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过一句话: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人和人就越来越没有味道。
嗯…
也许,未必…
一
西藏,来来去去;藏地,仍将是无数次的站点。身边有许多朋友来到这里,爱上这里,渡过一段年轻的生命,安放了那永远热泪盈眶的情怀,有情的人们成了眷属,有情的人们也相忘于江湖。
不乏海归高知,租一小院,背靠雪山面向湖;不乏不惑之年的痴汉,孑然一生,只为圈一破地教书育人;不乏前仆后继的同辈,弹琴歌唱只为快乐简单;更不乏遍地的族人,一步一叩,为缥缈的信仰甘愿献出生命。每每从他们中间归来,回到城市,看到一张张满怀梦想充满企图和防备的脸,得体的语言和礼仪套路,我除了沉默,就是非常努力的微笑。
身在家乡,才真的感觉像在流浪。
也正因各样的碰撞,使人得以快速前进,倒未必是进步,也未必退步;成长的意思,仅仅只是向前走而已。
二
记得舒小简写过一个故事:
在藏区数月的转山之旅完成后,和朋友看完电影去餐馆吃饭。
隔壁桌,一男一女。
南方口音的女人点了一个干锅花菜。
她把服务员叫来,理论争执,说太咸了,如何如何。
批评好久,然后让重新做了个菜。
她做的当然没什么不对。
她懂得多嘛。
深知这时代服务行业的精神,用得恰到好处,
自然是可以“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
生活中无比普通的小事一桩。
可就在那一刻如果:
换做任何一个藏人、或者喜欢藏地的汉人,坐在那个位置,
会去为难服务员吗?
不会吧。
知识的好坏,真的在于使用它的人。知识多的人,常常用自己的知识去欺负知识少的人。而有知识的人会愿意让自己吃亏吗?何况是毫无所得的亏。我们学习更多知识,获得更高成就,不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吃亏么;哪怕我们有时会吃点亏,那也因我们知道可以用这样的姿态来让人觉得我们还不错,从而在以后获得更多一些呀。
一切都那么精致,理性;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把大智若愚也变成一种技巧,熟练运用着,在职场上风生水起,但从未真的相信过。而我们,就是被这些用知识装饰好的算计包围着。人人习以为常,适者生存。
韩寒说:小孩儿才问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因为每个大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没有人是错的。人们会为自己的行为,创造无数正义的理由。
自古以来,我们似乎就是结果论的民族,往往不在意动机。不管你什么动机用什么方式,牺牲多少生命,达到目标就好,然后转过头来包装这个结果,为其赋予神圣的意义,载入史册。
三
再记一个杨柳松笔下的故事:
与西藏无关他说:不管你是否理解或者认同,他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人。
四
或许您是位长辈,到过曾经的藏地,也一直关注那里的发展,有些特别的想法,我懂。
我并非什么文青愤青,不是鲁德份子,也无比热爱发展;只是脑子短路时,会稍稍有点在乎发展的方式,只是稍稍有点在乎,人的姿态。
只是突然想发点东西,总得随便写点什么。
五
曾经有一个同学,开了一家公司后对我说:“我现在就是要用这些手段把大家聚起来,让客户先认可我们,这批客户牺牲掉没关系,之后我会有更多资源,再好好做点事儿,实现真正的理想,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当人们用理想,公平,独立等美好的词来包装内心对利益和欲望的追求后,所有人都变得理直气壮了。
在学生时代的某节课上,老师让我们和某所名校师生一起多做活动时,对另一位同学说:“不是你们不喜欢就不去呀,你们以后都互相用的到的,要先搞好关系。”
老师确实在教导着这个社会的某些规则,她真的是为了我们好;她也是个好老师。
一片善意。
可是,我不喜欢。
六
朋友夏青说:所谓文明不论如何发展都只是外衣,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外衣做得尽量好,让人们不再需要脱这件外衣,不要去展露赤裸的人性,每个人都光鲜亮丽的你来我往就好,一切确实都在进步的。人与人基本上就是合作共生,互相利用,其实谁也没有真正爱着谁。
当人类的文明越是发达,人离上帝就越来越远;因为所有人都自我感觉良好,神这种概念,只有在脆弱的时候才会有。翅膀硬了,就不需要了。人会创造新的概念来充分自洽。
七
我到没什么观点,就瞎扯淡呗。佛家有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此三重境界。
有人指出西藏就好比第一阶段,我们内地城市就好比第二阶段,但真正美好的是第三阶段。毕竟我们比西藏离最高境界近了一步。我做保留意见。
历史的发展常常难有定论。记得某次奇葩说马东的结论里提到,人的成长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它不是善恶的纬度,不是好坏的层面。是你说不清它,这才是重点。
八
西藏呀西藏,是个长在心上的地方;第一次去时,因基督教背景缘故,稍有不适;后来心结解了,也就好了。
藏族人因信仰,催生出个体的精神,导人向善,又因文明发展的局限和地理位置特殊而有很多困扰,这是两方面。而内地没有信仰,一味发展文明一味崇尚某个特定方向时,自然的人们会对古老的情节存有幻想,缺啥找啥呗,人总是需要补充自我。这也让藏传佛教变成一股热潮,受人哄捧。存在即合理。
九
而真正的美好,或许就是两者兼备吧,心里有信仰,外部发展文明。
当我们大踏步往前走,学许多知识,又能有公民意识时;
当我们不再因贫穷,阶级,各种的偏见而窘迫时;
当我们真正去理解和尊重,而非假装时;
当我们不再处处设防,有更多信任时;
当我们真的将生命活得完整,不再盲从外部世界制造的语法和词汇时;
当我们不会因为高速发展而丢失谦卑和敬畏时。
或许那会是一个方向。但历史也无数次的告诉我们,外部不论如何发展;人,常常会将它拉回原点,从头再来。
谁知道呢?不要多想,好好吃好好睡,爱好身边人,才最重要。
十
传道书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一切,只是换了形式的,反反复复。
杨柳松说:对于荒野,我们都是过客。我并没有如他般决然孤独的穿越过荒野。但也曾穿越过自我内心的荒野。经上说:我们来世上本是寄居的。
总有一天,我们的故事都将结束;它们都曾始于一无所有;
可你是谁,曾怎样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