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创作活动,其过程是以书面语言为媒介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认识等等(总述:只为表达而存在)
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写作是关于普通文章的基础写作;狭义写作通常是指作家的创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起点。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讲广义的基础写作,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好根基,也为今后各种分支写作(如新闻写作、公文写作、文学写作等)的学习奠定基石。
写作与工具的关系:
写作这件事是从有文字的开始便一直存在,以前是用雕刻刀刻石壁上,六七十年代,电脑手机不普遍的时候,我们只能用笔写作,到了现代我们使用手机写作。无疑我们写作的效率提高了,变得更容易写作了。
不管是雕刻刀、笔、手机,这些工具会影响创作效率,但不能影响创作质量,这是由主体思想和表达能力决定。写作的好坏,取决于“人”,不是“工具”。
“写”与“说”的关系:
“写”与“说”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用“说”的方式,向一个人传递一件事很急,需要通过加大声音,吼出来就行。但是写作就不行,单纯些用“这一件事很急”,是空洞乏味的,这可能需要描写环境,比如很热来突然急躁,写人物的行为,比如:大步向前跨。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得写。
“写”与“思”的关系:
它们的关系是先思后写,在写作活动中,它们是交替进行的,思一段,写一段,直到整篇文章完成。思维是表达的基础,想得好才可能写得好,写不清楚往往是因为没想清楚。对于艺术创作(包括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思”,至于表达,只是对思维成果的“翻译”。
写作完整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通常包括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等环节。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
前写作:指的是写作主体有目的性的信息积累和内心建构,比如为了写作而观察社会生活,查阅资料,体验情感等,这是写作的必要准备。
显写作:即进入通常的写作状态,包括构思、表达、修改,它们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外在的写作行为痕迹。
后写作:通常为人忽略,其实也很重要,指的是文章写作完成之后的传播、反馈。这三个环节的互动,推动写作循环往复地向前发展。
要提升写作水平,进一步说,要以写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重视写作的完整过程。
作为写过几篇小说的人,补充一些内容:
在动笔之前就会开始思考立意,写出来大概几百字,这可以划分至前写作里面。
显写作指的是作者进入一种流畅的写作状态,一次性爆发至文章结尾,写完大纲。这样时间最长我持续了三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