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冒了,头脑昏昏沉沉,走在路上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鼻孔一直留着清水,我嫌太浪费纸,就用一小团纸塞住鼻孔。
也只有这时,我对诗人所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里那种苦痛与无奈有更深刻的体会。
在看蜡笔小新的时候,小新的爷爷给广志端来姜汤的时候,我突然想喝我奶奶做的姜汤了。
那时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奶奶从广东回来住半个月,那是我少数能和奶奶相处的不多的时光。
放学之后我和同学比赛冒雨回家,结果当晚我发了高烧,39.5度,整个人都在都是一片迷糊的状态。
家人急忙把我送进医院打点滴,我躺在病床上说着各种各样的胡话。
但我只记得我一直握着充满老茧的手,我心知是奶奶的手,因为只有她的手才会让我觉得安心。
第二天醒来,奶奶端来一杯姜汤,我喝了之后感觉整个人活过来了。
我只觉得脑子开始清醒过来,就开始能下床走路了。
但是从那起,我感冒都是去诊所打吊针,奶奶再也没有做过姜汤给我喝。
尤其是我三叔生了一个女儿后,奶奶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照顾三叔的小女儿上,我心头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奶奶没更多的时间来陪我了。
这种感觉上了初中以后,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奶奶做的姜汤都是特别普通的做法,切几块姜,放一块红糖下去,在倒水进锅,烧个二三十分钟,姜汤就成了。
我也试过这样的做法,但是我从尝不到奶奶做的那种感觉。
开始我觉得只有感冒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感觉,有次高烧我做了姜汤,一碗姜汤入腹除了让胃变得暖和之外,没任何心理上的触动。
后来我认为不可能只有简单的几块姜和红糖就能熬出那种姜汤,我按照网上其他的做法做了七八份不同种类的姜汤,我还试了葱花鸡蛋姜汤、葱花姜汤、冬瓜姜汤等不同的搭配。
结果,不同的样式通往同样的结局:暖胃,没任何心理上的触动。
终于有一天,我按奈不住打电话问起奶奶,奶奶听后笑了,也没藏私。
“你发高烧那时,我心理那个着急啊!就打电话去问你的姨婆,她就说你有脏东西上身了,她需要开台做法来驱邪。我这边就是需要陪你熬过这一晚上,等你熬过了,说明脏东西被姨婆弄走了,你就没事了。那碗姜汤也是普通的做法,不过我放了点香台里的香灰。我就想着我们供奉老祖宗那么久了,老祖宗是不会丢下你不管的。没想到你喝了那个汤之后又活蹦乱跳了,我这不放心了嘛。”
这时我才明白,姜汤是普通的姜汤,但是里面蕴含了一位奶奶对孙子的挂念。
一位老妇人,在孙子发高烧的情况下,为了孙子能好起来,就去祈求老祖宗保佑、祈求神婆来帮孙子驱邪。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看起来非常的封建落后,但是在我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奶奶确实用这种方法救了我。
不仅是身体上,更是心理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