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朝阳公园书市转悠了一圈。先是在介绍巴洛克艺术和哥特艺术的两部画册前驻足良久,差点儿一冲动就买下这本原价上千元的“大砖头”;后又在商务印书馆的摊位里辗转徘徊,许多历史、传记、哲学书都有兴趣,但是深知自己没有这么多时间和毅力通览群书的,最后还是带回一部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繁体竖排版, 估计要花上一年来啃下这本书了……另外还从三联的摊位带回一本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生活不止要伏案怒啃故纸堆,也要读一读轻松的游记幻想远方的田野~
想起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话题,读书越多是否越孤独,也引起自己开始思考读书的意义。
1
首先,读书是一件纯粹的私事,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更不是炫耀的本钱。尤其是读所谓的“闲书”,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一种消遣,就像听歌,看电影一样,都可以使得身心愉悦,通过电影感受到的美更直接和富有冲击力,而通过阅读感受到的美可能更为含蓄和诉诸于想象。它们之间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如果从信息获取效率上而言,反而声音和视像的信息密集度和大脑接受的速度要完爆原始的文字媒介。然而,文字自然也有它的独特魅力,较慢的输入速度给大脑更多的思考和联想时间,白纸黑字间留下的巨大想象空间也相当于完成了一次个人的二次创作。
读书,不是投资,也不用追求回报,少一些功利的强求,也会让读书这件事情变的更加愉悦和有意义。
2
读书是不是一件孤独的事?当然是。上面说了读书本来就是一件私事,阅读的过程是无法与人一起完成的,一字一句镌刻在大脑中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过程无法由别人代劳,最后沉淀下的知识和感受也只属于自己,这种独自参悟和成长的体验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吧。
当然,知识和感受也是可以和其他人分享的,如果遇到共读同一本书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读后感说不定还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对原书的理解,也算是一种再创作吧,而且,这种思想交流说不定会带来知音般的友谊呢,如果真的遇到了就珍惜吧~
3
说到读书的意义,不同类型的书可能也会带来不同的收获吧。
比如说,我去了解巴洛克和哥特的特点和区别,并不会带来实际的收益或技能成长。然而,书中的那些建筑和绘画,会带来直接的美的感受,是一次对大脑的愉悦;两种鲜明风格带来的色彩和气质反差更是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感受留在记忆里,甚至于再去听歌特风格音乐的时候,同样的感受会被呼唤出来,更加深了这种美妙的感觉。当然,更直接的好处是,未来我到欧洲旅行的时候,来到罗马来到佛罗伦萨,或是到了亚眠到了科隆,我不会是走马观花浑浑噩噩,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才有更多精力去发现细节的美,那一次的旅行也一定有更多兴致。
然后,我喜爱读历史。虽说史书中都是过去的事情,可是以史为鉴是古人都懂得的道理,历史其实在不断的循环往复,王朝的兴替表面上各有各的原因,其实内在都遵循着类似的历史规律。虽说现今也不用我去治理国家,可是明白这些历史规律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所处的这个社会以及这个时间阶段,也让我更明白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渺小个体如何自处。读史的时候,我还极爱参考历史地图,因为历史的发展与地缘的变迁关系极大,在脑中形成一个空间+时间的大图,这种感觉是很爽的。再一次,如果哪天真正踏上那一片土地,历史与地理在脑中闪回,真会有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这也是我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直白的理解。
读小说。别人的故事也许你永远无法去经历,但跟随着书中的人物你好像可以用有限的时间体验更多的人生,所以读书多的人即使初经世事也会显得成熟很多。更别提小说中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随着水落石出极大的快感也随之而来~
读科幻。尽管书中剧情如此超出现实,如此遥不可及,但是当你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空间时间更远的边界,去探索宇宙未知的领域,或是回溯世界的本源,这种奇妙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
读书,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而是融入自身的再创作,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不知不觉间,你变成了不一样的自己,厚积薄发让自己不再是一个虚妄与虚弱的人。
总之,读书于我,是扩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是享受精神愉悦与充实的盛筵,是生活给我带来的一份美妙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