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成周,26年ADD患者。
16年初为了治疗自己的疾病,也为了找到病友,不再孤单对抗病魔,建立了一个qq群。
我积极收集资料,招募病友。很快群内丰富的资料和活跃的讨论吸引了一批批病友慕名加入
如今已经发展成2个qq群,一个知识星球圈子
成人ADD在国内很少被人熟知,误诊、错诊现象极其普遍。在和ADD圈友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网友对成人ADD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知道名字,误解十分严重,现状令人堪忧。
作为中国最大的ADD社区,我们深感有义务做好ADD知识的科普工作,为中国的ADD科普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也肩负着推动社会对ADD问题认知的重任
所以,特启动ADD科普100问公益项目
集众人力量,聚燎原星火
一起编撰一部属于ADD人自己的维基百科
一起为病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改变中国人对成人注意力缺陷认知不足的现状
一起为推动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点做一份努力
希望大家能随手转发此文,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成人ADD,让社会对ADD人多一份理解和接纳。
点击链接https://shimo.im/docs/ZBnPT7S92N0ssRJz/
进入《ADD/ADHD中文维基百科(ADD/ADHD科普100问)》
可共同参与此科普文章的编辑!
1.什么是ADD?
ADD,英文缩写,医学上指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就是注意缺陷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但这并不是说ADD患者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只是不能决定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和场合。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比普通人更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到高度的专注。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有可能是他们太过活跃。@成周
2.ADD和ADHD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ADD: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一般又俗称为“多动症”。
所以,ADHD是指有多动症状的ADD
因为有ADD患者(尤其女性)并无过动症状,甚至是非常安静、没有破坏性的,而过去对ADD的认识总是集中在多动症状上,使得这类不过动患者甚少被诊断出来。
简单的说,一个人如果是ADHD,那么他一定是ADD。
但一个人是ADD,不代表他一定是ADHD。但这只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冲动控制力差,则其为ADHD。@成周
3.多动症又是什么?和ADD/ADHD的关系?
多动症:英文全称是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正确学名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所以多动症就是ADHD,多动症就是民间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俗称。多动症和ADHD一样,都是含多动症状的ADD。@成周
4.为啥名字这么多这么乱?
因为ADD的研究发展历史中,首先是作为儿童多动症被人了解和认识的,后来人们才认识到儿童多动症是因为注意力缺陷障碍导致的。然后了解到注意力缺陷不一定表现为多动,还有非多动的注意力缺陷障碍。最近几十年人们发现ADD不仅见于青少年,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所以作为一个新的病症,ADD研究存在着命名尚不够统一,诊断方法尚不一致,治疗药物及服药方法尚有争议的阶段。需要科学家继续的研究。@成周
5.原来注意力不集中是病?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注意力不集中嘛?没有成为疾病这么严重的程度吧?贱人就是矫情?
①大部分人都有注意力涣散的时候,这当然不是病,但是如果持续性的注意力涣散或者注意力涣散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那就可能是得了ADD。换句话说,ADD患者的注意力涣散一般都比正常人要严重。
②ADD患者不仅仅只是注意力涣散,ADD患者的症状包括:
1.注意力不集中
2.多动
3.冲动
4.学业和社会能力障碍
5.运动共济失调或动作笨拙
6.定位不能、说服力不很强的神经系统症状
7.感知-运动功能失调
所以不要简单的把ADD理解为注意力不集中。
③除此之外,ADD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包括不限于:
1.思维开放
2.痛恨细节,超强的概括和总结能力(一眼看透本质,大局观)
3.对兴趣的极度狂热,对感兴趣的事废寝忘食。
所以ADD是一种精神疾病,全球常用的疾病诊断指南、医疗单位、政府健康机构均认可ADD为一种精神疾病:
◦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
◦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 (CCMD) @成周
6.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据研究显示(Barkley, 2002),患有ADHD的儿童及成人在学业、社交、家庭、健康安全等方面面临困难:
◦学习成绩落后:32%-40%辍学率、5%-10%完成大学
◦社交能力弱:50%-70%没有/很少朋友,被同伴拒绝/忽略
◦家庭关系不佳:常跟家人发生冲突
◦婚姻:结婚后夫妻关系不睦、离婚率高
◦工作:70%-80%工作表现不佳、工作后频繁更换工作、社会经济地位较差
◦健康:20%-30%抑郁症、18%-25%反社会人格障碍、品行障碍、肥胖
◦危险行为:偶然受伤率高、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超速)、交通事故发生率高、青少年危险性行为(过早发生性行为、不采取避孕措施)、40%早孕、16%感染性疾病、更多抽烟或服用违禁药物、成年早期可能伴有较高自杀倾向、40%-50%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及被捕风险增高。@成周
7.儿童ADHD长大了就自动痊愈了,所以父母们不必太担心?
2011 年发表的一项随访研究,对 110 例平均年龄为 11 岁的 ADHD 患者进行了为期 11 年的随访。研究发现:57% 的患者仍然符合 DSM-IV ADHD 的诊断;此外随访的患者中有 78% 未达到完全缓解;仅 22% 的患者在研究终点达到完全缓解。
所以ADHD 并不是一种长大了就能够自行缓解的疾病,长期的随访治疗和干预才是患者达到疾病完全缓解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在青年期还是成年期,ADHD 患者在严重行为方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常常终生都会受到此类问题的困扰。此外另一项 10 年随访研究显示:ADHD 与成年后的物质滥用、酒精依赖、药物依赖、以及吸烟显著相关。所以对于 ADHD 的治疗应该同时兼顾当下缓解和长期改善两个方面。@成周
8.成人ADD整理好日常生活和人生有哪些方法?
1、整理过程游戏化、轻松化、竞争化。
2、每次整理五分钟。或利用突然的整理冲动整理几分钟。
3、一边整理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哼哼小曲听听歌。
4、污染后立刻清理,不要堆积,享受即时反馈;养成顺手扔垃圾和放整齐的习惯。
5、寻求关注和支持,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寻求自己,家人,朋友乃至专业整理师的帮助。
6、简单化你的生活。简化,简化,还是简化。
7、一次整理一点点。一次只整理一点儿或一部分,避免完美主义陷阱。
8、放弃要收拾一次就完成的的想法弃不允许自己整理失败的偏执。
9、相比努力实现有条理的生活,优先考虑治疗ADD。
10、增加睡眠,减少睡眠不足导致的混乱。
11、为洗衣服,洗碗等事项建立详细而固定的步骤和程序,最好写在纸上。
12、有新想法可以先记在纸上,待会去做,防止兴趣转移。
13、ADD人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可以建立日程安排表来规划自己的生活,每一项任务要列出所需要的时间来增强自己的时间观念,可以通过坚持完成日程表任务来增强时间意识;最厉害的武器是增强自我意识,刻意注意时间流逝,就是每几分钟都问一下自己在干嘛,有没有在做任务等问题,来看住自己;或者直接无时无刻自言自语现在在干嘛,一旦发现自己偏离规划立刻拉回来。
参考专业书籍《ADD的人生整理术》@成周
9.ADHD的病因有哪些?
ADHD患者的大脑在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递质(如控制我们思维感觉方式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出现缺陷(Faraone & Khan, 2006)。
通俗点说,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都是大脑的功能,但是大脑是通过每个大脑细胞之间的化学物质来实现这些功能的。目前ADHD孩子的这些化学物质浓度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导致大脑功能不足,引发不专心好动的症状。
其他可能引发此问题可能的相关因素有(Barkley, 2006):
1、基因:遗传
2、环境:早产、低出生体重、脑外伤、婴儿期睡眠障碍、母亲孕期吸烟饮酒、孕期压力、有机污染物、铅中毒、过量摄入糖/人造色素等
3、社会心理:儿童忽视/虐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成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