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013季 013|没有生活的“契机”,哪来修道的功夫

第1013季 013|没有生活的“契机”,哪来修道的功夫

作者: 一路修行做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01-13 18:32 被阅读0次

没有生活的“契机”,哪来修道的功夫

前几天因为闲杂琐事困扰到自己的心,事情虽然暂时解决,也让我对道家功夫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原以为道家就是一味忍让,只要用善良和宽容就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可事实并非如此,反而越是善良越让坏人得寸进尺。对于这件事,我原本打算是忍让的,可师傅让我努力争取,给我打气之后,我也决定维护自己的权益。事情就在我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以后,一直都在发生变化,还没等到预设的时间点,一步一步朝着我的预期目标发展,不攻自破,事情暂时得以解决。而后,我将这件事彻底放下,不再去想关于这件事的种种。

从那件事后,我似乎对于“道”的理解更加透彻。原来道家思想不是一味忍让委曲求全,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加持,同时,对于《道德经》也就越深入地参悟。

曾经那些听得云里雾里的东西正在一步步逐渐变得清晰。今天,在吟诵第二十二章的时候,第一次感受到阴阳在生活中的妙用。《道德经》经常说“不争”,但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不争的原因。争与不争本是事物的阴阳两面,倘若“争”属阳,那么“不争”则为阴,阴阳要平衡,所以凡事不能都争,否则越是争,越是不得,相反,不争之后,该来的则都在路上,时机到了不争也能得。这就是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们总是喜欢看到阳的一面,而忽略“阴”的作用。在生活中,阴的一面很难被人们发现,但并不代表阴的东西就不存在,正是有了阴阳才构成了世界的合理。阴阳如天地中的黑与白,月亮中的圆与缺一样自然,有了阴阳,事物才会完整。

阴阳是自然之理,有阴就有阳,就看阴阳哪个方面占据多一些。所以没有必要事事都要争,因为争得多了,自然失去的也多。在争的时候,人一定是把阳性方面的利取走了,不争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功成身遂”之后的自在。对,该丢弃的就必须丢弃,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你的智慧,因为你对人生的理解肯定会比别人深。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曲、枉、洼、敝属于阴柔之性,而全、直、盈、新则是大多数人们追求的目标,属于阳性之刚。物壮则老,木强则折,对于道家来说,修炼的是阴柔的功夫。如魏老师说,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比的是“静”的功夫,注意是“静”而不是“比谁的名更大”或者“谁家的存款最多”,那些名与利都是暂时的没有人能永久性获得,名利是有期限的。道家对于名利的态度是看淡、放下,不争,就无人与之争。

事物永远处在一个变化的动态中,当你开始争时,你就输了,争就是阳的积累,而另一个方面也在做着反向运动。所以,在生活中,常常越是想要得到,就越失之交臂,与其如此,倒不如大大方方放下,没有了名与利的干扰,幸运反倒是一个接一个地来,也许这也是一种阴德吧。

凡事不可过阴,也不可过阳,阴阳失调就会招来大麻烦,因此,无论对于任何事情来说,总要阴阳平衡才是。不信,慢慢你就会发现太过在意的东西,只要极力去争,最后终将失去。

对于道家的修行我越来越喜欢,如果说其他的任何事总会有“墙外的想进来,墙里的想出来”的患得患失,那么对于修道来说,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是为天下贵。

倘若没有生活中的这些“契机”,我对于《道德经》的理解也就不会如此深刻,正是有了这些“契机”,才促使我一步一步打开生命的玄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时候业障也是一种成全,感谢生活中的那些“契机”。

加措活佛说,苦难都是顿悟的灵光。

不必抱怨生活,生活提供给我们什么样的“契机”,你对这方面的修行便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2021年1月1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013季 013|没有生活的“契机”,哪来修道的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cp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