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思诗文集春夏秋冬的真实给流浪的文字安个家
周勇//壮美三秦之商洛//诗词二首·秦岭最美是商洛

周勇//壮美三秦之商洛//诗词二首·秦岭最美是商洛

作者: 高山流水无情剑 | 来源:发表于2020-10-19 07:10 被阅读0次

    其一:西江月·新貌丹江水阔

        新貌丹江水阔,老区商洛情浓。野山改革脱贫穷,今日崭新面孔。

          铁路穿山越岭,家乡致富寻踪,旅游山果美名崇,发展腾飞圆梦。

    其二:长歌行·陕南明珠商洛美

    三秦形胜商州地,自然风光靓丰姿。

    峻岭逶迤耸霄汉,地域相接连鄂豫。

    丹江洛水双灵秀,汤汤扬波荡浩气。

    如剑峭峰意峥嵘,商山烟云映朝曦。

    细察取象鸟爪迹,仓颉洛南创文字。

    恭敬风化敷五教,司徒施德倡礼仪。

    静泉地灵精英育,商高演定勾股理。

    熊耳山巍日起落,贤达功绩留史册。

    商山四皓避乱世,白发采芝眠草舍。

    卫鞅爵封在商於,黎民免役勤耕作。

    贤士名相安万乘,不贪其功振羽翮。

    秦岭天阴起乌云,韩愈义愤怒填膺。

    朝走鹰嘴崎岖路,四贤驿站留美名。

    热暑箪食沐清风,太白楼山访友亲。

    夜宿城北驿客栈,八叉板桥奏佳音。

    回首往事越千年,古风仍在韵犹存。

    巧借虚事文化谋,商洛花鼓誉神州。

    欣赏近景观远景,丹青独辟蹊径幽。

    仰望北斗才高处,平凹扛鼎乃翘楚。

    群星辉耀在陕南,作家群艺苑风流。

    钟灵毓秀风华新,佳景天成画卷真。

    商县龙山双塔会,辉映莲湖瑞气腾。

    洛水一脉肇文明,滋润稻粮夹岸殷。

    商南武关古战场,金戈铁骑逞群英。

    船帮会馆码头在,千帆百舸竞渡欣。

    金丝峡谷景秀丽,天险层叠漱石惊。

    丹凤潮生荡今古,金鳞呈现静影沉。

    柞水溶洞奇天下,天造地设妙若神。

    山阳天竺云海欢,紫霭轻纱靓空前。

    镇安塔云山道观,崖阁凌空殿藏仙。

    峰开一线潭龙潜,荡胸曾云洞生烟。

    更有三春桃花坞,木王野生出杜鹃。

    象园万亩好茶田,千朵丹参万株连。

    核桃板栗名迩遐,遍布秦岭醉流霞。

    俊男靓妹旱船竞,樵夫莲娃山歌答。

    农工商贾酒相酬,争将好景向人夸。

    节届端午时蒲月,文化下乡群贤雅。

    登高怀古追往昔,临水抚今思如马。

    古郡商州期超古,鹤城恋新现代化。

    雪拥蓝关映历史,商於古道遁形迹。

    列车横贯南向北,国道连接东与西。

    打造生态旅游区,牵引万千豪客集。

    文化长廊结硕果,荟萃今古人文齐。

    退耕还林护环境,苍翠点缀山葱郁。

    居家和谐户户安,白鹤献瑞月亮湾。

    共奔小康万众愿,笙歌曼舞举国欢。

          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相邻;西、西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汉滨区、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区、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华阴、华州区相连。介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东西长约229千米,南北宽约138千米,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6%。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始名于汉朝,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历史上商洛道(亦称商於古道)为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为“秦楚咽喉”,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境内名胜古迹有5A级景区商南金丝大峡谷、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二郎庙、丰阳塔、大云寺、天竺山、月亮洞等。自2010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在商洛市举办。

          2019年,商洛市下辖1个市辖区、6个县[2],常住人口237.9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6.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6.9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5181元。

    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商洛市境内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夏、商时属梁、豫二州。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属若方。

          春秋(前770—前476年)

    属上鄀、晋上雒及楚商地域。

          战国(前475—前221年)属秦国和楚国。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卫鞅大破魏军,获大胜。俘公子卬,    秦王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商君”,遂称“商鞅”。

    秦(前221—前207年)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上雒、商(县),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商南县、山阳4县。属京畿咸阳内史直辖关中地。

          西汉(前206—24年)上雒和商(县)沿用了秦朝的设置,增加了秦代属三川的华阳(今洛南)县。地界上雒至秦岭为界,以下商地约从商地至现商南、丹水县部分。商县以下和上雒以上的两县地域,即大体相当于今商洛市辖地域。其两县地仍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郡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上洛之名,因居雒(鄀)水之上故名,春秋为鄀水战国为雒水,秦朝为丹水。

          东汉(25—220年)上洛改设为上洛侯国,封王遵为侯,治所辖地仍旧在古上洛即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建武十五年(39年),划上洛侯国归京兆尹管辖”。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辖区相当于今关中平原西安以东、渭南及商洛地区。尹治设在长安,仍领10城,其中上洛、商两县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区大体相当。

          三国(220—265年)地属曹魏之京兆郡,正始五年(244年)设,治所在长安,领11县。仍称上洛县,魏文帝曹丕又将上洛的“雒”字改为“洛”字。辖地包括今商州区、洛南两地。

          西晋(265—316年)泰始二年,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这是商洛地、市一级建制在此地设置之祖始。是此地由第一文化中心向第二文化中心过渡结束的标志。其治所在古上洛(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领上洛、商、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南省),现属司州,(辖区包括今河南省北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12郡)

          南北朝(317—589年)南北朝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洛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

          北魏(386—534年)属洛州。太延五年(439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上洛县北部划设拒阳县,太和三年(479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设立洛州,领5郡,其中3郡属今商洛:上洛郡,领上洛、拒阳2县;上庸郡,领商(今丹凤)、丰阳2县;苌和郡,领南商1县,即今商南。

          西魏(535年―556年)属洛州和雍州管辖。洛州治所设上洛(今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领上洛郡(今商州区)、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

          北周(557—581年)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洛(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4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此时的商州新城距古上洛城30千米。新城的诞生和郡、州一级治所均迁移至新城。(一说此时古上洛仍保留)这是此地域文化中心由古上洛“雒”地近800年后向上转移过渡至新州城,第三个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开始。

          隋代(589—618年)开皇三年(583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商州;大业三年(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至今丹凤县一带,隋文帝改称商洛)、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5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交替沿革复杂。

          唐代(618—907年)武德元年(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

          五代十国(907—979年)五代十国的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于分裂割据,各国疆域均不辽阔,道一级遂废,为州(府)统县的二级制。当时陕南东部经历了后梁(907一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等5个期代。

          后梁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乾元、上津5县;洛南县改属华州;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汉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上津4县;南县仍属华州;乾佑县(949年改乾元县为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周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

          北宋、金、南宋(960—1279年)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治所设上洛,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金、南宋时,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北宋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因论庐州妖尼道安诬徐铉事,抗疏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金贞元二年(1154年)将商洛、丰阳两县降为镇,并入上洛、洛南两县;咸宁县东南部属京兆府;旬阳县西北部(今镇安县)属金州。金元光二年(1223年)五月改属河南路。领上洛(今商州区、丹风、商南、山阳4县及柞水县南部),至元元年(1264年)废上洛县,以州代县,由州直辖,定名商州。这是以“雒“地所命名的”上洛县、郡、建制“名称历经1269年后终止(2013年算起)。辖地包括今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及柞水县南部,并统领洛南县地。

          元代(1279——1368年)商州先属安西路,陕西行省,后属奉元路管辖。元代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建制,商州下领洛南县,原来的上洛为在郭,仍不另设县,由州直管,但商州所辖的地域和今境域大体相当。

          明代(1368—1644年)地属西安府,时称商州,辖地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两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降商州为县制。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复升为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4县。天启元年(1621年)为避明光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闯王军攻占了商州,第二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永昌元年,派鲁大儒为商州牧,给山阳也派了县令(其它各县不详)。永昌二年正月,闯王政权结束。

          清代(1644—1911年)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商州,直属陕西潼商道,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4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析咸宁、蓝田、镇安3县之地置孝义厅,属西安府,为柞水县前身。

          中华民国(1912—1949年)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设商县(辖今商州区、丹风县西南部)、洛南县(今洛南及丹风县东北部)、柞水县(今柞水县西部及镇安县东北部)3县,属关中道;山阳、商南、镇安3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道制,以省直接领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一度还管理过蓝田县。是年在龙驹寨成立设置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05月,商洛地区各县陆续解放,在商县设置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分署第二分区,辖商县、雒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7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07月13日,商县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1950年,改名陕西省商洛分区专员公署,仍辖以上7县。

          1955年,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12月,撤销丹风、柞水两县(丹风分属商南和商县辖,柞水与镇安县合并),商洛地区辖商县、洛南、商南、山阳、镇安5县。

          1961年10月,又恢复为7县。

          1964年09月,因“雒”字生辟,经国务院批准,改“雒”为“洛”,时称商洛专区,行政公署驻商县城。

          1968年,商洛专员公署改称为“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各县人民委员会易名为“县革命委员会”。

          1969年,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商洛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地区名为商洛地区行政公署。

          1981年01月,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

          1988年0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县级商州市。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商洛方言———

          商洛地接陕鄂豫,人杂南北十数省,方言十分复杂。概而言之,以丹江川道为界,北部多秦音,属西北方言区;南部多楚语,属西南方言区。东部受豫方言影响,间杂中南方言音变;西部受川方言影响,少有巴蜀方言音变。总体呈现南北融合、东西过渡的地域特征。

          商洛方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古语今流。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尤其是下湖话,其口语中的许多词汇都是古话,诸如:“太阳落山”称“太阳落水”,“贫困极了”称“穷斯滥矣”,“舀水”称“挹水”,“张狂”称“者嚣”,“说大话”称“吹牛”或“讪筋”,“挖苦和讥笑”称“鹊薄”,“把财物白送人”称“填还”,“吃了或用了”称“消缴”,“有病”称“不自在”、“不健旺”,“不合礼教”称“丢丑”、“不雅相”等等。这些词汇或语汇,都是唐宋明清古籍中早有记载旦常常见到的。

    诗歌文化———

          盛唐以来,沿长安向东,经蓝田、越秦岭、穿商洛至河南史称“商山道”,走出了一条“诗歌之路”。商洛是中国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在这里曾经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等许多诗人的足迹和诗作。由王林斌所著的章回小说《大唐诗路》,充分展现了其诗歌之路的繁荣发展。

          商洛地处中国地理南北的分界线,物产南北并蓄,风俗秦楚交融,文化积淀丰厚,因而诗人们在这里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广阔园地,使这里成为唐代诗风实现南北交流、融合的一个基地。

    戏曲文化———

          商洛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商洛剧团,为商洛获得“戏剧之乡”的美誉。

          商洛的戏曲主要有:秦腔、商洛花鼓、商洛道情、洛南静板书等。

          洛南静板书:洛南静板书早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左右)就在洛南到处盛行。过去,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多是盲人求生糊口的手段,说唱以求神谢土地和为农户红白喜事助兴取乐为主。主要以说唱七字句韵文的传统书目为主,内容大体有:神话传说、历史演义、公案传奇、忠臣孝子、男情女爱等。书目形式有:大本书、小回书以及三二十句的小书帽。大本书可说几天几夜,小书帽诙谐幽默仅三、二分钟,多是招徕听众。

          洛南静板书主奏乐器为三弦,辅助乐器有:大锣、小锣、铜镲、脚踏梆子、蚂蚱板。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溶弹、敲、打、说、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简便易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椅即可。说唱时只用脚踏梆子打击节奏,过门中才用其它乐器渲染气氛,唱腔清晰,文文雅雅,故称“静板”。洛南静板书还根据地域口语之故自然行成东路、西路、北路三种不同的说唱风格。

          2011年5月23日,洛南静板书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商州曲子:商州曲子亦名眉户(迷胡)戏。早期的“眉户”只是单一的民间小曲,如《绣荷包》、《银纽丝》、《哭五更》等。之后,经过长期实践,将许多唱曲接连组成套曲,一人或多角唱奏一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这种形式文人称之为“清唱”,群众俗叫“地摊曲子”。清咸丰、同治年间(1862—1874年)传入商州、洛南,在拓展中揉和了地方樵歌、牧歌、情歌、童曲,曲调缠绵抒情,感染力强。民国时期,商县三十里铺、石鸠河、夜村、北宽坪、板桥、麻街一带,广兴曲子戏,民间班社亦多,常有秦腔、二黄不敢同曲子对台演出的情况。至今民间还流传有“一曲(曲子)二黄三桄桄(秦腔)”的说法。

          商州秦腔:商州秦腔是以秦声为声腔体系的一种歌舞戏。因为用梆子击节,所以又叫“梆子戏”,或叫“桄桄子”、“乱弹”等。唱腔朴素、明快、粗犷、豪放、激烈、昂扬,气势雄浑,字字真切,刚柔相济,迂回悠荡,感染力强。其表演程式融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于一炉,即唱、做、念、打浑然一体。脸谱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和美观。其图案壮丽,寓意明确,性格突出,格调豪放明快。尤其是秦腔剧目有着自己鲜明、深刻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对现实生活及时的反映与表现,使之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青春活力。

          商州秦腔师承易俗社等,并有所创新。既有南路秦腔的古朴粗豪,又有北路秦腔的翻高遏低,东路秦腔的高亢圆润,西路秦腔的平和细致。

          商洛道情:商洛道情为陕西“三大道情”(陕北道情、关中道情、商洛道情)之一,商州为其中心流布区域。旧时多与皮影戏配唱,无演员挂衣化妆演唱者。一般以清唱为主要演出形式。一人领唱,数人帮和。此外,还有站唱、坐唱、单口唱、对口唱等讲究。伴奏乐器主要有渔鼓、简板,后逐渐配以丝弦和吹管乐器。因皮影戏多于晚间演出,故道情又有“夜戏”之称。道情对场地、设备等要求不高,且用角较少,收费低廉,所以广大山区是其成长、扎根的沃土。“商洛道情”千余年来的渊源历史,扎根民间,与广大劳动人民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一种主要娱乐形式。

          道情音乐以“说唱体”(静板)为主要形式。属于板腔体,即梆子戏类。其特点是有说有唱,形式活泼,节奏自由明快,曲调开阔、优美、细腻、幽雅。尤其是主唱、合唱配合默契,此伏彼起,余韵连绵、感染力较强。其剧目题材可分为4类:一是神仙道化戏;二是神仙故事戏;三是历史故事戏;四是生活故事戏。

          商洛花鼓:商洛花鼓,民间亦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商洛地区,是特色浓郁的地方小戏,其欢快、活泼,婉转动听,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商洛花鼓戏盛行商洛市7县区,尤以商州、丹凤、镇安、柞水最为普遍。

          关于商洛花鼓的起源,说法颇多。据镇安、山阳艺人相传,商洛花鼓始源于湖南,上传湖北,南由汉水传至安康、汉中一带;北由丹江传到丹凤、商州、洛南一带,进而传入关中。而据丹凤、商州艺人相传,商洛花鼓则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原为军事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

        2006年5月20日,商洛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

          2020.10.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勇//壮美三秦之商洛//诗词二首·秦岭最美是商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oh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