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应该先考虑何为本。“本”乃万物之源。所以我在考虑,抓的这个“本”的点在哪里?教材有教材的“本”学生有学生的“本”。教材的“本”在于“厚”抓不住这个本,不能旁征博引的话,讲又讲不细,导又导不出,拓又拓不动,这个本就失去了意义。学生的“本”在于习惯,家教,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对文化的接受程度和敏感度等等。如果这个“本”掌握不了,爱,尊重,自信都是虚的。抓住本质收放有度。才不至于好学生放的太宽,培养出虚荣心。差生也不至于收的太紧而失去自信。有些学生出现,虚荣,攀比,自以为是,以及推卸责任不担当,撒谎厌学等情况,都是因为偏离了“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