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第六章 远行
-01-
八岁那一年,冬天比往年来得早、来得冷,高高低低的山顶覆盖起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腊月二十五了,家里还没备好年货。父亲说今年猪肉价格涨了很多,正愁着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晚饭后,母亲在灶台前洗刷碗筷,父亲坐在灶炉前小凳子上,左手衔着旱烟,右手用火钳夹着碳火点烟,深吸一口烟,对母亲说:“哎,今天的猪肉这么贵,这年还怎么过哦。可惜自家的猪仔又太小了!”
母亲一边洗着碗,一边说:“是啊,如果过年没有买一些猪肉,哪像过年呢。”
“听大林源的兄弟说,浙江的猪肉没涨多少。过几天就过年了。要不明天我去庆元县隆宫乡走一趟,你看呢?”父亲问道。
“就是远了点,而且山上到处是雪,山路不好走啊。”母亲担心地说。
“嗯,但还是要去,能省点是一点。明天我带阿安一起去,明天早一点出发。”父亲回答说。
父亲和母亲商量好后,告诉了我,并交待准备了一番。九点多,全家就关灯睡觉了。
-02-
第二天,我和父亲早早的吃了早饭,背着行囊,穿着小雨鞋,就出发了。
天色还没亮,东边山顶只微微泛着白光。父亲挑着担子,担子上挂着两个空篓,还有雨具和一些干粮。我斜跨着一个小书包,跟在父亲身后。
冬季的清晨特别安静,没有虫鸣鸟叫,没有灯火行人,只有父亲和我一轻一重的脚步声,夹着寒风的呼啸声。父亲右手照着手电筒摆动着,路上倒映出一大一小的身影,忽而长忽而短。
通过一个坡、一座桥,绕过三五个弯道,便到了铁山乡,天色已逐渐亮了起来,周围山林呈现出深灰色调。父亲收起手电筒,继续沿着大路赶路。
穿过乡政府,顺着河走,约莫两个多小时的光景,我们来到了江上村。这时候,天色已大亮,村庄路上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晨起浇肥的村民。
-03-
过了江山村,约走了半个小时,大路左侧一条一米多宽的石阶路。石阶坡度由缓转急,蜿蜒而上。父亲挑着担儿走在前头,我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刚爬一伙儿坡就气喘吁吁了。
小路两侧杂树林立,不时有枝条儿打到脸上,路面有些湿滑。我和父亲每走十分钟左右,就站着休息片刻。父亲说,爬山要一鼓作气,只能站着喘口气,不能坐下来休息,否则就越难爬上去了。
奋力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坡,到了一个小山岗,隐约看到几幢农舍,座落在竹子林中。父亲说,这就是大林源村,我堂哥就在这个村做入赘女婿。
山路稍微平坦了些,村口正好一个小凉亭,父亲坐了下来,点上早烟,猛吸了几口,手指了指前面的路说:“前面还有一段坡,翻过这座山,就到目的地了。再坚持一下!”
父亲抽完烟,挑起担子,继续赶路。绕了几道弯,翻过一段山坡,便出现了满山的积雪。树叶上、枝条上到处裹满了雪,轻轻摇动枝条,那纯白无暇的花瓣纷纷飞落下来。山路边也积了一层厚厚的雪,白得那么纯洁,真让人不忍心踩上去。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好像来到了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我不禁惊呼起来:“太漂亮了,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雪景,真是不枉此行啊!”
-04-
临近中午十二点,从启程共步行了六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隆宫乡。我带着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个跨越省界的乡镇。隆宫不大,一条干道将乡镇分成两半,沿街商铺密集,一个挨着一个,街上行人很多,人们在说着听不懂的方言。
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吃着自带的干粮,就算是解决午餐了。
草草地吃完午饭后,父亲带着我挨家问猪肉价格,对比了好几家后,选了一家街边靠河的店铺,买了十多斤猪肉。接着去了农贸市场,买些干货和零食。又进了百货商店,买了很多有特色的年画。
匆匆买好该买的东西,已是下午三点多了。父亲说,天黑了走山路很危险,必须抓紧返程,在天黑之前要赶回到大路。
-05-
父亲将买好的年货归整好,重的装在篓子里,轻的用小袋装。父亲用扁担挑起两个篓子,我背着一壶水,手上提着一个小袋,往回家的路赶。
挑着重担上坡是很艰难的,父亲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个台阶缓缓而上,但为了赶路,父亲不断轮换左右肩头,没有放下担子休息。我拖着一个袋子,跟在后面。还好回程的上坡路不长,我们一鼓作气爬了约一个小时的坡,便到山顶。
父亲放下行囊,找了块积雪少的地方,将担子横下,我们并肩坐下休息。父亲看了看西边的太阳,松了口气说,还好赶得早,天黑之前应该来得及赶到山脚了。
重装下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亲挑着重担下坡时,每一步都放得极轻。我呢,看到是下山,可来劲了,走在前面,蹦蹦哒哒的,才走了三分之一的下坡路,我的双腿就开始抖擞了。父亲叮嘱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更需要体力和技巧,脚步要轻起轻落。
到达山脚时,天已全黑了。远远望见星星点点的灯光,心里想象着灯火下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第一次有了游子回家的感觉。
当推开大门的那一刻,迎面而来的是母亲和哥哥弟弟们的笑容,满屋通明的灯火,灶台上腾腾的热气,感觉这是全天下最温馨、最美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