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散文
《红岩》之眼睛刻画显神韵

《红岩》之眼睛刻画显神韵

作者: 做自己的女王_e3c9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6:32 被阅读0次

          鲁迅先生说: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能透露人物的年龄、性别、反映人物性格特点,还能表现人物心情的变化,有的还有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而且作者的情感态度也蕴含在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中。

          小说《红岩》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抓住了“眼睛”的特点来描写。

          先看小说对成瑶眼睛的描写:“ 一双秀目,认真地看着他,等待回答。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好像她憧憬过多日的,那些未必能实现的美梦和幻想,都有可能如愿以偿似的。”成瑶渴望和派到农村去的同学一样,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

          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她的心情忧郁不安,茫然地自语着:“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第三章30页) 

        “一双秀目,认真的目光,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即使小说不交代人物的性别和年龄,读者一眼也能读出这双眼睛的主人一定是一位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轻女孩。她思想单纯、满腔热情,心怀理想,对战斗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她就是成瑶,重庆大学的学生成瑶。成瑶想和同学们一起离开学校深入农村去干革命,却因为不够成熟,对革命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所以没有得到哥哥的明确支持,因此“明澈的目光变得暗涩”,也是心情由充满期待到失望、沮丧的外在表现。

        “可是她那明朗的目光,仍然闪耀着倔强的斗争的火焰,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敌对神情。”(第十七章280页)

          化名陈静的成瑶性格还是那么直率,爱憎分明。一双眼睛表现了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也为下文在记者招待会上感情冲动,不能自抑,终于引起敌人注意埋下伏笔。

          “一双大眼睛多么机灵”。(第十七章282页)

          成瑶身上散发出的青春之美,引起中央社记者玛丽的注意,激发了她对成瑶的兴趣,一个美得妖艳的女人内心泛起了嫉妒的酸意,也为下文纠缠成瑶做铺垫。

          再看对江姐眼睛的描写。

        “江姐”的目光仍然是那样的温和,她仿佛已经觉察这位年轻同志的心情,却没有去妨碍他……”(第44页)

          江姐是善解人意的,当她用“温和的目光”看向成岗时,她就洞察了成岗的内心世界,这时的她是值得信赖的上级,也是知心的大姐。

          她又是一位感情丰富细腻的妻子,当华为提及她的丈夫时,“江姐眼里闪动着愉快的光辉”(第62页),幸福的情感自然流淌出来。

          而当江姐在城门口看到同志们牺牲的消息,她要了解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牺牲的经过时,文章是这样描写的:“她的目光梭巡着”,江姐认真地捕捉着同志们的每一个信息,体现了江姐对同志们深厚的情感,对同志们高度的责任心。

        “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着,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了那熟悉的脸型……江姐热泪盈眶……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代替了未曾涌流的泪水”。(64页——66页)

          这一段利用特写镜头描写了江姐眼睛的变化。江姐从布告上突然看到那个意外的名字时,“一动不动地死盯”表现了她看到丈夫的名字时内心的震惊与痛苦。一路上望着郁郁苍苍的崇山峻岭时,她还在想象丈夫是否住在那儿;分别一年想到今天就可以重逢时,她内心激动兴奋;满怀期待却一下子看到布告上丈夫的名字,她怎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她怎能承受这个沉重的打击?

          她要去证实,她的“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了那熟悉的脸型……”,“江姐热泪盈眶……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多少欢乐的念想,多少共同战斗的企望,全部化作泡影。动身的时候,她还想着他肺病很重,给他带来了鱼肝油。

        “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代替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失去了亲爱的丈夫,失去了亲密的战友,但她那么坚强,那么克制,那么冷静,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迅速调整状态,以大局为重,把党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将个人悲痛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江姐真是一位可敬可佩、非常理智成熟的奇女子,她无愧于“共产党员”这四个字。

          革命胜利的前夕,国民党对党内的重要人物做出了分批、秘密裁决的决定。同时,解放军就要进川的好消息也传遍了监狱。“激动的目光”“爱怜地凝视着”“眼里盈盈地闪动着火热的泪珠”“凝望着”,江姐即将遭到敌人的毒手,但她没有流露一丁点儿个人的悲伤情绪,她为新中国的胜利激动,她把胜利的希望留给战友们,她为“监狱之花”牵肠挂肚,她把满腔的爱意倾注在祖国的未来身上,她既有革命者的刚强,又有母性的柔情。

          余新江的脸上“深嵌着一对直视一切的眼睛”(第一章第3页)。这双眼睛,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正直坦荡的个性。

          和余新江的眼睛有相似之处的是成岗的眼睛:“丰满开阔的前额下,长着一双正直的眼睛”。(第29页)

          通过眼睛的描写刻画了成岗坦荡、刚正的性格特点。

        “但是他那尖锐的目光,却明显地带着怀疑”。(第十九章329页)

          甫志高叛变成岗被捕,在魔窟白公馆里,成岗受尽严刑拷打,面对新来的不知底细的刘思扬,成岗保持高度警惕,十分谨慎,绝不轻易接触,“尖锐的目光却明显地带着怀疑”是对党对同志的高度负责。

        “老李,是个干练而深沉的人,略微近视的目光,藏在墨框眼镜里,什么也不让人看出。即使是稀有的感情流露,也只是眼角一笑即止,分外含蓄”。(第五章80页)“但他那对略微近视的眼睛,仍然流露着沉毅的光芒,比过去更加明亮透彻”。(第二十四章441页)

        “眼镜”是道具,作者借助“眼镜”帮助人物掩护身份,掩饰情感变化。“坚毅的光芒,比过去更加明亮透彻”,斗争的磨砺在李敬原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行事低调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的个性特点通过眼睛描写表露出来。

        “高高的前额上,深刻着几道皱纹,象征着性格的顽强。清癯的脸膛上,除了一副旁若无人的,钢铁似的眼神而外,看不出丝毫动静”。(第九章144页) “炯炯的目光。泰然自若地扫视了一下笑脸相向的满座陪客。”(170页)

        “他的身体被折磨得衰弱不堪了。脸色苍白,隆起的颧骨,在他的脸上,显得十分突出。比起当年的许云峰,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可是,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永不熄灭的威力,直视着任何危险与威胁,毫无畏缩”。(第二十八章506页)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灵魂的某一处或两处去写,艺术表现力极强。例如:阿累写鲁迅先生,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隶体“一”字的胡须”,精神抖擞直竖的头发与隶体的“一”字胡须表现了先生横眉冷对,宁折不弯的的风骨。

          许云峰性格的坚强果敢、沉着冷静、大义凛然则是通过刚强有力的嘴角、深刻着的皱纹、隆起的颧骨、特别是钢铁似的眼神的刻画表现出来的。他与李敬原都是钢铁般坚硬的人物,但因自身的特点、性格的不同,他们的眼睛是有很强的辨识度的。

          他衰弱无力地静坐在太阳底下,衣衫破旧,手、脚几乎只剩下几根骨头,面容那样苍白消瘦,目光也是冷峻、凝滞的,眼眶深深地陷落下去。他一动也不动,就像一座石雕的塑像,比塑像只多一口微弱的呼吸。齐晓轩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第二十章366页)

        “关在这里的人像被埋在活棺材里”,作者通过对齐晓轩的衣服、瘦的只剩下几根骨头的手脚,苍白消瘦的面容,比塑像只多了一口微弱的呼吸等的描写揭露了白公馆环境恶劣,敌人手段残忍,对同志们的迫害十分厉害,敌我斗争非常残酷,“目光是冷峻的、蔑视的目光”,是齐晓轩经历了多年狱中生活后,信念更加坚定、内心更加坚忍、骨头更加坚硬的表现。

          同样是描写眼睛,作者笔下年轻的余新江、成岗与成熟的李敬原、许云峰、齐晓轩的眼睛又不一样。描写余新江和成岗的眼睛,简略一笔。而描写李敬原、许云峰、齐晓轩的眼睛,内涵更丰富。

          再看特务头子徐鹏飞的眼睛:“那双阴险狡诈的眼睛,不时斜睨着……”,“陡然闪出凶光,逼视着对方”,“发射出刺人的光芒”,其不可一世、自负残忍、暴戾恣睢的形象跃然纸上。

          甫志高的眼睛:卑鄙的目光;躲闪的眼睛(234页);斜眼瞟了一下,眼睛转了转,又露出伪装的奸笑(236页),而江姐是“目光冷冷地逼视着不敢回视的叛徒”。(237页)

          叛徒与特务头子的目光是有区别的,出卖了同志的甫志高胆怯、心虚,猥琐,令人不齿,在江姐冷冷地逼视中,他当然不敢回视。还记得江姐看着成岗那温和的眼神吗?是的,我们就是要“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毛人凤的眼睛:“小而亮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直视着许云峰,显出一种特殊的气势”(175页),“两眼射出凶光”(176页)。 “革命与反革命的目光,互相直视,谁也不肯退让,连睫毛也不闪动一下。”(176页)

          一个是国民党的头目,一个是共产党的领导,目光的交锋中,敌我的较量有种箭在弦上,随时要发的气势,不过邪不压正,正义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

          对同志们眼睛的刻画,小说运用了大量褒义词,对敌人的眼睛描写,小说运用了一系列贬义词,褒贬之间,对比鲜明,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角度分别去描写,抓住人物群像中某一个共同的角度作细节描绘,人物形象更立体、鲜明、丰满、更能凸显各自的特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岩》之眼睛刻画显神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vp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