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起笔写文章,大学生一枚想和各位聊聊拖延症这个东西。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是每个人的通病,深恶痛绝,却又一直没办法根治,那大概非拖延症莫属了。
昨晚我告诉自己今天早上一定要早起来完成自己的作文,今天早上起是起来了,但是刷微博刷到9点半。昨晚定下来的目标又未能实现。
想想自己有多少次这样的经历,却一拖再拖 临近最后期限才会开始做它,考试复习也一样。拖延症不是懒,拖延症指的是后果消极、本可避免的推迟行为;而“懒”则是个生活化的词。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是“拖延症”领域的研究权威之一,他有个广为接受的“拖延公式”:U=EV/ID,确定了跟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拖延最有关系的4个因素,翻译过来可以理解成: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如果借用中文维基百科里的定义,把“懒”归为懈怠、好逸惡勞、缺乏行动的欲望等,主要是原动力缺乏,那么它的确符合公式里的“动力缺失”的标准。
但缺少做某事的动力,甚至因此而推迟做某事,并不必然是拖延,有时反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只有当这件事是不得不做、及时做更有利时,“懒”造成的推迟才能算是拖延。更多时候,“懒”人们可能是自得其乐的。
不要再去拖延了,几分钟后的事情现在开始做,放下手中的手机,停下刷新的抖音去做自己接下来想做的事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