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简书里认识的朋友说,很敬佩医生。其实我也很敬佩医生,医生把人的生死扛在肩上,不管技术如何,心理素质一定是很好的。我可以写写认识的那些医生。
林医生的名字跟一个歌星同名,所以很容易记住。印象中他的外形很瘦弱,戴着一副眼镜,穿衣服不怎么考究,写的字也好像蚯蚓扭动。那时候门诊病历是手写的,我知道他病历格式一定是对的,内容也经得起推敲,就是字非常得难看,也算是一种个人特色了。
跟他一起出过救护车,碰到那种要心外按压的病人,这时候我就要用尽全力了,就算他也按过,但我觉得主要还是我在按。我当面跟他说过:“林医生,你多吃点饭,多锻炼一下身体吧。”
当时的医院是广州的一个大医院,医生要轮流做老总,老总就是吃住都在医院,随叫随到。他原本不怎么注意形象,就更没什么形象可言了,胡子长得老长,头发也乱糟糟的。碰到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新护士,少不了又要多跑几趟,只要叫他,必定是要出来看病人的。
记得有一天他当班,有个病人看完病,打上针,还是没有好转。家属把他叫到输液室看病人,这本来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这个家属特别凶,一直在大声地骂他。“你是什么医生啊?没有医德……你给病人查体了吗?看病一点也不认真……”
我在旁边都听不去了。其实我们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如果病人不信任,或者产生冲突了,我们可以换一个人去为他做治疗,避免进一步的冲突。林医生其实也可以这么做,科室有其他的医生,甚至上级医生。他没有这样做,从头到尾也没有反驳一句,还是坚持站在床旁问病人的病情。
这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让我觉得医生更不容易,他们具有难以想象的忍耐力,以及沟通力。不管怎样都为自己的病人负责。
有一次,我跟他出诊到地铁站里,一个阿公浑身冒汗,以前有很多基础病。林医生下了一连串医嘱,做心电图,降血压,口服硝酸甘油。我当时不太理解他:出了地铁口就是医院了,何必大费周章?
其实我知道他是对的。病情变化往往只是几分钟,虽然只要出了地铁口就是医院,病人的病情未必可以等到那个时候。
一起共事有那么多医生,为什么我单单记得他呢?可能是因为是因为我们入职的时间接近,刚刚进入职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有一些类似的体验,或者说他对待病人的方式,让我赞同和理解。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在我离职前,他跟我们科一个护士结婚了。那个护士性格开朗,个子很高。在林医生做老总期间经常照顾他。他们婚礼那天,我值班,没能参加。听同事说,很让人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