来,然后我们就被它的力量撞得粉碎。
(4)你头颅上的眼睛,不是常常蒙蔽了头脑中的眼睛吗?这不正是我们第一对先祖的情形吗?(创3:6)人没有比看见让感官愉悦的对象更盲目的时候了。自从我们先祖的眼睛被禁果打开以后,眼睛就成为灵魂毁灭的大门;从这里,污秽的想象、罪恶的欲望都进入心灵,要伤害灵魂,荒废良心,有时把糟糕的结局带到整个社会,就像亚干的情形一样(书7:21)。圣洁的约伯知道这两个滚动的小东西所能带来的危险,因为只要一点微小的木屑就能弄瞎它,所以他说,“我与眼睛立约。”(伯31:1)
(5)我们照顾身体的需要,甚至以牺牲灵魂为代价,不是显得很自然吗?这也是我们第一对父母犯罪的一个因素(创3:6)。哦,如果我们花在灵魂上的精力,有在身体上的一半,就会多么快乐啊!如果“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这个问题,在我们头脑中出现的频率接近“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太6:31)这类问题,那么很多无望的问题都可以变得很有希望。但实情是,很多人活得就好像是行尸走肉,似乎他们灵魂的唯一用处,就是像盐一样,防止他们的身体腐烂。他们“就是肉身”(约3:6),“体贴肉体”(罗8:5),并且“顺从肉体活著”(13节)。如果肉体预备要做一件事,很少有等候良心认同的;是的,常常是即便良心提出了抗议,肉体还是会得到满足。
(6)每个人不是在本性上都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对这样那样的事情感到不满足吗?这也是亚当的情形(创3:5,6)。似乎总缺了一点东西;所以人成了不断改变的动物。如果有人怀疑此点,那就让他仔细想想自己喜欢的东西;回顾以后,再让他反复思量一下,他就会听到一种暗暗的抱怨,觉得缺了一点东西,虽然如果他头脑清醒地考虑一下的话,也许能明白,没有那个东西比有那个东西更好。自从我们第一对父母的心从眼睛飞向禁果以后,漆黑的幽暗就被他们带入到世界里来了,他们的后裔也就染上了一种自然疾病,被所罗门称作“心里的妄想”,或直译作“灵魂的漂泊”(传6:9)。这是一种灵魂的恶魔般昏迷,在世界上漫游;追逐着千万种虚浮的幻想;在想象和欲望中抓点这个、抓点那个,看起来都很美好;在这里晃一下,在那里晃一下,到处都去,就是不去该去的地方。灵魂的这个疾病永远不能得到痊愈,除非不可抗拒的恩典把它带回来,藉着基督把它安放在上帝永恒的安息中。但若非如此,即使再把人放回乐园中,就是上主的伊甸园,是的,那里的一切快乐也不能阻止他企图实际上再次跳过栅栏。
(7)我们岂不是远更容易被邪恶的建议和榜样影响,甚于好建议和榜样吗!在亚当的堕落中,你也能看见这一点(创3:6)。一直到今天,坏榜样都是撒旦毁灭人的主要工具。虽然我们本性更像狐狸,而不像小羊;但小羊有一种糟糕的习性,很多人都观察到,就是如果一只小羊掉在了水里,其他小羊转眼之间也会掉下去;这种习性在人们身上也很常见,他们很自然地拥抱恶道,因为他们看见别人之前也这么做。坏榜样常常像一道洪流,使我们忽视明明白白的责任。特别如果榜样来自我们很喜欢的人,情形更是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情感就蒙蔽了眼睛;那种在别人身上会让我们厌恶的东西,由于我们想讨好所喜欢的人,就使情形就变得更复杂了。最显而易见的事情是,人们通常乐意选择大多数人的做法,而不是最好的做法。
(8)亚当的后裔中,谁需要被教如何把无花果树叶子编起来,好遮住自己的赤裸呢?(创3:7)当我们毁灭了自己,使自己的羞耻被暴露出来时,自然企图自救——于是很多简陋的办法就用上了,像亚当用无花果树叶编成的裙子一样笨拙和无效。当人们要向自己的良心掩盖罪恶时,是多么绞尽脑汁地要竭力描上彩色啊!而一旦谴责确定成立,以至于他们不能不看见自己的赤裸以后,他们自然就企图用自欺来掩盖,自然得就像鱼儿在水中,鸟儿在空中一样。此所以人们被定罪后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当怎样行?”(徒2:37)我们还能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做才好?却丝毫不会想到,新生命是上帝自己的工作或恩典(弗2:10),就像亚当不会想到、也考虑不到用牺牲的皮子来做衣服一样(创3:21)。
(9)亚当的孩子们不都很自然地效法亚当,逃避上帝的临在吗?(创3:8)我们在这一点上与亚当一样糊涂,以为躲在花园中的几棵树后面,就能逃避上帝的临在。我们都很惯于对自己说,在暗中犯的罪,比在明处犯的罪更安全。“奸夫等候黄昏,说:必无眼能见我。”(伯24:15)人们在暗中随意而做的,在小孩面前常常感到羞愧;似乎黑暗能使他们躲避鉴察全地的上帝一样。我们漠视与上帝的相交,不是感到很自然吗?是的,我们甚至自然与上帝为敌。在上帝和亚当儿女的相交中,从未不是由上主开始的。如果祂放任他们的话,他们绝不会寻求祂。正如《以赛亚书》第57章17节所说,“我向他掩面”,他就寻求隐藏的上帝吗?远非如此,“他却仍然随心背道。”
(10)人们多么憎恨认罪,不愿承认是自己的责任和过错啊!这不也是我们面前的情形吗?(创3:10)亚当承认了自己的赤裸,因为这无可否认;但他对自己的罪却不置一词,原因是,如果能够的话,他很乐意掩盖它。我们掩盖罪,就像犯罪一样自然。我们在世界上有很多这种悲哀的例子;但在审判的日子里,就是“上帝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罗2:16),会看到清楚得多的情形。很多现在“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箴30:20)的污嘴,到时候就都会显露出来。
(11)我们不是都很自然地淡化自己的罪,把责任推给别人吗?当上帝责问我们第一对父母的罪时,亚当不是把责任推给女人了吗?女人不是把责任推给蛇了吗?(创3:12,13)亚当的孩子们用这套恶魔般的伎俩,一点也不需要教;因为他们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会这套把戏了——如果不能否认事实,他们就会狡猾地嘟哝出一些声音,似乎可以减轻自己的问题,把责任推给别人一样。啊,人们做这种事如此自然,甚至会把最大的责任推给上帝;他们会用诸如“晦气”、“运气不好”这样的字眼来亵渎上帝圣洁的护理,从而把他们的罪责推给上天!这不就是亚当堕落之后的一个伎俩吗?《创世记》第3章12节是这样记载的,“那人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看看他讲话的顺序吧。他首先为自己辩护,然后才是坦白;他的辩护很长,坦白却很短。他的坦白压缩到只有几个字:“我就吃了。”但他的辩护却多么详细准确啊,似乎生怕会被误解一样!“那女人”,他说,就是“那与我同居的女人”,似乎他要让审判官看看自己做的好事一样,因为我们在《创世记》第2章22节看到的就是如此。那时世界上只有一个女人,所以我们也许会想,亚当不需要用这么多修饰词来指她;然而亚当却在辩护中不嫌啰嗦地这么做了,似乎当时有一万个女人一样。
“你所赐给我……的女人”,亚当这里的口气,似乎是他被上帝的礼物毁了一样。而且为了让这个礼物看起来问题更大一点,他还特别强调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就是与我常作伴侣、本该助我的人。似乎亚当要把这一切都归咎于上帝的设计失误,都怪祂给了自己这个礼物一样。
这一点在这句话说完之前,还有进一步的表现;他不是说,“女人给我”,而是说,“女人,她给我”,强调指出女人;似乎他在说,是她,就是她,给了我树上的果子。这就是亚当的辩护。
但他的坦白转眼就说完了,只有几个字;他只说“我就吃了。”似乎对自己没什么好说的,也不需要解释吃了什么。这种诡计对亚当的后裔来说,是多么自然啊!粗心大意的人都会使用。所罗门在《箴言》第19章3节中的观察,“人的愚昧倾败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华”,真是普世成立。所以让我们称堕落后的亚当为父;让我们不要否认与他的关系,因为我们有他的形像。
总结这一点,上帝的圣言、我们的经验和观察,都有若干的证据足以证明这条教义;所以让我们信服我们本性败坏的教义;并仰望第二个亚当,就是配受赞美的耶稣,求他宝血的功效,好除去我们的罪债;也求他圣灵的能力,使我们成为新造的人,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重生,就不能进上帝的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