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原创文字集
在未来,什么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在未来,什么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作者: 2H青年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20:18 被阅读213次


    01

    真实是一种力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视这句话为圭臬,以至于在读到许多故事时,会不由自主先去探究故事真伪。如果发现故事里哪怕有一丝不真实的,值得怀疑的细节,就在心里做出一个预判:这是个坏故事。

    幸好,随着阅读量的提升,我的这种观念发生了改变。简单说,我把非虚构写作与虚构写作混为一谈,给予二者相同的评判标准,把所有的故事都假设为基于以真实为前提。但实际上,即使在非虚构写作领域,仍然讲求写作技巧,技术优化。

    人们之所以喜欢看故事,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故事本身的真实与否,而在于故事的文学性。通过人物在故事中呈现出的命运轨迹,让人们对人性和世界的斑斓辽阔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产生共鸣。

    在这样的故事里,我们会不由自主产生代入感,把自己假想成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和他同呼吸共命运,跟随他的脚步去探索,借助他的眼睛去发现,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在人物面对重大关头的抉择时,我们又会跳出来,思考如果真的换作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中,会做出什么选择来,以及做出这种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即使在现实中,我们不曾遭遇那样的人生际遇,我们不曾做过那样的人生选择,从这些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我们还是会有所启发和发现,对我们习已为常的生活产生另外一番见解。

    当然,最低限度上,我们可以在想象力层面进行一次长途跋涉,看到以前从未见过的风景,思考此前从未想过的问题。

    02

    换个角度来说,看故事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一种训练,通过一次次的代入和假象,我们得以永远在第一时间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做法,他们最想要什么,什么方式能激发这种渴望。

    这种换位思考和同理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读再多的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学的书籍,得来的效果都不如直接看故事来得强烈而有效。故事里总是有具体的场景和明确的行为,供我们得出直接的行为指导。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新媒体写作中最受欢迎的永远是故事。不管是鸡汤故事,情感故事,还是职场故事,总是比单纯讲理论或者干货的叙述方式更受读者喜欢。

    这样的故事不需要文采,考究文采是多余的。文字越具体直接越好,作者总是要设置有强烈冲突的故事情节,在情节中代入观点,以场景植入理念,当然,还会有金句,以金句统领全篇。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媒介的变化。形式即内容,媒介即内容。

    从书本阅读,到电脑PC端阅读,再到今天的手机阅读,这种阅读场景的变化是作者必须要考虑的。在今天,读者不会再像阅读纸质书一样会正襟危坐在书桌前,一旁摆着笔和摘抄本,营造出阅读的严肃感。而是随时随地可能拿出手机,在公交地铁上,在约会等人时,在餐前饭后,在任何适合打发碎片化时间的场合里阅读。甚至可以说,读者需要的并不是阅读本身,而仅仅是填满一段段的琐碎时间,阅读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

    这时候,阅读的竞争者史无前例的多,不光有图片、音频、短视频这些富媒体表现形式,更有海量的,能产生更强烈及时反馈和奖赏的游戏、直播,以及很快将普及的VR、AR技术。

    03

    虽然竞争如此激烈,但故事仍然有着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作为仅此一家拥有「想象共同体」的人类,我们总是需要故事去诠释和构建世界。不管是宏大的概念,还是幽微的人性,都不存在实体,需要我们用想象力去理解。

    一个族群共同的想象力就是想象共同体,就是故事。

    比如,民族是一个宏大的故事,即使我们没有亲眼见过每一个具体的民族,我们也相信多民族融合亲如一家。善良是一个具体的故事,即使我们耳闻或目睹过不善良甚至邪恶的人和事,我们也愿意相信人心本善。

    这是故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阿尔法狗打败围棋天才柯洁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恐慌,担心自己的职业很快就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有一种职业始终乐观,那就是写故事的人。他们从来对人性有着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最懂人心,最懂人性,这是人工智能再优化算法和深度学习也无法比拟的。

    除非,真的有那么一天,人工智能也有了人类的「想象共同体」,有了人类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只是,真到了那时候,人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来,请给我讲一个好故事!


    图片作者:geralt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未来,什么职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rm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