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高七师开示一下--3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说这都不算解脱?佛又说了: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浮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这个我相其实还在背后。“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今天你们来听我讲课,有个人说了:他讲得不好。我来气了,他来了也不理他。这就是佛说的,“我相坚固执持,潜浮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就是说你赞叹他的法门,他就高兴;你不赞叹他的法门,反对他的法门,他就生气。这其实还没有证到断无明。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我说了,这是一个法身成就的法门,是用来检验成没成佛的,不是检验是不是菩萨的。这个概念很重要。在法身里没有菩萨和众生这个概念,佛就是佛,是一昧的。所以这是检验人家是不是证到法身的。可能你说某个菩萨的法门不好,他还会跟你辩论呢。所以我们对这些范畴一定要划分清楚。我们前面讲了,这部经主要讲的是法身的,第一义谛的,所以说,对一切来讲是一点不含糊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但是你不要用这个把一切都砍杀了。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这就是刚才讲的“你赞叹我的法,我就高兴,你不赞叹我的法,我就生憎恨心”的根源。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悯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在这里,“开佛知见”很重要!你可以修止,也可以修观,可以修禅,但是你对第一义谛还是要了解。虽然我们没有去修佛法,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第一义谛,我们一定要在因地上搞明白。在因地上,你可以种佛种,这就是所说的直接成就第一义谛;你也可以在因地种菩萨种,就是修观的方法。但是你对第一义谛弄不明白的话,就可能会出问题。比如修观的,越修傲慢越大:你看我变幻世间,度化众生的能力有多大、有多少啊!——因地不正的话,反而可能增加你的执着。你不认为自己是“以幻修幻”了,你在因地上变得执着了。所以说因地还是要正的。你不一定直接修第一义谛,但是你的所有方法都应该是第一义谛的流露。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如来 说,成就的人能了知众生的所有心念。你说,哎呀,我都能了知了……
(有人问:“这个因地上修观指的就是菩萨,对吧?”)应该是这样。是菩萨行。观就是菩萨行,造作变幻,救度众生。净土就是属于报身的,这都属于菩萨行的。但是你知见上还是要有第一义谛的知见。没有这个知见,你的观,你的事业越大可能越容易执着。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见,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惟益多闻增长我见。”
如果你不了知我执这四相,你学得越多,你有可能越看周围的人越觉得可恨可气。别人的毛病越多,你的烦恼就越重。学到的东西,没有用来去烦恼,去自己的我相,反而去增加自己的执着。有些人,一守戒就觉得别人差不多都该下地狱了。这就是没有去我相:“惟益多闻增长我见”。那么应该如何呢?应该:
“但当精进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有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这是破除四相的渐修方法。下面的偈子我们就不讲了。
这里的重点,还是讲四相的形象。众生四相形象是如何,圣者修行过程中也有四相。这四相未除,你别认为你得到的东西是对的。那么在前面,我也在修行过程中写了两首诗,也是针对自己修行的。我一开始就写了:“经过伪装的抄袭,……被称之自我”。“伪装的抄袭”就是:实际上是别人的知识,我以为是我自己的。你和我意见不一致,我就和你讨论,吵架。实际上这知识是别人的,我以为是我自己的。我以为是自己的这个意思,就是有“我“。这些是别人的,我知道是客体性,这可以说是破除了我相。但是,我以为“我”这个我相就是最根本的。“经过伪装的抄袭被称之为自我,在相遇的缝隙中放大心性的自由,让分别的习气进入止观的禅修渐渐平息,过去现在将来如流水在流动中真实显现。”写完,觉得自己境界很高啊。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里面还暗藏着东西,还是没有去除。因为末那识的种子很深,你还觉得自己已经破除了“伪装的抄袭”,实际上还是没有破除了,没有完全断除。所以后来又写了一首诗,其实也没有真正的破除,但是也很有意思:“本以为破除了我执,其实已被自我所欺骗”,就是被自己骗了:告诉自己,“你破除我执了”。后来我认识到这一点,“若不是善知识的慈悲棒喝,…….还不知你到底是修佛还是修魔”。然后,我就知道这个东西还不是最真实的,修证到最后的东西如冰消水,那个境界,我觉得才是最高的。但不是说,我这两个境界不高啊,呵呵!不过,修行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结果,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经验,短的可能几天就变化了。
如果反思一下,十年就有一个去除自己不同毛病的过程。我们现在可以想想,十年之后,我们再看现在,还是在变化的。无论这种变化是好是坏,只要不是境界,就是要抛弃的。
就现在来讲,我们只是在现在的知识基础上去理解这些,但如果你把根本方法掌握了,就不会去执着知幻离幻的方法,也无所谓绝对的对或者不对,因为只要没有破除无明的知见,那么,一切都被它主宰着!
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个方法,就从根本上懂得运用了。既然是如幻,演角色,我们就选个好的演,就演个好人。你心地平等,演坏人也行。(一笑)你看你是菩萨心啊,对吧?但是好多人把这个演戏当作真的了,真的很痛苦。好些演员进入角色之后,他就真的痛苦了,可能自己都分不清。我们有时候笑话那个演员演戏,他习惯演那个忧郁的戏,结果演完之后,就得忧郁症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是这样,对不对?我们回家了,可能是丈夫或者媳妇;回单位了,我们可能是领导或者是员工;我们都在演某个角色,可能我们就执着了。我们就不知道这是如幻的,是可以变换的。
可能你就自我定位,把自己位定死了,定得没有发展。如果你没有定(死)位,一切都是可以幻化、缘起的——你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改变自己。
一个人的缘起没有自性,不是说非得这样了。所以从无自性的角度讲,并不是在束缚我们,而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活动空间——一切都可以幻化!通过靠佛力和我们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变化世间,用这个变化力来度化众生。所以我觉得这是更积极的力量。这是讲四相。然后下面普觉菩萨又来问了: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这是问修行当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要依止何人?如何修行?容易出现什么毛病?什么是真正的善知识?什么方法是修行中错误的方法?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佛给他具体的回答了。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里对善知识有个描述,就是不住小乘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你看他还挺忙的,但是他心恒清净,也有过患,但是赞叹梵行,这是他的一个形相。
《圆觉经》很奇怪,它这里所赞叹的善知识都不是出家人,基本上都是在家的善知识。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如果你经常亲近这样的善知识的话,就能够获得觉性。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这是作病。他认为他的觉性是因为他的造作才有的,是造作出来的。我们说的圆觉是非造作的,它是本来如是的。如果有人说我于本心,作种种行,造作出一个圆觉来,就是作病。第二是任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该病的形式是:“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我都是空性的嘛,都是不存在的;那我该吃就吃,喝就喝,贪嗔痴慢我也不去对治,随性而转。这就是所说的狂解之人,以为这样随心所欲,就可以得到圆觉性,这是任病。也是错误的。因为圆觉非任有故,所以是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这是说,我的圆觉是怎么得到的?是一切性寂然平等,然后我永息诸念才得到的。那么它跟我们刚才说的止一不一样?不一样。我们所说的止,是有觉有照的;它这个是永息诸念,是断灭的枯寂之心。那么还有个灭病呢?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是说误认圆觉性为寂灭相,没有觉知。其实佛说了,圆觉性是遍满的,圆觉是有觉知的,无所不知。而它说的这个灭呢?是什么都不知。
所以说可以这样解这四种病:就是认为圆觉性是由于造作出来的,说白了就是这样。你把它当作一个修行方法可以,但你如果把这修行方法,当作是对圆觉的一种描绘,那就是错了的。怎样得圆觉,和怎么是圆觉,是有区别的。就是说你把法认为是体的话就错了,就断灭了。你断灭的是圆觉,你没有去断灭烦恼。如果你的烦恼因寂静故,所以断灭,那好!如果你说圆觉因寂静故而如何如何,那就错了。所以说,善知识应远离这四种病。然后呢: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104.15)
前面是老师跟你说话你就高兴,问一句不吱声就来气了,是不是?后面是从憎爱的种子来讲,如果你能把怨家看成父母的话,你就差不多快要成道了。现在问题不是你怎么看怨家的问题,现在你是看亲家的问题。现在的人,一般是把父母看成是怨家,是不是?学佛的人有个错误,他们看到怨家都能原谅,看到父母倒像看到怨家似的。我说你们正好颠倒了。看待怨家如自己父母,你对自己父母都不好,那不可能对怨家好啊!对父母像是对怨家,对怨家像是对父母,那你对怨家还是像对怨家啊!所以根本是先要对父母好。
很多学佛的人对自己家人不好,对无亲无故的人很好。你看上去好像是慈悲,实际上还是在标榜自己;是标榜自己慈悲,内心并不真是这样。所以我对大部分学佛的人,是看不惯的,我说:“你们最好别说自己是学佛的”!是不是?(一笑)这说白了,还是我执未断,执着自己慈悲,然后标榜自己慈悲,并非真正的慈悲!当然,修行有个过程。但必须先给他指出来。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这是要于圆觉中无取觉者,就是说要发心进入究竟圆觉;在此圆觉中,我不起分别之心,不起能所之心。也就是所说的取禅那的修行方法,“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就是取寂灭相。实际上就是:我发心从禅那去修,这样就可以不堕邪见。如何去行?还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或者“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也就是说,无取觉者,就是指这些概念。这样你就自然——除彼人我一切诸相了。所以除诸相的方法,还是归结到顿法上。因为现在顿法实际上是渐法。
末法时代挺有意思,大法小用;小法大用;顿法实际上是渐法;渐法呢,就根本用不了。你现在怎么可以最短闭关一百天?给你一百天的关,你丈夫取小老婆了,妻子跟人好了,你事业破产了,你回来后觉没觉悟还不知道,还有牵挂,是不是?心里有牵挂,你这一百天闭关也白费。所以说现在渐法是顿法,顿法是渐法,众生颠倒。这说的远点啊。
下面圆觉菩萨就问了,我们末法众生,云何安居?云何闭关?云何修行?佛就告诉他,应该建立道场。首先还是要持戒,然后八十天,一百天,一百二十天或者更长,在雨季或者你有闲暇的时候,安住其中,什么事也不做了。然后拿出三十一天念佛的名号,求忏悔;再拿出三十一天来,一向摄念:先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了。这两阶段过去之后,然后你再修止、修禅、或者修观,或者二十五种任修一个。你可以将二十五法写二十五个签,一抽,抽到哪个,就可以(修哪个)。佛说:你不能有一念疑悔,“一念疑悔,即不成就”。所以你看,这到最后,还是有不可思议的东西在起作用。宗教,即使再理性,也有无理性的地方;而没有理性之处,从某个角度来讲,它正是有理性在内。这是我们解决不了的理论根本问题。
至于具体的方法,我刚才串讲的时候,已经将方法都已经讲了。但是好像憨山大师和宗密大师对这里三种方法的解释,还是用古代空、假、中的解释方法。现在众生看起来,还是偏难;有人甚至把止和观混在一起,有时候说这个观,是为了得止。这是受当时止观的影响,总认为止是为了观。其实,佛这里说的止和观,是可以相互独立的方法,止就是止,观就是观。当然你也可以止观双修。
好多人修准提法,念咒啊,结果导致这样的错误,认为不能得止就好像没有修行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念佛,不得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学佛最大的错误。因此我就觉得学《圆觉经》也好,学什么经都好,不仅要学经的内容,还要学习如何学经的方法。
你们听课的时候,不要光注意经的内容,也要听学佛方法的一些方法。把这个方法掌握了,你在学别的经典的时候,就能受用。如果方法不对,你学的经典越多,烦恼越多,“惟益多闻增长我见”啊!我见多了,烦恼就多了。
“若诸众生遍修三观,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这是说,如果三观修不成,可以重复修,不加舍弃。观不成修禅,反复的修,佛说这样也可以。
最后一章节就是问这经是什么名字。菩萨提问,佛就一层层问答,讲完之后,那么这部经叫什么名字呢?佛说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这里就更加表明在讲如来藏法身的观念。所以说要以经解经。我们应该从后面讲起。什么叫大方广圆觉陀罗尼?翻到最后一页,佛说了,就是秘密王三昧,讲我们如何进入秘密王三昧;就是如来决定境界,讲法身的;就是如来藏自性差别,讲如来藏识的。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次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蚋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这就表示它是为顿机众生讲的,但是也是三根普度的。下面就说功德了。功德念一下,相当于给这次讲课回向,很重要!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用以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催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尔时,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我等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扰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佛说是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好,第一遍就讲到这,讲圆满了。下周我们讲第二遍。(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