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惊闻,我高中的英语老师李和平老师,在十月份因患咽喉癌,不治走了……
消息我知道的有些晚。想起几年前李老师,从衡阳来到永州,有玩得好的同学告诉了我这个消息。
基于我内心的感谢,我还特意带了一个紫砂壶和一对普洱茶,做为礼物送给了李老师。
席间,除了敬酒之外,我还代表已逝的父亲和健在的母亲,向李老师表示了感谢。
因为我曾经听母亲说过,我当时比较调皮捣乱,成绩还不好,许多老师都不敢要我。
我父亲急了,便提着礼物去找了李老师。
结果是,父亲和李老师相谈甚好,连礼物都没有收,而我也由此开始醒悟,也才能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考上大学。
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父亲做的这些,也不知道当时是李和平老师对我网开了一面。
李和平老师个子矮矮的,脸有些圆,也有点黑,是教英语的,只可惜当时我的英语基础太差,没有成为李老师的优秀弟子。
多年未见,我在聚会中也是极尽学生之敬,毕竟在我的此生中,能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也是寥寥无几。
席间,陪坐、敬酒、畅谈的同学远比我熟稔、亲切,看起来,李老师受他们的款待已是多次。
我向来不喜欢这样扎堆。表达自己的心意,也代父母表示了敬意后,我便成了洗耳恭听,淡看觥筹交错之观众了。
这一散,又是经年,我也因为要照顾年迈有病的母亲,还有一个尚在读小学的小儿,加之爱人身体也欠佳,由此我也远离类似的聚会。
今闻噩耗,斯人已逝,唯追思于笔尖,才能聊以慰藉。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借陶渊明的这首《拟挽歌辞·其三》,以寄托哀思,也借以安慰自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