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到偏执型人格,便找了一些视频学习。
在B站上搜索,有一位老师讲到了一个案例,当事人是比较典型的偏执型人格。听老师的描述,当事人的种种行为的确令人发指,但这位老师语气非常重,就像是对着镜头不停训斥。
哪怕当事人再怎么可恶,也不用用这样的态度去批评别人吧?
下方有人评论,这位老师有点可怕,不知道为什么要点进来听人训话。我也有同感,没有人喜欢听别人训话——哪怕内容再好,听着也会让人不舒服。
听到一半,就听不下去了。翻看UP主的简介,上面赫然写着——某某某,中国国内最具有实力与灵感的心理学家,专栏作家。
可能是资深的老师,所以即使面对镜头,也有一种高高在上,在给大家上课的感觉。
花朵法则
短视频就像花朵。
如果这朵花很美,只是看它如何盛开就已经足够赏心悦目;如果这朵花并不漂亮,但是有吸引人之处,比如像《绿色星球》,通过高速摄像机,可以观察到种子如何破土成长,最后开出花,整个过程让人惊叹,那也会受人喜爱。
如果这朵花本身已经不漂亮,再配上艰深或者枯燥的理论,那大多数人还没看完就会退出。
做短视频不易,相信这也不是UP主的初衷,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视频能对别人有所帮助,无论是给人视觉享受还是授予理论知识。
说到花朵法则,教育其实也可以运用花朵法则——制造好奇,制造出一个足够吸引对方注意力或者好奇心的点,再像解谜那样,一步一步解开谜团,也是激励机制的另外一种运用。
尊重
有一些UP主录视频很郑重,会精心打扮,背景也会特意布置,那么视觉效果上就赏心悦目,至少观众不会讨厌。如果在赏心悦目的基础上,真诚地给大家一些建议,内容就很容易让观众接受。
就算不是帅哥美女,只要在内容上下足功夫,言之有物,也会受人欢迎。比如武志红老师,每个视频从主题到内容看得出都经过精心制作,无论是视频剪辑还是素材、表情包、包袱的选取都很到位,也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所以他视频的点击量一直很高。
换个角度
关掉了那位老师的视频,看到推送里有一位小姐姐推荐心理咨询的四大平替——她说话时笑盈盈的,好像一位知心朋友,她说,就算不去心理咨询,同样也可以自我提升,她建议大家写日记,阅读,看电影,多交几个朋友……这个视频我在不知不觉就听到了最后。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讲解方式,听众感觉也完全不同,也许他们说的内容是同一个领域,但换一种讲解的方法,或者角度,效果会截然不同。
有时候换个角度,或者换个方式,说出的话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这个技巧都很实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