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清明节是一个很哀伤,很庄重,没有欢声笑语的日子,乡村的垂柳绿芽,杏花小草都沉浸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
小时候的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婆一辈子没有生过男孩子,生养了母亲姐妹几个。外公去世的早,我母亲姐妹几个就靠着外婆的勤劳一个个上学读书,长大成人。外婆村子的后面有一片坟地,每每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到此上坟祭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燃烧纸钱的烟雾不会间断,每当这时侯外婆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儿,站在屋后倚着弯弯老榆树,呆呆的凝望着那片坟地里升起的柱柱孤烟,外婆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看那些有烟火的坟地都是有儿孙的,每年清明都有人来培土送钱,上坟祭祀,外婆可怜啊,死了以后就会成为一座孤坟,年长月久了就会被风雨刷为平地,有一天猪拱狗刨的会露尸野外,说着说着,外婆会哽咽的泪流满面,那个时候外婆的话我是信以为真的,我会哭着和外婆说,外婆是不会死的,外婆说:傻孩子人活百年总归一死,树长千年也要打材,我就安慰外婆:外婆你要是真死了,每年这时候我会给你坟地培土,烧纸钱,我要买很长很长的鞭炮放给你的。外婆听到这些会开心的笑起来。
外婆门前是个很大的菜园子,泥巴做出来的锥形围墙成年人膝盖那么高,上面一根接着一根的插着指头粗细的小竹子和柳枝,中间用草绳子辫起来,连绵起伏,城墙一样围住四周,外婆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大多的时间都花费在那块园地里,菜园篱笆围墙的周围栽了好多果树,果树都相继开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杏花,火红的桃花,围墙边紫红的紫云英,金黄油菜花连成一圈,这段时间外婆家的小房子簇拥在花的海洋里,不管怎样的天气空气中总是飘溢着浓郁的花香,土蜜蜂和小蜻蜓飞来飞去稍有不慎打到脸上。
外婆清明节的时候会砍下很多杨柳条,剁成筷子那么长一节一节的,插在池塘边。清明节前后雨水很多,蒙蒙细雨能连着下上好多天外婆迎着绵绵细雨带着大头斗笠来来回回的忙碌着,勤劳朴实的外婆就连雨天也很少闲着。外婆经常告诉我要勤劳,养成早起早睡,那样日子才会的充实,身子才会硬朗。
外婆很疼爱我,乡下同龄的孩子没有吃过的东西,外婆会舍得买来我吃,人家小孩没有穿过的料子,外婆也会毫不吝啬的买来为我做新的衣服。清明节外婆会用米饭发酵以后做成的米糟,把米糟放水煮开后放上汤团或者打几个荷包蛋,这样的美味农村孩子很少吃到的。
外婆还会给我讲许多上一辈老人们口传下来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告诉我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寒食节是为纪念古时候的一很有骨气的人,皇帝有一次要封其为大官,他不肯当官就带着老母亲逃跑了,逃到一座大山里,后来皇帝发现了,也没有办法找到他,就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从三面放火烧,他就自然从那面没有点火的地方出来的,大火烧了好多天也没有见到那人和他的母亲出来,后来找到他的时候早已被烧死了,皇帝为了纪念他,就在第二年他死的那个日子,全国家上下不准生火做饭,表示对他的怀念。这个故事我记了好多年,小的时候一直问外婆,为什么人家都说好好上学,长大当官,那个古人怎么不想当官呀,即使外婆回答了我好多个理由,我都不能理解,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我慢慢的长大,外婆一天天变老,一个隆冬的季节,寒冷的晚上,外婆悄悄的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一消息,还在外地住校读书的我,赶着黑夜,踏着积雪,流着眼泪,走了十几公里,一路上我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日子,就像电影一样,一遍一遍的回忆。唉,我失去了好多体贴,安慰,孝顺,关心外婆的机会,那些机会永远不会再有了。那一刻,我能悟出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老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尽过孝顺。
清明前,又一次来到外婆的那片坟场,外面的世界虽然发生巨大变化,那片坟地场景依旧,只是土坟的数量增加了许多,坟场的面积延伸很远,四周依旧弥漫着烟火味,粗细不齐的烟柱此起彼伏,零零碎碎的鞭炮声偶尔响起,没有哭泣声,远处隐隐约约听到祭坟人嘀嘀咕咕祷告和孩童们嬉笑,远道而来的祭祖人没有必要把心情弄得那么哀伤,他们大都踏青而来感谢祖坟风水保佑。祭祀完毕谈笑风生而去。
我寻到掩在荒烟蔓草中又有新草儿长出的外婆坟墓,墓碑前那个熟悉的打着铁箍的缸盆,等待我丢进纸钱已经很久。年年此日都流泪,岁岁坟前奠斯人。培新土,燃纸钱,放鞭炮,叩响头,祭祀这位哺育了我母亲又养育过我---沉寂黄土之下多年的老人。
春天来了,清明节来了,外婆那里一定也是一个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的世界吧。
网友评论