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点开我的文章。
本周六逆熵增成长社群的分享内容依旧是关于学习的,这是第三场,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分享人里面有我(我分享的内容下周发出来)。
这次的分享嘉宾还是五位,我被安排在第一个分享,然后是小何、灰机、践行自由,最后压轴的是叶老师。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小何,分享的题目是《学习三板斧:输入—输出—实践》
小何也是个狠人,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为了不断更,改了自己的微信名的事。
小何分享的思路非常清晰,认为把“三板斧”的内容做好了,就能避免踩坑,学习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因为只“学”不练,停留在输入阶段,当然学不会。
第一板斧,大量阅读。
第二板斧,写作输出。
第三板斧,思考践行。
有了输入,输出,实践这三板斧,才能完成学习的闭环。
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特别赞同。这也是阅读叶老师的《逆熵增成长之路》学来的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加入行动清单,写下来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执行。
第三位分享嘉宾是灰机,分享的题目是《最快的学习方式——模仿》
上天给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个强大的学习方法(模仿+练习),只是我们不知不觉地忘了它。
灰机说模仿是对他感触最深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习的核心就是模仿+练习。
灰机学的是舞蹈专业,舞蹈最重要就是模仿。所以他对模仿更有切身体会。
他提到的方法:看到牛人有什么好习惯,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然后再去调整。张萌萌姐的七个人物法,找到牛人身上的三个习惯去模仿。
然后灰机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了自媒体实践中,曾经模仿了一个爆款模版,结果做出来也成了爆款。
能模仿出来说明自己的水平也有提高,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再去学习。
听了灰机的分享,我觉得模仿是最快捷的学习方法,就像现在我写成功感恩日记、复盘等刚开始就是完全照搬叶老师的模板。但是内容是自己的,然后慢慢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输出方式。
当然就像灰机说的那样:
想靠模仿几条内容吃一辈子或者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是不可能的,
模仿只适合学习初期,后期比拼的都是有了这些基础能力之后的创新能力。
第四位分享嘉宾是践证自由,他分享的题目是《关于学习本质的看法》
践证自由是一位学霸,他从好奇物理学的相对论开始,想构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一直在寻找自己感兴趣东西,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所以他不断地在跨行业学习,尝试着通过写作成为一名作家,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非常佩服他的勇气,想到了就去做。学习就是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的事,坚持下去,知识一定会改变命运。
最后叶老师分享的是:黄金思维圈。
这是他用了两年的学习方法,他的书基本都是用这个框架来写的。
1.那什么是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2.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Why是最内圈,为什么做这件事。可以理解为做这件事的目标、使命、愿景。
How是中间圈,怎么做。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路径。
最外圈的是What,做什么。有什么具体的特点,或者你已经达到的结果。
3.一定要将三者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把一件事搞透了。比如:叶老师在写《逆熵增成长之路》这本书的时候会这样思考:
为什么要成长?
什么是成长?
如何更好成长?
其它章节也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写的。
叶老师强调:他特别看重why这个层面,因为解决了why的问题,就解决了顶层设计,what和how自然也会找到。
4.通过黄金圈的why确定目标和方向;
通过what定义概念及概念的关系;
然后我们通过how,将学习落地可执行,而不是只有形而上的不切实际。
我的收获:
叶老师多次分享运用黄金思维圈进行学习的好处,我不知不觉也在运用了。
通过不断地践行这种方法,我也开始愿意向自己提问了,这是让我感到惊喜的事情,遇事愿意问为什么了?刚进群时看到叶老师说的费曼学习法、黄金思维圈一脸茫然,不知道是什么?
现在基本弄明白了,还能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上,这不就是学习的乐趣吗?每当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知识,那种幸福感和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所以还是那就话: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非常感谢初夏手绘的思维导图,真是太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