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作者: a57fdbcd0c55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08:30 被阅读60次

    心理学领域有三大巨头,分别是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尔佛雷德.阿德勒。前两位很出名,特别是在国内,几乎人人都听过他俩的名字,不少人也知道荣格是佛洛依德的徒弟,知道精神分析学,但凡了解点心理学的人都常常将之挂在嘴边。

    遗憾的是,同样位列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就小众了很多,知道的人很少——至少在国内是这样。这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是精神分析学派里第一个反对佛洛依德心理学体系的人,大家竟然是对手,一边名气越大,另一面自然就越不为人所知。

    更大的遗憾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只有一种学问当道,必然会产生偏见,容易被一种思想禁锢了大脑。在没有读阿德勒之前,我一直看重过去的对现在的影响,很多决策(乃至事后的分析)都喜欢从过去找原因。不曾想到的是,过去竟成了我们止步不前的理由。

    然而阿德勒却彻底否定过去,强调人生即不是别人赋予的,更不受过去的影响。“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佛洛依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

    很酷耶。

    《被讨厌的勇气》是两个日本人以对话的形式阐述阿德勒哲学思想的书,简单易懂,帮助读者了解阿德勒哲学思想的精髓。

    阿德勒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作个体心理学,个体并非单纯的自我,而是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也是书中青年与哲学家交谈的五个夜晚。

    1,你的不幸其实是你自己造成的

    阿德勒明确否定心理创伤,否定原因论。这听起来有点伤人,也显得太不“温柔”了,因为我们太习惯于将一些现在的过失归因于过去的经历。因为儿时父母离婚,所以不相信爱情;因为经历过灾难,从此就躲避一切风险。这不应该是一种“人之常情”吗。

    可阿德勒不这样想,他认为人不因受过去支配,“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之所以很多人喜欢找过去的原因,其实是给当下的失败,不敢改变找借口而已。如果你信奉原因论,那将会在过去的束缚中永远无法得到幸福。

    追求幸福就要站在目的论的角度,相信自己能摆脱过去的影响,改变自己。你需要改变自己的勇气。

    2,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你自卑是因为在乎他人的目光,你伤心是在感情中受了伤,你不敢远走他乡追逐梦想实际是不敢忤逆父母,离乡背井。

    说到底,人生中的一切烦恼都是因为人际关系。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的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这没有人能做到,所以要学会处理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这三大人生的课题。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健全的自卑感也不是来自与别人比较,而是用以跟“理想中的自己”做对比,毕竟,在意你长相的,常常是你自己。

    3,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包括父母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更强调不能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那谁会为你而活呢?”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做到,因为我们可以不用在乎陌生人的眼光,乃至同事的看法,可怎么能不在意朋友以及家人的看法呢。

    这也就是阿德勒被诟病的地方,不考虑客观情况,看低亲情的作用。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太不近人情。

    可当你想要表现得近人情的时候,必然又陷入了人际关系的烦恼。父母之情虽说血浓于水,可它也只是一种人际关系,如果你一切满足对方,自然就不能过想做怎么过就怎么过的自由生活。

    从这一点来说,自由却是就是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4,寻找人际关系中的共同体感觉

    在阿德勒的人际关系中,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课题分离是要大众学会正确区分“这是谁的课题”。比如面对不愿意做作业的孩子,大人要理解作业是孩子的课题,他做或者不做都是孩子的选择,大人的课题只能是劝导,而非强迫。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当你面临选择时,选择是你的课题,别人如何评价这种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与你根本没有关系。强调个体的阿德勒不是要人们变得自私自利,而是将对自己的执着(过度在意自己在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转变成对他人的关心,从而形成一种幸福的人际关系——整体论。

    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做“整体论”。这里颇有点“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意味,明明前面才否定了人际关系,这下又绕了回去。

    不同的是,阿德勒的整体论不仅仅是包含人际关系的整体,还包括国家与人类的一切存在,以及时间轴上的过去与未来。这似乎是在培养一种更大的格局,让人不在局限于单一、狭窄的人际关系,在整个宇宙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

    5,建立共同体的三个要点

    自我接纳: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他者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总的来说,阿德勒建议人们在行为上要做到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学依据是我有能力的意识与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这过于的想当然,是真空下的美好愿景,或者说是在人人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时才能达成的和谐社会。

    但不得不说,阿德勒否定因果论,强调当下的力量这种观点还是很能刷新人的认知,给了那些一直将过去当借口的人当头一击。当下的你就是全新的、完整的你,缺少的只是改变的勇气罢了。一种被人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转述阿德勒哲学思想的书,我这篇笔记是对转述的转述,自然是挂一漏万,选取了更触动我的部分。当然,它也还有许多让人不明白的地方,也有更多的困惑,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纯熙:阿德勒的目的论:追求幸福就要站在目的论的角度出发,这点虽不温柔但道出了问题的本质。特别适合现在的年轻人去深思:stuck_out_tongue:
        a57fdbcd0c55:@小纯熙 是的。
        a57fdbcd0c55:@小纯熙 是的,今天还办了一场读书会讨论阿德勒的心理学。

      本文标题: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l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