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随青山去,
留余岁岁清明时。
行走天地人清明,绿野晴天道寒食怀有感恩,清明带着传承。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本是一个农事节气。寒食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随着历史的优化推演,寒食与清明逐渐合二为一。
但收起这两千多年的历史,我还是更钟情于在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赏清春。
艾果 艾蛋我们老家的人,自是没有寒食的习俗了。倒是欢喜那春郊青青的艾草,会摘些来做成艾果、烧艾蛋、蒸艾糕,整个春天都能时不时弄来吃。
踏青与扫墓融二为一,一群人上山扫墓,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分工十分明确。开山辟路是少年郎,摘花捡果是少女儿。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小心地抓着幼儿的手,推着其在刚刚走出来的路前行。到了祖先处,妇女负责割草,男丁烧香祭祖放炮仗。
我便是那个摘花客家女儿,清明节的岁月里,怀念的是漫山遍野的红杜鹃。
红杜鹃的花是可以吃的,酸酸甜甜。还有田野紫云英,便是如今看到郁金花田也美不过小时候的紫云英花田,那是孩童时期我们心中的花仙子。
海子的诗,送给逝去的紫云英花田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小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便是这样。祖先们回归天地,我们在仲春时节,集齐一大家子老老少少,上山扫墓拜祖,感怀天地,恩拜先人。不过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了,我们的人越来越多,现代生活充斥到每一个角落,大自然越来越少,这样传统而极富意义的踏青扫墓,只能在童年的梦中品味。现在,天地还是这样地清明,但人心已无法享用。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传统)的感恩,才能让心灵回归澄澈。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东方节气古方(zhongguogufa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