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上又多了一篇论文
原定1月第2周,自己将完成Insider Threats的融合实验,但是周一下午在东城等待安装窗帘时,收到了所里蔡博士的微信通知,说是Y老师让她转达我今年距离毕业还有一篇论文的距离。当时我无疑是懵的!
原因是18年11月份我去所里找Y老师汇报工作时,Y老师曾告知我的小论文已经够了,2篇IIE列表已经达到了所里的毕业要求,自己专心写好大论文就好了。结果,转眼过来,自己竟然论文又不够了。
当时连叫的外卖都忘记了吃,八点左右时,一边吃晚饭,一边琢磨Y老师的话的意思,为此,自己做了三个小决定:
- 采用if-then的逻辑推理方法分析了Y老师话背后的种种意思,并设想了最坏的情况——真的需要一篇论文,那么自己将有手头的综述与新的融合实验完成;
- 决定进一步询问C的关于Y老师的消息,因为自己不在现场,只能尽可能获取情报信息;
- 决定暂不告诉任何人,包括妻子与父母,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三十而立的年纪,要有独当一面的勇气与自信;
事实上,第二天就获得了更多信息,通过与C的进一步沟通,C决定去找Y老师问清楚,中午返回的结果是组里的毕业要求是C+B or C + 顶尖学报,二者奇异的组合模式,而自己显然还差一篇B或者顶尖学报。果然,设想同我最坏的情况一样,像Y老师这样的人,记忆混乱说错自然都是不可能的,那么必然有合理的一套理由。以后直接按照最坏的情况准备就好了。
于是利用周一周二立刻做了两件事:
- 周二将之前写的综述略微修改后投了出去,果然,计研发收稿后需要一周左右编号收录走流程,自己提前投是对的;
- 周三-周四将论文重新修改了两遍,补充了观点分析部分,重新调整了配图,然后更新投稿;
现在看来,自己本周三天采取的应对较为合理,反应迅速,周四还将修改稿发给了Y老师以恳请修改,不管Y老师有没有时间看,自己在目前情况尽了最大努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有好结果,加油吧!
二、融合还没开始又搁置了
周四其实准备开始融合检测的,结果一看当时客观检测的数据集傻了眼:客观用的CERT4.2, 主观用的CERT5.2!两类数据集有略微不同,但是具体有些字段便并不相同,需要重新数据处理!关键的是主观分析部分最费时间的就是数据特征部分,而自己当时因为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没有留下系统的记录,需要重新梳理仅30个程序文件的逻辑关系,一步一步处理得到数据!
自己的头瞬间就大了!
但是事实证明,既然前面走错了,后面慢下来重回正轨才是最快的。
于是自己从人格开始,一步一步重新建模出了CERT4.2的用户主观数据,并在周六晚上11点左右进行了初步实验,发现结果还算可以接受。
自己最怕的是因为心理学的复杂性,如果自己的方法纯属碰运气,在5.2上成立到了4.2上崩了怎么办?事实还好,两个数据集恰好说明了自己主观建模的有效性,到时一定写在论文里!
三、出租偶得
早上打车去火车站,第一辆出租嫌不走高架一直嘀嘀咕咕,结果自己气不过打了第二辆车。没想到第二辆车的师傅脾气太好了,还跟自己聊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从司机师傅的经历中,自己可以与父亲的教诲互相验证,更加清晰了上一代男人的担当。
- 早年当壮工,但是提出要学东西,可以多加班不要钱,但是要学各种技术,学瓦工、学墙工,结果很快就当了学徒工;
- 即便学成了基本的土木技术,可以早下班了,却已投扎进技术办公室看各种新仪器的图纸,成为了最先掌握新设备的一批员工;
- 最先由农民工转正为正式工;
- 每天记录工作日志,记录自己工作言行的得失,记录周围人言行的得失,学习领导的言行(领导思维、发言思维等);
- 谈恋爱摸透了女生的心思,给钱大方,原则严肃,掌握主动;
- 多用心,多动脑子;
自己稍微借鉴下,貌似可以重新总结为每日“三记”,记自己,记他人,记高人;
星云-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