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打作业卡间隙看了一个快手视频,主播说:“宁愿养一个任性的女儿,也不要养一个乖女儿。”视频大致意思是讲说:乖孩子就像不会叫的鸟儿,没有虫吃!只有学会撒娇或者哭闹才能得到观照。这样的逻辑,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孩子哭闹就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大人就会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去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而懂事的孩子们常常会被忽略需求,会被忽视甚至遗忘。又因为如果别人习惯了你的乖巧,如果忽然有一天你任性坚持自己的观点,别人还会觉得你不懂事。而任性的孩子不仅会得到更多的照料,而且会因为偶尔的乖巧受到表扬。女儿疑惑地问我:“是这样吗?”我当时头脑一热,告诉女儿:“是的,我也希望你长大以后有任性的资本,有人宠爱。”但是,这件事过后,总觉得哪里有一点不对劲。
细细想来,任性的孩子一般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可能有如下几条:自私,凡事只想着自己,不关心别人的感受;脾气比较暴躁,如果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视而不见,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再有就是想一出是一出,不经过深思熟虑经常会做出一些决定,但是别人或许根本没有心理准备或者时间达成他们希望的目标;还有任性的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让别人围绕自己转,时常幻想自己是主角,假想自己拥有主角光环,占有欲强,不懂分享……想到这些或许极端的任性的表现,我默问自己,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吗?答案非常肯定:不希望!而且我清楚的知道,这样的孩子之所以成长为任性的孩子,也正因为他们接触的环境,要么父母太过顺从,溺爱孩子;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过分依赖父母的评价,做的好一点或者表现好一点就要求及时表扬。其二,任性孩子的成因还源于父母过于民主,父母希望自己尽可能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快乐,静待花开,因此孩子被包容太多,妥协太多,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为所欲为的固执任性的个性。
相反,如果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对孩子要求太严格,凡事把否定词语挂在嘴边,这不可以那不行,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对父母顺从;顺从是因为父母要求太多,甚至有的父母还会威胁孩子:“你如果再怎么样,我就不爱你了。”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因此变得听话;还有的父母以爱孩子的理由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能做个乖宝宝,一切以“等”为上策。这样的孩子安静,老实,懂事……但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变得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一旦内心有了与大人不一样的看法和意见,也只能向内压抑,慢慢就会变得焦虑甚至抑郁。这样的孩子同时缺乏探索这个世界的勇气,会失去很多机会,因为他们会在心理为自己种下我只适合当配角的种子,叫我不值得!
那作为家长,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引导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民主型的父母,凡事理解并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多倾听孩子,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主动探索世界。甚至鼓励孩子与父母经常辩论,让孩子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其次,给孩子选择权,凡事给孩子提供抉择的机会,不能一条路堵死孩子的可能性。还有,我们要善于蹲下身来,接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拥有自我意识。这样我们就不用做一道所谓的是让孩子“乖”还是“任性”的选择题。因为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我希望孩子可以做有主见的自己。既不用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的乖,也不需要以任性去博得别人的不是真爱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