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儒释道对“三界”的论述

儒释道对“三界”的论述

作者: 中医术数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21:47 被阅读78次

    本文主要摘自《性理集成》。

    道家

    1、精气神

    身即精也,心即气也,性即神也,谓之三宝,即道家之三界也。

    其功夫亦先由身界入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受气于父,成形于母,得天地二五之数(阴阳五行),乃有此身。

    故广成子告黄帝曰:不摇尔精,不劳尔形,乃可长生。

    人身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

    人身之气惟恐泄,气泄而死。

    人身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

    精何以不竭?必也远乎色。

    气何以不泄?必也寡乎言。

    神何以不离?必也无乎欲。

    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则神自留矣。

    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

    精不可以漏失。养精补脑,则精不漏矣。

    精足则气固,气固则神不散。

    人为善则神聚而灵,人为恶则神散而昏。

    人有病则神离形,而不受其苦。

    人有难则神先死去,而不当其殃。

    白发老人曰:非神化之人,不能道此中之妙也。


    2、三魂

    《云笈七签》

    “正一真人,居鹤鸣山洞,告赵升曰:

    夫人身有三魂,

    一名胎光(天魂),太清阳和之气也;

    一名爽灵(地魂),阴气之变也;

    一名幽精(人魂),阴气之杂也。

    王凤仪:

    “三界就是三魂:灵魂(性)、阴魂(心)、身魂(身)。

    身魂就是父母生的身子(身体是可见的灵魂)。

    阴魂不是有身体时候就有的,是当降生时,呱的一声,阴魂入壳,这是地府给的,也称命魂。它是糊涂的,就知道贪,知道吃,所以是昏的。

    天给的灵魂,是清明的,然而是随时随地、慢慢地进来的。若不得着灵魂,就要成个痴呆人了,所以灵魂聚的越多,天分是越大的。我们讲道听道,正是向里边进灵魂呢!若常说自己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天门就闭了,不可不加小心。”

    佛家

    1、八识

    身界:前五识(眼耳鼻舌身)

    心界:第六识(意)、第七识(意根)

    性界:第八识(如来藏)


    2、戒定慧

    持戒在身,禅定在心,智慧在性。

    各占六度之一,即释家三界也。

    先从身界入手,戒除一切罪恶行为,使身界无漏。

    扫除一切私欲,不生妄念,使心界无漏。

    身心两界,既已清净,六漏杜绝,自然性体虚灵,光明寂照,故云般若。

    惟一般若,能生八万四千智慧,则六度兼赅,万行俱足,得波罗蜜矣。

    波罗蜜者,华言到彼岸。

    此岸者,众生作业受苦,生死轮回之地。

    彼岸者,谓诸佛菩萨,清静安乐之地也。

    人自有生以来,皆以情欲用事,一旦求得安静,谈何容易。

    必以持戒为先,方有实在造诣。

    视听言动以礼,颜子之持戒也。

    克伐怨欲不行,原宪之持戒也。

    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九思,戒慎恐惧,存养省察,圣人更无时不戒也。

    楞严经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儒家:智仁勇

    智由性也,仁由心也,勇由身也。

    中庸》谓之三达德,亦即吾儒之三界也。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智者聪明自内出,好学闻见由外入。人能好学,虽非上智,亦近乎智。

    仁者率性,以体道力行,修道以复性。人能力行,虽非至仁,亦近乎仁。

    勇者以志而帅气,知耻藉以鼓志。人能知耻,虽非大勇,亦近乎勇。

    智足以破愚而生慧,仁足以克己而去私,勇足以自立而起懦。

    破愚生慧,性界清矣。

    克己去私,心界平矣。

    自立起懦,身界成矣。

    虽然三达德云者,岂易成之哉?兹就善功德而言。

    非智不足以真知,非仁不足以确守,非勇不足以实行。

    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智及之,仁能守之。无勇以济之,仍是空言无补。

    例如布施一节,虽知善之当为,然仁心存不真,仍作不到。心虽存得真,而行之不勇,不免转念皆非,而吝心生矣。

    《中庸》里关于三界的论述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注:命,犹令也。性,即理也。

    1、性,天之所命。

    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命赋于人,故曰“天命之谓性”。

    2、心,率性而行。

    率为父之性,方能尽慈道。

    率为子之性,方能尽孝道。

    故曰“率性之谓道”。

    3、身,修道立教。

    身修而后家齐,正己方能化人。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曰“修道之谓教”。


    二、“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1、性,立天下之大本。

    朱子谓大本者,所性之全体也。

    饶双峰曰:大本(本体)是性。

    性即天之所命,

    为喜怒哀乐未发之中,

    光明寂照,无为而成,

    千变万化,皆由此出。

    此圣人之至性,立天下之大本也。

    2、心,经纶天下之大经

    朱子谓经纶二字,皆治丝之事也。

    经者,理其绪而分之。

    纶者,比其类而合之。

    铙双峰曰:大经是道。

    换言之,经者,务尽其道也;

    纶者,交尽其道也。

    如父各尽慈,子各尽孝,为经。

    父越尽慈,子越尽孝,为纶。

    经纶天下之大经者,

    即家家慈父,人人孝子,

    举世界皆祥瑞薰蒸,

    此圣人尽天下大纶也。

    3、身,知天地之化育。

    自有而无曰化,自无而有曰育。

    铙双峰曰:天地化育是命。

    圣人之身,通乎天地,

    一道相契,与民物为一体。

    如钓而不网,弋不射宿,

    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渔网)不入污池,

    凡所以休养生息。

    为民物立命者,皆圣人因物用物,知天地之化育也。


    三、“夫焉有所倚?

    肫肫(zhūn,恳切,真挚)其仁(仁厚),

    渊渊其渊(渊深),

    浩浩其天(坦荡),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1、性,渊渊其渊。

    此即立天下之大本也,立木处即是渊。

    渊渊者,静虚而物欲不淆,深远而涯涘莫测。

    所谓于穆之城,深远难窥,

    私欲罔间,感格幽明,

    此圣人之德,与鬼神合其吉凶者也。

    地藏王菩萨,不度尽地狱不成佛,

    是一性弥纶,即渊渊其渊之义也。

    2、心,肫肫其仁。

    此即经纶天下之大经也,经纶处即是仁。

    肫肫者,恳切而不虚浮,浑厚而不间断,

    所谓滋爱浃洽,恩义周流,

    一道同风,民德归厚,

    天下一家,万国一人,

    报本爱类,圣心之仁也。

    观世音菩萨,不度尽世人不成佛,

    是慈悲恻怛,即肫肫其仁之义也。

    3、身,浩浩其天。

    此即知天地之化育也,知化处即是天。

    浩浩者,诚复之体无不包,诚通之用无不运。

    所谓心通造化,广远无方,

    复载生成,民物莫外,

    此圣人之身,

    凡有血气,莫不尊亲,

    与天地合德者也。

    (《金刚经》)佛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

    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是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是即度尽万类,而不以为功。

    上德不德(《道德经》),

    真乃浩浩其天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释道对“三界”的论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en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