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的路西法效应,讲的是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堕落成魔鬼撒旦的故事,隐喻人性之脆弱,好人在一定的情境下不可置信地一步步沦为恶魔,让人惊掉下巴。
人是怎么变成环境的产物的看过电影《魔戒》的人,应该对电影中的一个叫咕噜的角色印象深刻,咕噜原名史麦戈,也是哈比人,因为对魔戒的贪婪,变成了毫无人性的怪物。
路西法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头脑不够清醒的人,性格不够完美的人,都随时有可能陷入这个效应,而带来的后果是不好甚至可怕的。
路西法效应带来影响后,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人生产生很大的困扰。你也许会觉察出不对劲,但往往找不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讲几个熟悉的场景帮你来理解下什么是路西法效应。
01
首先路西法效应在校园里的体现,比如说社会广为关注的霸凌事件。
先来讲讲校园霸凌产生的情境。
都是些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今天我开玩笑取笑你一下,明天我给你取个绰号,后天我告诉大家你有这个绰号,让大家都乐一乐,看你生气的样子又不能把我怎么样。再后面我公然叫你绰号你气愤地推我一把,我回你两脚,然后互相推搡,演变成弱小的一方被欺凌。
而在这整个演变过程中往往力气大身手灵活的那一方才是敢取笑别人占别人便宜的一方。由此情境的一步步递进,弱小的一方后续会经常性的被欺凌,演变成霸凌事件。
但谁一开始谁会把取笑当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呢?这不是小题大做吗?老师的反应怕也是如此,取个绰号而已,教育两句就完了,没必要如此小题大做吧?
怕只怕教育不彻底,私底下还是会继续取笑演变下去吧......
我们中华文化里的孟母三迁,就是防微杜渐的例子。也有小时候偷针父母不管,长大后偷金偷银管不及的传闻。校园霸凌事件无论是霸凌的一方,还是被霸凌的一方,都是最终的受害者,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今天这么一个集体抹杀个性的校园,真的很需要尊重一下孩子的个性。慎对孩子说,别人这样你也应该这样, 别人可以你也应该可以,这很容易抹杀孩子的个性,将其置于匿名性的事物和情境中,不能突出作为一个个体的鲜明特性,也就是让人觉得像是没人认识和在意或想认识和想在意他们的状况,削弱其行动辨识度,由此创造出恶的潜在条件。一个不留意将使他变成施害或受害的一方。
02
第二个情境是企业情境。
一个集团从总部划拨30万业务经费,部门总监先扣下10万,下面的部门经理们也默默效尤拿掉了8万,主管们又以各种名目克扣掉5万,再以激励员工唱K吃饭各种享乐的名目花掉2万,最后真正用到项目上的钱只有5万而已。
下属得到上司暗示和默许,属下就唯命是从甚至变本加厉地发挥。 大环境如此,你不这么做,反而显得不合理。俗话讲的嘛,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个人往往会在系统的强大力量面前退却,大到教派,帮会,企业,小到功能出问题的家庭。
03
再比如家暴的问题。
谁会跟一个明知有家暴倾向的人结婚呢?如果排除家暴者自己精神有问题突然发病,就只有归因于情境递进了。
本来两个生活经历完全不同的人凑到一起就需要心平气和的沟通,但因感情用事,又大事小事分不楚轻重,理不清利害,男的觉得没颜面,女的觉得委屈,很容易由争吵升级到动手。这也是由情境一步步递进来的。
失去或自认为失去个性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缺乏批判性思维,被困在情境中的人,他们更容易接受当下看起来似乎会获得好处的影响力,嫌弃具有潜在损失的的东西。
懂这一套的人往往卖弄下唇舌,用语言和行动小心翼翼地在界限范围内施加影响力,只要不去跨越这个界限,他的语言和行动就看似并没有在传达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但却将你引导进他们设置的框架里。
04
比如说传销。
他们只是给你讲些理想,讲些励志的感受,讲些感人的故事,讲自己对家人朋友同党是如何如何的友爱,这位引导者表现出的善良无公害让你渐渐滑入其设置的框架情境中,然后带着你去到那些隐藏的不合法规的场所。
你只是陪同旁听哦,就算一开始有抵触,渐渐地你就会把他们这种看似激昂努力的状态误以为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他们借此粉饰着他们的恶意销售行为,模糊掉你的意识,让你在不断地高昂的情境氛围冲击下失去行动辨识度,最后不是崩溃掉,就是主动或被动地认可转而去忽悠亲朋好友,甚至还觉得自己是正义的。
也有这样一些被拉入坑的微商,在生活里是熟人,仗着你把她当朋友,对你信息轰炸,你不买她的帐还气呼呼,动员所有人来施压于你非买不可。这种一开始就要果断拒绝,不然死缠烂打不成功她还会怪你耗费了她的精力,既不给面子,又不识好人心。
就是这么没天理,都是别人的错,她的行为是对的。
困住在路西法情境的人是意识不到问题所在的, TA会强烈的认同自己的行为。在一步步的情境递进过程中TA已错失了反省的机会。
不要再去指责被害者无能了,被霸凌的孩子也好,被公司文化熏陶的流氓下属也好,被家暴的人也好,传销者的受害亲友也好。
在压迫者和团队面前,只要是有强大的情境力量,甚至一开始都不需要强大,一点点的,慢慢渐进式的情境,就足以毁灭掉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和刚正不阿的人。
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呢?
1.不要盲目跟从,保持批判性思维
2.保持自我认知能力和行为辨识度,保持清醒
3.拥有责任感
4.时常反省,承认自己的错误
5.敢于在不利的情境里让自己的个体性显现出来,反抗不公正对待
6.找到与对立方的共同点并与对方拉近彼此归属感
7.保持警觉敏感,多向长远发展考虑一步甚至几步
05
最后我想讲个生活里离我们最近的事例。
一位已婚的女性小伙伴,每次见面都要跟我唠嗑些家长里短的闲话,且大多充满了怨气,我的义务即是充当她的情感垃圾桶。可又不能推脱不见面吧,毕竟曾经很要好。
虽也很替她烦心,但我发现婚后的她已经越来越陌生了,完全不再是以前的她,简直变了一个人。
曾经的她善解人意,心胸宽广,大气聪明,果敢,而且很独立自强的一个姑娘,如今却是对诸事不满,埋怨完老公埋怨公婆,埋怨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埋怨带娃没自由,埋怨自己全职主妇在家没地位没人理解自己跟人沟通基本靠吼,巴拉巴拉,讲不完的鸡毛蒜皮。
此刻讲一些宽慰她的话吧,她又处处怼你;顺着她讲吧,她又觉得生活黑暗自己太惨;又或者干脆跟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同流合污”讲些大龄女青年不应该太晚结婚的话,以赢得一丝丝已婚的优越感。
逻辑混乱不能自洽,大有一种婚后将自己的价值定位在为家庭牺牲和名牌包包物质享受上的无力感。被生活推着走的人怕是也只有这样才有一点点价值感了。但愿她过好这几年的带娃生活重入职场并能重新找回自己。
对应路法西效应,这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情境,还是可以跳脱出来的,趁自己被情境困住的还不是很久。
如果是十年二十年一直自怨自艾自轻自怜,怕谁也逃不脱变成那种陷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自己无力再谈梦想、却将怨气发泄在在菜市场为了几块钱跟摊主吵架的那种局面了,生活都是自己选的,也还是要自己走完的。
我们应该对生活保持敏感,有预见性地把未来大致估算一下,多问下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承受能力是怎样,超出了承受能力最糟糕会变成怎样。如果不能接受,我现在还要让这种状况继续演变下去吗?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未来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里?
以上各种情境,看完觉得有触动启发的你,请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推文,让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人际摩擦减少那么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