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看得见高楼大厦、风景名胜与道路交通,也看得见来往的行色匆匆,那么哪些看不见呢?
济南,我生活了三年的城市。三年来,看得见她改善的空气,看得见她林立的高楼大厦,看得见护城河夜色中的装点的灯光……是啊,城市在变好,可这变好的背后不知隐藏多少看不见的故事。
北门夜市没了,洪楼夜市也没了,存在安全隐患与影响市容市貌的很多“文化”的东西都没了,我们看得见变好的城市外貌,这是面子。山间的城市有着辉煌的林立高楼,但是一旦夏日来一阵势头稍大的雨,市区就会淹水,欠妥的下水道系统在城市下面看不见。夜市真的消失了吗?也许只是我们看不见,仔细的去看那灯光昏暗的胡同口,是否会有一辆三轮车与一个看不见影子的人?曾经有一次在一个胡同口遇到一个烤面筋的摊贩,原以为取缔夜市之后,摊贩们会有新的工作,我问那个烤面筋的中年妇女,得到的回答是:“还能做什么呢?”看得出她眼神中的落寞,我想天完全黑了才能出摊,为了及时撤退而选择昏暗的胡同,一晚上也卖不出多少,城管执法的压力也许是对的,但何曾考虑不让摆摊之后,摊贩又何去何从?城市还是他们的城市吗?我们在鼓励城镇化的进程,却不想让他们与社会共同走过这段历史。
若不是他人告知,我恐怕直到毕业都不会知道济南最好吃的把子肉就在学校附近,十点半出摊,我们看不见。于是时间变成了灰色地带,钻时间的空子,卖最好吃的把子肉。老板的三轮车摆满了制好的吃食,简易的桌椅往那一摆,多舒适的晚上。有时候会在想那些已经下班的城管,会不会脱掉制服以后,穿一双邋遢的拖鞋,来这里大快朵颐?借着路灯与不远处广告牌的色彩,把子肉、卤腐竹、土豆丝那么来上一顿,还有趵突泉啤酒,度过渐凉的夏日夜晚。时间永远是行政执法的灰色地带,很多违反行政规章的行为只有夜深了才看得见。吃完把子肉回行,载着重货的卡车疾驰在山大路上,压得地面隆隆作响,为的是抄一点近路,省一些油钱和时间。
冯老师谈过一个像笑话的现实景象,某医院门口的摊贩,大概是知晓了违章停车归交警管而违规经营归城管管的公权力管辖问题。附近的摊贩早就形成统一战线,并搞好与医院门卫的关系,城管来了收摊将车推进院子,嗑着瓜子看着城管,用眼神告诉城管:“我违章停车你管不着!”这反映的是城管行政执法的无奈吗?我想不是,这是我们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提升,知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可爱的市井风情图画。
这都是身边的故事。看不见的地方是摊贩的战战兢兢与尽量躲避,看得见的便成了无言。被推倒的摊铺与滚落满地的水果蔬菜、暴力的叫嚣与作呕的咒骂声、愤怒的反抗与萧瑟于空气中的悲泣……还有很多。去年,济南回民抗议城管打砸,游行示威遭暴力驱散,“禁酒”的回民对一身酒气的城管明显不满,而打到妇女与儿童终究激起了底线的愤怒。城管暴力执法问题十多年过去,暴力执法引发众怒现象仍时有发生,自始至终城管都未曾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于是社会反思这是素质不高、利益驱使和制度漏洞,对策是把城管打造成“第二警察”,而从未严惩暴力执法的城管,因为我们依旧寄希望于城管,但这样所形成的秩序未必是市井百姓所期许的。已故宪法学学者蔡定剑教授指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但都没有像中国一样建立城管来对其经营加以管制和取缔。”据此楚寒在《麦子不死:写给底层受难的八封信》中质问:“难道一定要驱逐得底层民众更加绝望,一定要驱逐得弱势群体更加脆弱,才能展现出中国城市的良好形象,才能展现出这个国家已经步入现代化,才能展现出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崛起了的大国吗?”
城管与摊贩,公权力与民间活力,如果不是频发的暴力执法致人死亡事件的发生,我们永远都会像旁人看待打情骂俏的情侣,白天你追我赶,晚上脱掉制服便成了摊贩的客人。但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如果”,每一个“如果”背后都是一个逝去的生命,于是城管就成了欺行霸市、打杂抢烧的现实代名词,在靠谁维护城市秩序的问题上,我们永远不会选择城管。我们依旧相信秩序需要公权力的维护,但行使公权力的主体,我们不信任城管。我们创文明城市,如果采用的方式都不文明,这岂不是毒树之果,我们如何坦荡自称“全国文明城市”?
创文明城市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只是公权力介入民间生活的一个缩影。在我生长的城市,乡镇原本承载着不同背景的建筑被同一处理,一模一样的广告牌,刷的颜色一致的墙面漆,没有颜色的深入浅出,没有具有特色的图画,倘若不仔细看那文字,绝无法区分各家店面经营什么。这样的乡镇谁知道每一栋楼的记忆,与工业化流水线产生的复制品又有何区别,千篇一律的“美”真的可以定义文明二字吗?我们欲知道公权力介入民间生活的程度在何处,公共空间释放民间活力,市井生活应否完全交由民众决定,我相信市井人情秩序自有其调节机制,我希望我们城市的民间生活自有特色。清晨的时候,洪楼广场上的老人在打陀螺、甩鞭子、舞剑术,鞭子啪啪作响,多美好的济南清晨。可天黑黑的时候,没了夜市和夏日烧烤,没了羊肉小串与小贩的把子肉,就没了济南这个城市所具有的一些特色。这是一个正在被关闭的城市,为整齐划一而失去了包容多元的能力,文明的定义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秩序固然重要,但远不可忘记城市是人情的城市,那些小摊小贩与小吃,都容不得冰冷的驱赶。
我不可否认,民间生活的活力需要公权力的保驾护航,但我希望它作为最后的保障而不是频频出手的好事者。民间生活与城市秩序的维护请交给民众,请交给教化、法治与制度。夜市为何要取缔,划定区域、固定摊位并收取摊位金会不会更好?政府若治理空污决心够大,先想到的能否是公共交通免费而不是强制性的煤改气?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我想靠谁维护城市秩序,根本的是要靠教育和文化,这样各方才能自律,这也许是简政放权的终极目标。还要靠法治与制度,滥权者必将严惩,违章者处罚也要走合法程序,法制竖起一面高墙,而公权力的行使主体便不可翻越高墙干涉民间生活,而是站在墙外,做一个保卫墙内生活的保卫者,一个真正的勇士。我想这样的墙内生活不会再是小心翼翼的紧张氛围,而是释放了活力的城市,热热闹闹,人情味浓,这才是一个被打开的城市。
看得见正变好的城市与政府,看得见好的结果却看不见不好的过程。多想想看不见的地方,这看不见的城市里隐藏的故事,有时让我觉得看得见的好结果一文不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