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道出了所有父母的心声。
生完二胎以后,迫于经济压力,我戒掉了一些不好的消费习惯:如冲动购物,消费容易受情绪所左右等。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在选择消费品方面,我注重的是性价比,而孩子更倾向于价格和品牌。很多时候,她对我的选择闷闷不乐。
我意识到,不是孩子的消费观出了问题,而是我的坏习惯影响了她。在生活中,关于金钱的讨论是我们交流的盲区。有一次,她问我:“生了弟弟以后,你突然节省了,是我们家很穷吗?”我说:“你放心,我们的能力足够让你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对我这样敷衍的回答,她显然是不满意的。
而真正促使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因为:
朋友家的孩子要借助学贷款,那笔钱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数目。朋友让孩子自己决定借不借这笔钱。后来,朋友对我说:16岁的儿子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衣服都需要父母陪着去买。他看着儿子一脸茫然而不知所措的表情,突然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残忍。
所以,我们必须在孩子做出重大的人生决策之前,就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所有智慧,而不是等到成年以后。
如何正确的与孩子谈钱?美国专栏作家罗恩•利博在《反溺爱》一书中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罗恩•利博是一个犹太裔父亲,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童教育与财商的课题,他依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理财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十多年来通过采访、调研以及和粉丝互动积累的丰富经验,撰写了此书。
《反溺爱》这本书告诉我们:钱不是最容易宠坏孩子的东西,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3-12岁时儿童财商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财商教育,可以帮助家长引导孩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洞察和理解事物,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质的品质。
读完此书,非常认同作者罗恩•利博在书中的一个观点:“本书只是抛砖引玉,重点在于促成对话,而不是试图得出结论。”在与孩子冷静、理智、开诚布公的与钱有关的对话中,本身就是一个父母发现自己的问题,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明白这一点,我们的财商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下面我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三点与大家分享:
一、这是一本管理金钱的实操训练。
要想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就要教给孩子一套可操作性的方法,下面我来介绍书中提到的两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1. 三个储蓄罐零用钱管理法。
和孩子一起准备三个透明的塑料罐,分别贴上“消费”、“储蓄”、“捐赠”字样;每周在固定的日期给孩子发固定金额的零用钱,让孩子把钱分成三份,分别装入三个罐子中。真诚地告诉孩子:父母相信他能管理和支配好自己的零用钱。
其实,每个家庭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实操方案。比如:
我给孩子办了一张银行卡,鼓励她在月末将零用钱的结余存到卡中;
我建议她用压岁钱来购买教育类型的保险;
12岁那年,她对积存金产生了兴趣,用自己的储蓄买了半年的积存金。
在这些好玩的体验过程中,她掌握了简单的储蓄和投资知识,对赚钱产生了兴趣。
2. 区分“需要”和“想要”,计算性价比和快乐产出比。
“需要”的东西让我们存活,“想要”的东西让我们活得更有趣,更舒服。但无论是钱多钱少,我们都应该教孩子学会:首先是“需要”,然后才是“想要”。
在买需要的东西上注重性价比,在买想要的东西上注重快乐产出比。
性价比很容易理解,什么是快乐产出比?
我们可以列一个公式:
快乐产出比(小时/元)=预估这件商品(或体验)可以带来的快乐时长/这件商品(或体验)的购买价格。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一个毛绒玩具、一本书和一个冰激凌的快乐产出比,从而减少盲目消费和冲动购物。
在消费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找出“需要”和“想要”之间的平衡,并遵守趋利避害的原则。如果孩子特别想要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我们就让他来说说必须购买的原因,然后和家里成员讨论是否同意购买。买了手机以后,相应地,就要减少去电影院和肯德基的次数。
当然,还有很多有趣的案例和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你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
二、告诉孩子工作的意义。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建议大家使用一个叫投入产出比的名词。
简单来说:
就是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投入你的精力和资源,产出一些效果。效果除以资源和精力,也就是产出除以投入,就叫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越高,证明你的学习越有效果。
通过投入产出比这个名词我们可以总结出高效学习的方程式:最终的学习效果=时间*精力*注意力*目标*策略。
告诉孩子:在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所有意志品质(如兴趣、专注力、毅力、目标等)和策略都可以迁移到工作中去。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提到:妈妈要求你用功读书,是希望你将来有选择工作和生活的权利,并且使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有价值,而不是被迫谋生。
培养一个独立、乐观、坚毅和自控的孩子,因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自食其力,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受人尊重的。
三、工作不是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
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西雅图的广告文案杰克•约翰逊希望他的儿子不仅仅是拥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还要以创业家的精神来思考,长大以后可以靠有创意的想法赚钱。所以在儿子做基本家务时,他不会赚到钱,但如果他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可以赚到钱。
相信杰克的做法会得到我们大多数人的赞同,把赚钱看成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卖给别人去获得财富。
让孩子遵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鼓励孩子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和触类旁通,变成一个创业思考家。未来不管他做什么,这种思考方式都会让孩子脱颖而出。
处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个点子给了我们家长一剂良方,帮助我们改变金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指明了孩子在金钱世界自由前行的方向。
以《反溺爱》一书为起点,取其精华,教会孩子: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赢得别人对你的认可;如何通过自己对财富的有效管理,让自己过上满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和孩子谈钱的意义。
大家好,我是厚积落叶听雨声hmily,关注我,让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