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在这个信息爆炸成碎片的时代,刷着抖音和小红书根本停不下来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纯粹的娱乐消遣型,刷手机纯粹图一乐呵。
还有一种则是见缝插针就想学点啥的类型,从健身减脂到美妆穿搭,从英语口语到高效学习,刷得不亦乐乎,还不忘反手就给自己的上进心点个赞,收藏约等于已做。
有些人觉得这些碎片信息太零散,根本算不上真知识。于是花大量时间看书、付费线上课程,花了时间和精力,没过多久还是觉得脑袋空空、没什么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作为一种存储功能,单纯的记忆能够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这就好比我们在中学时期学习数学公式,单纯的记住公式和熟练运用公式做题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境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今各种各样的外部工具层出不穷,极大提高了我们归纳整理新鲜知识的效率。然而扪心自问,收藏栏里大几百个内容,真正被我拿出来反复咀嚼的寥寥无几。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把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呢?
社会科学家 Michael Polanyi ,在1958年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和能够直观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不同,隐性知识更加不露痕迹。比如我们从咿呀学语到出口成章,从蹒跚学步到走路带风,肌肉记忆可以说是最能代表隐性知识的一种,不需要大脑做任何干预,怎么保持平衡,怎么控制四肢协调,从学会走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习得了这一种隐性知识。
与此类似,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内隐学习」,指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意识层面无法觉知和表达这种学习成果,但学习效果却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我们从最初学习母语的自然拼读,到日常词汇和对话的积累,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输出和积累,成为了日常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这种非刻意练习就是内隐学习的一个例子。
与内隐学习对应的则是「外显学习」。从上面学习母语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然经历了很多外显学习的过程。无论是父母在我们咿呀学语时候的不断重复,还是我们随便看到一个广告牌时都会努力尝试的联想记忆,显性知识的习得为我们获取隐性知识推波助澜。二者的关系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图源网络不难看出,长期有效的学习无非是把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从刻意练习过渡到非刻意练习,最终让隐性知识之间相互流动,自然就能打通任督二脉。然而大多数人在显性知识的学习上就已经饱受折磨,在这里我有几个建议:
1、每天一个知识点
无论是健身、美妆还是口语练习,把所学的内容具象化十分必要。我更建议用纸笔把内容记下来,当然单纯的摘抄只是暗示了人类是本质是复读机这回事,因此最好用自己的话把内容重新整理一遍。
切忌贪多嚼不烂,一个知识点足以。
2、盘活知识体系
寻找显性知识间的联系是联想记忆的基础,由点到面的拓展和求知同样是源源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动力。在同领域的知识间寻找关联,在不同领域的知识间创造关联。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妆和英语学习本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通过人为的创造关联性比如看外网的博主们如何展现美妆技巧,学会美妆技法的同时不知不觉也锻炼了英语听力。
养成了这个习惯后只有一个后果,对学习上瘾。
3、付诸行动,学以致用
主动思考自己当时记录知识是为了什么,如何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多了才能像肌肉记忆一样,不受大脑干预达到意想不到的活学活用。
要记住,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任何不以实践为目的的知识都是纸上谈兵。
《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台词:“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