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个远方的朋友因为参与老师的演讲比赛没再晋级,而失落、苦恼、郁闷,向我诉说。因为特殊原因,演讲先采取的是个人录音配乐的形式上传。她的演讲内容和录音我都帮看过、听过,内容是讲述疫情期间一些感人的故事;声音饱满嘹亮,普通话非常标准、清晰,整体感觉非常优秀。
没被选上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不好猜测,毕竟主办方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没被选上,她的心情郁闷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失意就不再去尝试,过于看重结果,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从小就从参加各种比赛,文艺的音乐、美术,诗词比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等;体育的运动会、单项足球、篮球比赛等等。学生们都是通过比赛的形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以赛代练,以赛会友。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有竞争的,争强好胜都是正常的;但是每次只有一个第一名、一个冠军,甚至登上领奖台的也就是前三名,剩下那么多参赛的选手都会失意而归。那么参赛的意义到底是注重最后的结果,还是重在参与,或是不断地锻炼自己呢?
绝大多数的情况,我们都是普通人,天才毕竟极少数的。我们平凡,没有天赋,无论是考试,还是比赛;努力了一年,五年,十年,甚至是一辈子,都拼不过天才们。但平凡的人不断努力,不只是为了能成为天才们的对手,成为他们的陪衬。而是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坚守,也有个人的突破与成长。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那也足以让我们这些平凡人去战斗。凡是比赛,结果当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参与了一个又一个的过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些人生一次又一次努力后的积淀比最后的那个结果更重要,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剩下的选手依然不断变得强大。
就拿我本人来说,除了各种文化课的考试之外;几乎参加过学生时代每一次的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辩论大赛等等,拿过第一,但屈指可数,拿过不少第二,拿其它名次最多。但每一次的长期准备、不断努力,到比赛场上的瞬间发挥;都是让自己更加成长、成熟,除了荣誉与奖品,比赛使自己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强大。大胆尝试,重在参与,重在突破。
如果调查一下经常参加比赛的人,当然要多些数据,胜负的相互比例,少部分是胜多负少,大部分选手的胜负都差不多,更多人是负多胜少。但作为一个平凡人,去嘲笑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斗士,那本身,便是悲哀。个人的奋斗就像打游戏一样,不断地打怪升级,获得更好的技能与装备,有时候个人一步步闯关,有时候团队协作,打到最终大BOSS,无论最终胜负。
人生就是充满了各种有形无形的竞争,有胜利,也就有失败,有获胜后的欢笑,也有失利后的痛苦;但没有人能够长期是第一,起起伏伏才是竞争常态。如果总是失利,为何还要继续参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于参与,在于突破,在于成长,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