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例行的上周工作总结,这周,阿默终于可以给领导肯定的答案了。
“上周我的主要工作是完善系统日报,到昨天为止已经没有问题,并且投入使用了,接下来要完成的是人事模块,这星期应该可以完成,以上是我的报告”阿默顿时松了一口气,拖了三个星期,终于可以交差了。
“很好”经理给了肯定的评价“阿默作为一个新人,解决了一直以来的问题,App这一模块终于解决,功不可没,值得鼓励。”
“这其中也少不了陆老师和其他同事的帮忙,也谢谢包含初来乍到的我”客套奉承的话总是不可避免的,阿默一直很排斥,不过这一次,发自内心。
大学刚毕业的她,即使已经提前一年步入社会,但中间的曲曲折折,并没有给阿默多大的经验帮助,甚至算是荒废了阿默的时间,面试过很多家公司,一听是刚毕业出来的,加上技术不太娴熟,总是被拒之门外。
一年下来,阿默换了三家公司,三个星期前,啊默奔波面试,每面试一家,总要重复同样的回答
“第一家公司是实习期结束了,为了想更进一步的发展,就离开了…”
“第二家是,实话实说吧,是因为项目部解散了,项目完成,老板深思熟虑之后就留两个运维的同事,其他的都解散了…”
“第三家,或许是为了预兆本命年,倒闭了,工资都是用设备抵押的…”
平均下来,每个公司呆的时间不过三个月,才刚开始熟悉业务,又换一家,同事都没熟络,更别提技术,做it的,不管你学历多强,技术跟不上就一切免谈。
阿默很无奈,在这一行业,哪怕你只有一个技能点,只要你会用,都会在职场上吃香。
后面“被离职”的两家公司,技术上刚开始接触新的,还没来的及强化,就结束了,阿默除了无奈,真的只剩无奈了。
有时候,真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没有努力的方向。
也可以说,这只是荼靡人的借口,努力,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场所、不需要外部给予,说的鸡汤一点,只要你有那颗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你努力的目标,但往往,人们总是会告诉自己是前者的原因,给自己心安理得的萎靡。
经历了一年三次离职,N次面试之后,阿默算是知道了,职场的定位,除了你要有技术,能给企业带来他所需要的工作需求之外,还需要你有机遇、识别力、观察力、基本的判断力。一家公司除了能否给你开工资,公司的行业发展、办公氛围、员工之间的自我要求、对人才的珍惜…种种原因,都可以影响员工对公司的贡献程度。
社会都是互惠互利的,一个人能付出多少,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被贡献方能给多少“利益”。
阿默很感谢现在的经理,自己的技术水平,阿默不相信陆老师不知道(私底下,同事都会称呼经理为陆老师),但是陆老师不仅启用了阿默,在领导说赶项目的情况下,陪着阿默加班,技术难点上一一讲解,可以说,新的框架,阿默从头学起到现在信手拈来,其中少不了陆老师的帮忙。
人都是存在感激心理的,哪怕再淡然的硬汉,也会有柔软的一面,阿默从来就不会觉得自己会有多大的幸运值,事事都会有眷顾,所以这一次,阿默很珍惜。
哪里不足,就攻哪里,阿默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很多事情上,必须得比别人还要努力才可以。
这一次,啊默不想再毫无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